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全覆膜穴播茬后免耕复种特早熟玉米试验初报

2018-04-04 03:47王瑞莲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王艺煊
作物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纯收益穗位霜冻

李 成,王瑞莲,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王艺煊,顾 敏,武 悦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复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增量中有1/3多是耕地复种贡献,扩大农作物复种面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一年种植两季作物的关键是光热条件,只有光热条件充足才能满足两茬作物对热量的需求,才能实现复种[2]。河套地区全年无霜期140 d左右,≥10℃的积温2876.1~3221.1℃,种植作物的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7万公顷左右。区域内传统复种模式:一是粮经复种,如小麦复种大白菜等;二是粮饲复种,如小麦复种牧草等,这两种模式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但主要问题是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种植规模,增加效益。冬小麦全覆膜穴播免耕复种特早熟玉米试验的运用为增加河套地区复种模式的选择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早熟玉米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3个品系:16-32、16-35、16-92,对照为欧美亚5号。

1.2 试验方法

冬小麦采用全覆膜穴播机进行播种,地膜规格170 cm。收获后免耕人工穴播玉米,每个品种200 m2,不设重复,分别于9月28初霜冻日与10月8日重霜冻日来临前进行3点取样,面积8.64 m2,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1.3 田间管理

(1)冬小麦田间管理。冬小麦于10月6日播种,种肥施磷酸二铵 300 kg/hm2,尿素 150 kg/hm2;翌年返青时及时浇返青水,收获前10~15 d浇麦黄水,保证土壤墒情,为抢播复种玉米争取时间。6月29日机收冬小麦,留茬低于15 cm,秸秆打捆后及时拉出田间,为复播玉米做好准备。

(2)早熟玉米田间管理。7月3日穴播玉米,密度164 700株/hm2,7月9日出苗,7月26日浇第一水,施尿素300 kg/hm2;9月10日浇第二水,施尿素225 kg/hm2。

2 结果分析

2.1 玉米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1可知,16-32株高205 cm,穗位80 cm,出苗后35 d抽雄,籽粒灌浆期45 d,生育期91 d;16-35株高160 cm,穗位75 cm,出苗后33 d抽雄,籽粒灌浆期43 d,生育期89 d,16-92株高200 cm,穗位65 cm,出苗后34 d抽雄,籽粒灌浆期44 d,生育期90 d;对照欧美亚5号株高270 cm,穗位130 cm,重霜冻日来临前未能成熟。

表1 玉米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2.2 玉米产量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生物产量与对照比较,16-32减产40.06%,16-35减产 57.57%,16-92减产54.02%;籽粒产量与对照比较,16-32增产65.2%,16-35增产25.01%,16-92减产6.13%。

表2 玉米产量性状

2.3 经济效益分析

复种玉米每公顷成本共5160元,其中翻地675元,种子750元,播种675元,浇水360元,施肥1050元,喷药450元,收获1200元。

按2017年青贮玉米400元/t,籽粒玉米1.6元/kg收购价计算,16-32青贮纯收益11 700元/hm2,籽粒纯收益5140元/hm2;16-35青贮纯收益6775元/hm2,籽粒纯收益 2634元/hm2;16-92青贮纯收益 7776元/hm2,籽粒纯收益 693元/hm2。对照欧美亚5号生物产量最高,但干物质含量未能达到青贮要求,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大,商品性差。

3 结论与讨论

(1)3个早熟品系在初霜冻日来临前均能达到青贮玉米的要求,重霜冻日来临前籽粒均能成熟,青贮的收益大于收获籽粒的收益。

(2)3个早熟品系生物产量较对照均减产,对照生物产量虽然较大,但是在初霜冻日来临前干物质积累不足,青贮意义不大。

(3)冬小麦全覆膜穴播茬后免耕复种早熟玉米模式突破了种植技术的难点,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复种模式,既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作为饲料利用。

复种是中国普遍的一种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必要[3]。河套地区从7月3日~10月8日≥10℃活动积温2048.5℃,刚刚能满足这3个品系对光热的需求。为提高产量和降低种植风险,育种单位和种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品种选育和引进、加强栽培技术研究,为该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冬小麦全覆膜穴播茬后免耕复种特早熟玉米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农户对复种模式的选择,对推进粮食高产和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畜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琳凤,李孟刚.提高复种指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J].管理现代化,2012(3):26-28.

[2] 魏正信.滴灌冬小麦免耕复播青贮玉米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4,37(7):10-11.

[3] 丁明军,陈 倩,辛良杰,等.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J].地理学报,2015,70(7):1080-1090.

猜你喜欢
纯收益穗位霜冻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钟祥市油菜籽生产形势分析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临洮县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控释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和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