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

2018-04-03 15:44顾海亚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体育锻炼学科

顾海亚

体育教育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和竞技意识的培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最终达到自主健身的目的。体育素养是需要不断培养积累的,总体而言,归纳为以下五个要素:①健康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体育锻炼有利于我们的健康”的意识。②体育文化的培养,包括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前者指人体生理卫生常识;后者指体育运动技巧和相关评判标准。③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④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指学生对体育的自主性,自觉参加体育锻炼。⑤体育品德的培养,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和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以学科知识与技能为重要载体。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不利因素

1.不重视体育教育。教育部虽然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忽略体育教学的现象,没能让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技能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严重阻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师资力量不完善。主要表现为:①师资力量缺乏。根据教育部要求,小学体育老师一周的工作量为16~18课时。现实中,教师少,学生多,很多体育老师的实际工作课时远远超过标准。②小学体育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很多体育老师为非科班出身,缺乏专業体育技能和科学教学方法。

3.硬件设施落后。目前很多小学在体育场地和设备器材方面的投入力度小,导致小学生活动的场地面积小,运动器材单一,跟体育活动不匹配。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加强素质培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体育间接成为了学生们的玩乐课,甚至连体育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转变教育者对体育教学的定位,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学理念,使学校真正重视体育教学,从根本上带动学生观念的转变和体育习惯的积极养成。

2.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于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培养。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各项体力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简单易学,更加关注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适当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其次,开发一些挑战项目;再次,准备一些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项目。此外,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心理,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体育内容囊括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才能顺利开展。学校要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合适的场地和完善的设备,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育教师要定期检查场地和设备,避免因其老化损坏而造成安全事故。

4.将体育活动与健康知识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健康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比如: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足球运动中腿部拉伤的预防知识和技巧。授课前,组织学生检查场地和器材设备,排查风险。同时,通过开设健康课程教育,普及生理常识和体育方面的历史人文知识,让学生在对体育有更好认识的同时,也对健康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只有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体育锻炼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有些唐突
“超学科”来啦
四百秒的体育课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姜还是老的辣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