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能性训练的几点思考

2018-04-04 01:23杨雪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功能性运动员动作

杨雪锋

前言

运动功能训练理念起源于理疗和医学康复领域,运用训练恢复或改善身体运动能力,偏向于病人体能和恢复骨骼、肌肉、关节功能性训练。回溯世界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运动功能训练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存在。例如中国武术动作具有“力由地生”“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特点,即强调动作过程中身体发力顺序、动作模式,也强调过程中精神与动作的完美融合;古印度瑜伽兴起过程中,以古老而简单的身体姿势,不仅仅是塑造形体,更是集躯体、神经、思维于一身,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注重身心协调的练习。

1 功能性训练发展历程

功能性训练起源于理疗和医学康复领域,20世纪末功能性训练引入到体育运动并提出功能性训练早期概念,美国是功能训练的起源地。首次提出功能性运动训练的是Gary(1990)认为:身体运动是一个运动链,注重关节的协调性与稳定性的训练,通过对完成动作的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力量训练、避免单关节训练及分功能训练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方法,同时Boyle也表示,帮助运动员在各个运动面控制身体。2011年与AP(Athletes’Performance)公司合作备战伦敦奥运会,标志着身体功能性训练被引入中国。

依据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功能性训练理论的发展程度,余荣芳将功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0年之前,主要是康复性功能训练,Gary是最早提出将肌肉进行功能锻炼的人。之后还有M.L.Palmer and J.E.Toms提出了一系列的功能性康复手段。这些都是较早提出将功能训练与康复结合的理念。第二阶段1990-2009功能训练从康复领域应用到体育运动中,并形成了各种项目的功能训练方法。第三阶段2009-至今,运动功能训练开始走向大众生活(康复健身房竞技体育社会)。

作者依据功能性训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片向于体能训练理论的发展,将功能性训练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起步阶段。中国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大部分理论学习苏联的训练理论和经验。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1年,探索阶段。博士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是我国体育理论史的里程碑,所提出的“项群理论”沿用至今,但在体能训练并没有更深入的涉及功能性训练。第三阶段:2001年2012年,引入阶段。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袁守龙表示,“为准备北京奥运会,提高我国奥运健儿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多次到德国、俄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培训交流。在体能训练面引进新的训练理念、方法和技术。”2011年,在于AP公司合作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身体功能训练正式引入中国。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蓬勃发展阶段。在我国功能训练与身体功能训练趋于相近概念,在竞技体育中发展较快,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提高学生和中老年人的运动模式的合理性、经济性、协调性,功能训练引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总体来说:功能性训练从康复竞技体育青少年运动队学校和社会体育(社会)。

2 运动功能性训练定义

对于我国运动功能性训练方面的定义,张岩搜集多方文献,表示:“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分歧比较大,在功能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中文研究中,我国的贡献相对较少。”按照学科种类定义,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张有朋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动力链、动作发展为理论接触,以动作模式训练为核心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是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王雄指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势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角度,张英波指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身体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区域功能和动力链效能,并使肌肉神经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角度,刘帅指,“通过对国外和国内运动体能训练学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运动功能训练方法是针对运动员或者锻炼者的竞技运动能力状态为了促进专项运动技能能力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动作方式的练习促进人体神经感触肌肉系统更加实效促进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能力在各项目中的运动功能更加高效的一种体能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其中包括运动员运损伤的功能性康复和运动竞技能力改善的动作练习,也是一种提高和改善运动员达到日常生活和锻炼体育运动的成果,和经济性运动的动作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简称。”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黄浩认为:“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动作维度,无固定的运动轨迹,募集身体更多的控制稳定和平衡的肌肉参与运动,根据运动员的上肢和下肢,专项技术运动方向,以及不同的难度组合成复杂的运动训练体系。促进专项技术的提高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状态。”多学科角度,余荣芳指出:“运动功能性训练是以身体结构为基础,主要运用三个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学)指导三个系统(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在三个平面(额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上结合专项特点进行运动的活动。同时她强调运动功能性训练是调动全身动力链的传递活动,完全可以6个以上的关节运动视为功能训练运动。”李燕、赵焕兵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遵循人体功能性适应规律,采用与人体特定运动需求相一致的训练动作的活动,不断地优化、改善人体各系统的结构,提高身体适应能力的过程。身体功能训练指:在对人体生物学结构、生理学原理、动作生物力学原理、人类动作发展更深层次解读基础上提出的神经系统功能开发为主导的人体运动功率和效益统一的训练体系。”刘震认为:“注重动作模式训练(指有效完成特定动作的方法)、注重躯干支柱力量、注重整体性训练(人体动力连上的关节肌肉协同用力才能实现有效的作用)、注重本体感觉训练(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吴玉兰认为:以身体结构为基础,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神经学等指导下,通过柔韧、核心、力量、爆发、灵活性和平衡素质的练习,调动多个系统、关节参与运动,使神经、肌肉等系统更加有效地调动身体的运动连进行连贯的运动。”

