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视域下的绿色发展探微

2018-04-04 09:27吴佳芮
魅力中国 2018年46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贡献就是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些理念是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这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思路以及着力点。其中绿色发展做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方式。这种新型发展方式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和谐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运用马克思的整体性思想。马克思的整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即把人和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要求运用整体性的方法来认识事物,这就具体表现在理论、实践以及价值这三重维度上面,这三重维度对我们践行绿色发展有着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三重维度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最新的政策指向,与我国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不可否认,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了这一阶段最大的挑战,如果对原有的发展理念再不进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很难向前。要实现绿色发展,就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这种自上而下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其理论渊源,从而为更好指导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一、整体性思想为绿色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一)绿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如果要追溯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那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谓是其首要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所要讨论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去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马克思明确的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必须要靠自然界才能生存。无论是我们的肉体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因为这种联系无外就是说自然界与我们人自身是紧密相连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①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规定了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类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它必须要将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活动对象,并且这些对象是不依赖于人的欲望而存在的,这就说明了人是受自然界制约和限制的。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实现绿色发展前提,人必须将自己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作为“类存在物”,人不同于动物,人可以有意识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赋予自然社会历史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要如何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那就只能通过改造对象世界。②因此,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也正是如此,人类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意识的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实践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绿色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态观。

绿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就是中国传统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观提倡人应当敬畏和顺应自然,这就使人与自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中国传统生态观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强调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与自然要达到和谐共生,达到这样一种最高境界,因此中国传统生态观所要表述的核心也就是这样一种思想。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规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既要求人们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又要求人们在保证自然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在自然可承受范围内开展实践活动。首先,人类进行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认识和改造自然。马克思也指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以迄今为止,人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都来自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只有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才能改造自然,而这就需要人们通过实践这一方式来实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最终人们才能得到维持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物质资料,可以说这种物质交换的关系也正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因此,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实践方式,也正是人类通过实践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财富的过程,这其中也需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但需要明确的是,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以自然界作为物质前提的,而绿色发展正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

其次,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更应顺应和保护自然。自然有着自身发展循环的客观规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破环了这种规律,就会进入自然的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必须采取科学的实践方式,而绿色发展正是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被提出,在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基礎上认识和改造自然这正是它的科学性所在。只有这样,自然才能在自身良性循环的同时为绿色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基础。

(三)绿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态观。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资本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它对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而绿色发展的目标正是要科学合理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推行的理念是经济理性至上、发展至上和消费至上等,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解决由于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威胁,在1987年出版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了系统的阐述。不可否认,现阶段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场人类不得不共同面对的生存性危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态观倡导,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积极相互配合,共同拯救地球这一人类唯一的家园。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从其中吸收精华的部分来丰富自身,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和西方一般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是有明确的界限的。资本主义生态观掩盖不了在为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将生态危机转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掩盖不了对发展中国家生态的掠夺,可以说在本质上它并没有有效处理自然、社会和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则是一种不搞掠夺的,一种新型的和平的发展理念,并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现实有效的方法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更加合理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为真正解决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而不断努力。

二、整体性思想为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

马克思认为社会就是由组成社会各个结构和要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正如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人们会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发生一种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定的、必然的,是同人们自己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相适合的一种生产关系。而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由这些生产关系构成的,既有政治和法律的上层建筑,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即经济基础存在。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是单独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也正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反映出来的,并且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它们正是在相互作用和影响中构成了社会结构的整体性。而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合理的实践方式,更需要社会结构的整体性作用。

(一)在经济关系上。

要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做到对生态坏境的保护。因此,绿色发展就成为了两者的中介,实现绿色发展,既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做到对生态的保护。

绿色发展在经济关系上主要体现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这两方面上,但无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绿色生活都是要以一定的绿色生产力为基础的。首先充分发展绿色生产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能够更好利用自然资源,为人们生产出既绿色环保又耐用的生活品。其次充分发展绿色生产力可以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养和恢复。

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新的表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满足于对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而是有了自己更高的追求。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通过充分发展绿色生产力,使科技和资本更加绿色化以,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一方面,为了能更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加绿色化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斷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的理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人们在使用绿色生活产品时,会进一步促使他们形成绿色生活的观念,在更加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激活绿色生态产业,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二)政治关系上。

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发展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受到如传统发展观念、技术和制度等各方面带来的挑战,甚至会引起一些考虑到当前和长远利益、个人和社会利益等的矛盾冲突。所以,为了更好推动绿色发展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必需的。

首先,需要一定的政治组织以协调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一项不仅关乎人民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所以就必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组织通过整合各方面的权力,来更好保障推动绿色发展。一方面政治组织可以利用整合权力来引导社会个单位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以使各种实践活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引导社会公民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并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政治组织可以利用整合的权力制定符合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样政治组织就成为了政策的制定者和政策落实的保障者。

