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2018-04-04 05:17刘影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案教学资源教学活动

刘影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MOOC、翻转课堂和微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2007年开始,翻转课堂在全球的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推广,MOOC从2012年开始兴起,全球教育的“微”时代来临。近年来,各大高校对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将知识点录制成视频,供学习者学习和参考使用,使微课的概念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微课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都是以离散的形式存在,未能按照教学体系的需求形成结构体系明确的微课程。

1 微课及微课程的核心概念

高职院校在“微时代”的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微课、微课程两方面。

微课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选取课程内容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讲解的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将其作为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微课程要与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将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的特点融入其中,将课程的主体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划分,使其变成多个独立的小课程,方便上传和下载,针对小课程可以设置评价环节和讨论交流区,使教学资源中包含微课、微教案和微学案等内容。

微课与微课程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是:微课是以某个独立的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详尽的讲解,然后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以此作为媒介,将授课过程都记录其中,这些都是微课程的相关内容;微课程是以课堂教学标准为基础,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进行系统的结合,以微课资源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个从课下到线上的完整教学模式。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就是对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情况、自身需求和学习特点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微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时,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 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设计微课程需要对学习者的需求和课程特色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确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微时代”课程模式的设计要从微教学活动、微学习活动和微评价活动几个方面进行。

2.1 微课程分析

对微课程的分析过程就是对学习者的特点和课程的特色进行分析,微课程的具体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程分析流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分析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属性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办学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构成的主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在设计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大纲,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按照知识体系划分成若干个章节,再按照概念、定义、公式、方法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在知识点划分时一定要将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考虑其中,并将知识点整合出相应的主题和重点内容;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先将课程按照实操的步骤和环境进行划分,再按照每个任务需求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让学生逐一掌握,在技能点的划分时一定要注意前后的关联,并在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主题中进行归纳;对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的课程,要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的要求划分为若干个可执行部分,再根据实操所涉及理论知识、公式、方法将技能划分为若干个主题,在技能点划分和主题划分时一定要兼顾前后内容的连续性,并做好技能点和知识点在各自主题中的合理规划。因此,在微课程的系统设计过程中,按主题进行划分,能够更好地整合微课程资源,将微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落实到位。

2.2 微教学活动设计

微教学活动的内容是以教师实际教学活动内容为核心的,因此在设计时不可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其设计环节包括教案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两部分。微教案设计是设计微教学活动所遵循的主线;微教学资源设计要以教案设计为基础,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都包括在内。

2.2.1 微教案设计

微教案是在开展微教学活动中所要参照的内容。微教案的设计要重点突出,内容简明扼要,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主要脉络,按步骤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进行设计。微教案设计的模板如表1所示。

表1 微教案设计模板

2.2.2 微教学资源设计

微教学资源设计是对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设计,包括视频资源、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微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微教学资源设计的模板如表2所示,其设计过程围绕主要知识点和核心内容进行,具体内容如表中所列。

表2 微教学资源设计模板

2.3 微学习活动设计

微学习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为目的,在微环境下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学案设计和学习资源设计两部分。微学习活动设计的内容要与教学活动相对应,突出重点,并加大难点内容的讲解力度。微学习活动设计为微学习资源设计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2.3.1 微学案设计

微学案的设计是教师在微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为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兴趣而设计的活动方案。微学案的设计能够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也可以在课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微学案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微学案设计的模板如表3所示,其主要内容如表中所列。

表3 微学案设计模板

2.3.2 微学习资源设计

微学习资源设计是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设计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料、测试和视频等。根据微学案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学习资源的整合,制作完成相应的媒体资料库。微学习资源设计的模板如表4所示,所涉及的内容如表中所列。

表4 微学习资源设计模板

2.4 微评价活动设计

微评价活动设计是逆序创新在微课程设计模式中的核心体现。微评价是通过逆序创新的视角对微教学的成果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反馈和反思,其核心是针对学生知识内化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对课程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反思。

微反思环节是针对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思考,即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的落实情况、对教学内容及资源类型的选取进行反思。通过单一微课的过程性评价和微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对微课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对知识点的划分是否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微学案的设计是否涵盖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学习路线的设计是否合理、微学习资源的类型确定及时效性把控等情况的反馈,使微学习活动的设计在微评价活动的促进下不断优化,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四位一体的微课程设计模式

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过程要以学习者为关键点,以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内容为基础逐渐进行展开,基于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完成微教学活动和微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微评价活动对微课程的开展情况与取得的效果进行反馈,促进微教学活动和微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从而使微课程模式的构建与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微课程模式的有效选取能够使微课程的效率得到提高,使教学活动的进行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采取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2] 李福东,曾旭华.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研究和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4-36+47.

[3] 朱冰,贺亮明.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及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方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8+10.

[4] 马海峰,秦桂英.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3-25.

猜你喜欢
学案教学资源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乡愁导学案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