通过以上学者表明,运动功能性训练大致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神经学等多学科交叉,多关节、系统参加运动。作者认为,运动功能性训练是指:身体活动为前提,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神经学为理论指导,通过人体基本姿势和动作模式为手段,使骨骼、肌肉、关节协调,达到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力量性、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及预防、缓解运动损伤、连贯运动链等目的而设计的运动训练手段。

3 运动功能性训练内容与示范应用

图1 运动功能性训练内容

内容:(1)在检测前进行必要的热身活动,加强血液循环,避免运动损伤,在剧烈运动前唤醒肌肉、关节、组织及神经,生物链的协调性,注重基本动作。(2)FMS检测。根据运动想特点设置7个基础的身体活动方式,如:跨步行进、深蹲等,每个动作3分,共21分。(3)在FMS统计分数低于14分,则表明目前的锻炼方式和运动模式,会产生或者已经产生运动损伤,这是要及时治疗,减少因伤病而带来运动能力下降的影响(4)若分数在14分以上,根据其单项分数,有针对的进行单项训练,注重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加强动力链的协调性,弥补身体素质不足,以期达到整体竞技能力和专项技术的提高。(5)身体恢复。包括充沛的体能、注意力的集中、精神状态、运动技能自动化的表现程度等方面。李晓惠、常鹏丽表示,“在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包括,睡眠,整理活动、按摩放松、沐浴、营养补充(能源物质、维生素、水、肌酸等物质)五个方面。”在我国青年男子排球训练后恢复方面,杨江明、吴佳伟研究后显示,“首先对运动恢复持肯定态度,但恢复手段单一,以物理学和自然恢复为主,很大程度无法满足运动员的体能恢复,忽视心里恢复、中草药、吸浓度氧等手段。”纪华军、周燕在分析竞技健美操及能量代谢的特点时表示:“疲劳产生机制阐释消除疲劳,有合理营养补充、按摩针灸、消除乳酸、沐浴、合理休息,同时需要采用心理手段进行干预,激发学生热情等手段。”

FM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测试了解运动员训练伤病风险和运动模式,考察七个主要方面:深蹲、跨步、弓步蹲、肩部活动性、仰卧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旋转稳定性,评分标准分为四个部分:运动动作符合运动模式(3)、完成动作但是过程某一部分出现代偿(2)、无法完成动作(1)、未完成任务及出现疼痛(0),统计1分或0分人数并计算出各个放面所占比重,分析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重越大,说明运动员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越差,通过诊断、分析动作模式、身体结构在运动中的表现以及运动中疼痛现象,加强运动员相对较弱方面,如:协调能力差、动作不正确、发力部位错误等方面,改善动作结构,提高运动效率,避免运动损伤。物理治疗-促进运动员伤病康复进程通过FMS诊断运动员存在的伤病问题,检查肌肉、神经、组织及关节状态,促进运动员机体机能提高,运动链更加顺畅。身体功能训练巩固发展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中强调机体动力链的作用,注重动作的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提升运动能力,延长运动员寿命。

4 功能训练理论应用研究

功能训练是指身体整体活动为前提,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以基本动作模式为依据、人体基本运动姿势为手段,使骨骼、肌肉、关节协调,达到加强神经肌肉协调发展、预防及缓解运动损伤、连贯运动链等目的而设计的运动训练手段。主要内容包括机体机能训练、功能性动作训练(动力链、动作模式等)、功能性动作筛查、物理治疗(以功能性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又被称为运动治疗或运动理疗)等。

功能训练起源于康复领域,是指对伤病者丧失了的机体进行训练,努力使之恢复或代偿过程,包括:基本生活能力、言语训练、气功疗法等内容。王建琴在《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探析》一文中,对功能性训练对于运动损伤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拉伸训练。刘玉娥认为:“认为功能性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一个分类,含力量训练,发训练,捷训练,平衡训练,心训练等,过这些训练加强身体体能,大绳甩动,量包训练,捷梯,衡半球,球提高训练方法。”由此可见,功能性训练在康复领域应用主要依据其机体机能训练、物理治疗等内容和多种类(力量训练、核心训练等)、多器材(平衡垫、绳梯、药球等)等特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身体练习,已达到恢复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目的。