其次,需要一定的政治制度来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前提。如果说政治组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保障,那么一定的政治制度就是这些行动的指南和规范,任何政治制度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应政治组织的行动意图和准则。推动绿色发展,也不能仅仅将其融入到政治制度中,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所以为了更好推动绿色发展,就要将其积极融到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中,并不断进行完善,使绿色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在文化关系上。

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通过人们不断的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它以一种观念的形式对人们生活产生深远且稳定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会对经济、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我们就需要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绿色文化。

首先,绿色文化会引领社会形成一种绿色的价值观。我们知道价值观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稳定性和凝聚性,一旦形成,就会引领社会成员朝着一定目标不断努力。要实现绿色发展,这不是简简单单说能做到就能做到的,不是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先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形成绿色的价值观,只有价值观得到转变,绿色发展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其次,绿色文化会使科技得到进一步的创新。绿色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会为科技指明创新发展的方向,会引导科技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避免因为一些科技的使用而造成生态危机。

最后,绿色文化会促使国家出台更加绿色化的制度措施。制度在现实社会中起着规范人们生活生产的作用,它是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绿色化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绿色文化的影响。绿色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对建立绿色化制度起着重要作用。

三、整体性思想与绿色发展的价值旨向

恩格斯指出,现有的世界它不是现存事务的集合体,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全部的现实生活都是历史的,历史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将历史的发展和演进当作一个总体去考察和理解,要运用整体性的思想去分析。任何历史上的事实都被要求放在特定的历史中去考察和分析,只有将其放在历史中才能把握它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历史是不断发展从而不断生成的,它不会就固定在某一个阶段上,而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产生新的事物。绿色发展就是历史在演进的过程中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立足于我国现阶段,针对人与自然发展产生矛盾这一现实提出的一种新的实践和发展模式。只有将它放在历史中,运用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对它进行考察,才能更好的凸显它的作用和价值。

(一)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只有站在历史发展过程的总体中才能真正得到把握。历史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会具有不同的特点,都会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的理由,所以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都要立足当前实际,找到属于当前阶段历史发展最适宜的道路。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上看,绿色发展是一种对过去发展经验的继承和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创新。绿色发展的提出一方面是对“我们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和银山”、“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等这些思想的升华,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的提出也是突破了传统的生态观,把目光扩展到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上,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后绿色发展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针对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寻找到了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建立有关绿色生产和消费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经济体系以更好更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金融以此带动环保、清洁生产以及清洁能源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建立绿色学校、社区和家庭等行动来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的人本价值。

马克思指出,每个人其实都是在不断追求着自己所预期的目标的过程中来实现和创造历史的。也就是说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历史发展在每个阶段中的现实中的人,所以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为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以追求美好的生活。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所以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求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立足于我国现在的发展现实来看,首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导致了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其次,为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带动GDP的增长,自然资源被大量使用,生态环境得到巨大破环。可见,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永远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標,因此,为了实现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我国就必须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一种连接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无疑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推动绿色发展,以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在现阶段,也就实现了它的人本价值。

(三)绿色发展的世界价值。

人类的发展不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发展,而是一个通过人类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的过程。世界的发展也正如此,它不是仅仅就依靠个别几个国家就能发展起来的,而是要通过世界上每个国家共同努力发展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文明曾经都辉煌一时,但最后却因为环境的破环而就此湮灭,这也就告诉了我们,生态衰文明也就衰,只有生态兴文明才会兴,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开始,有些国家势必会为眼前的利益而大量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就势必会消耗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最终导致整个世界的生存危机。从世界发展的整体性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兼顾好当前的发展需要和长远的发展需要,兼顾好本国的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的需要,而绿色发展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世界不会停下发展到脚步,依然还需变革和调整来进一步推动世界发展,所以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它没有发生改变。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世界也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都希望和致力于创立一个既和平、安宁又繁荣、开放和美丽的世界。中国的绿色发展就是基于全人类共同的生态福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实现自身的世界价值。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很强,可以说马克思整体性思想对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对马克思整体性思想的一次具体体现,所以,要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就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相信在以绿色发展为最新成果的引领下,我们终将会解决当下生态方面的危机状况,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9.

[5]杜章志、任立、燕宏远.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出版社,(8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7]曾鹏.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

[8]刘新芳.“绿色化”视角下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

[9]王辉龙,洪银兴.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6).

[10]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经济,2017,(18).

[11]孙秀梅.绿色发展的保障之策[J].人民论坛,2017,(32).

[12]张雪敏.绿色发展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7,(05).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页。

作者简介:吴佳芮(1995-),女,甘肃兰州人,法学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