竞技体育:功能训练是一种目的训练,是一种基础的体能训练,通过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训练,促使运动员肌肉平衡,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例如:足球运动需要的功能性训练主要包括有三维平面内的加速、减速以及出色的身体控制等,操类的项目需要的运动功能性主要有平衡性、本体感受以及神经肌肉控制等。武术运动功能性训练的角度分析设计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应当遵循人体运动训练的发展模式即最基本的关节控制加核心稳定,步增加习练者的身体能力。由此可见,功能训练作为一般训练,再要在于功能性动作训练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1)在竞技体育中区别于传统训练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更加侧重于运动中身体稳定及控制、动作模式、恢复及再生等各个环节。(2)功能性训练与不同运动项目相结合都有其特色内涵,在专项特点和技术动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功能性训练是夯实基础的过程,使得“基本功”训练发展更加成熟,为专项能力的提高带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学生是特殊群体,此阶段生长发育水平变化及个体差异性较大(1)目前学校体育课程以大纲为标准,以各运动项目(足、篮、排球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训练在学校中主要是以各运动项目为出发点,具有专項特点和练习目的、建立在人体结构功雄和生理基妯上的全面反应,有协调、平衡的特点。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体能状况,因其发端于运动康复的安全性,以大大降低课程的危险系数。以大学为例:根据各专业的实际工作要求,采用药球、六角球、弹力带等器材,对不同专业和运动项目的学生加以功能性体能干预,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案和体育课程提供参考。(2)不良姿态矫正(生长发育和运动表现):肥胖、驼背等不良身体姿态在幼儿乃至大学生人群中普遍存在。以功能性训练为指导,过加强实验学生的核心肌肉力量,其是背部肌肉力量,得了较好效果。实验后学生的姿势性驼背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可以有效证明功能性训练不仅可以应用在医疗康复领域与体育训练中,可以应用在身体姿态的矫正中,拓展了功能性训练的应用领域。

大众体育:大众健身是运用功能性训练最为广泛的领域。室内健身(健身房):参与健身的目的各种各样,但总体趋势趋向于身体机能锻炼,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融入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参与者加速、减速等身体控制能力。室外健身(广场舞、暴走、夜跑等):健身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简单、有效的健身形式为首选,但长期从事某形式会产生专项病与网球肘、足球膝等相似,因此,引入功能性训练,能够在运动后尽快恢复身体机能,舒展运动中常用关节、肌肉,可以达到预防伤病的目的。

由此可见,功能性理论的应用,主要通过功能性基本动作筛查(FMS)和功能性身体素质筛查等,完善体能干预方案。引入功能性训练:身体机能、功能性动作、筛查,在于:运动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设置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因人、因物、因场地的不同采用合理、有效的体能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周振平肖洪凡.我国优秀女子400m栏运动员运动寿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2:114-119.

[2]余荣芳.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04:125-131.

[4]张英波.运动功能训练前沿实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04:42-44.

[5]张岩.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机分析及激发策略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6]张有明庄建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08:109-111.

[7]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201434(2):79-86.

[8]刘帅.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在110米栏项目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9]黄浩.北京市小学男子篮球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10]李燕赵焕彬.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02:10-14.

[11]刘震韦雪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历程、内涵与应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04:89-93.

[12]吴玉兰.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质发育状况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13]李晓慧常鹏丽.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理及恢复手段[J].青少年体育201506:117-118+100.

[14]杨江明吴佳伟.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体能训练恢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42-45.

[15]纪华军周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手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2:39-40+45.

[16]张建华孙璞杨国庆.功能训练的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5:408-410.

[17]刘玉娥.功能性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6(02):50-53. [2017-08-15].

[18]简文博汤琴周忍.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的结合与应用探讨[J].武术研究20172(06):47-49+58. [2017-08-15].

[19]牛静李宗原理.功能性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9):5-6.[2017-08-16].

[20]姜卫芬金宗强赵培军黄德涵.功能性训练在男性肥胖大学生姿势性驼背矫正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4(24):45-47.[2017-08-16].

猜你喜欢
功能性运动员动作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动作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运动员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