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8-04-07 14:28朱爱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高中生

◎朱爱琴

在如今的高中生活中,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了学生培养个人能力和参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到社区活动、街道清洁,大到抢险救灾、环境保护都有着高中志愿者的身影,可以说,高中志愿服务已经发展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高中生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在肯定志愿服务发展的成绩下,我们也要正视这些问题,并运用合适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数学校对于志愿者服务重视度不够

高中生的志愿者服务主要是通过学校来进行组织和开展的,因为学生阅历和能力的限制,需要学校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志愿服务的途径。因此,学校对于志愿服务的态度直接影响了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开展的程度。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志愿服务不够重视,将志愿服务变成一种流于形式的作秀表演,而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真正含义,导致高中的志愿服务质量下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校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对于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帮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运用学校本身的能力帮学生争取每一次志愿服务的机会,同时向学生讲解志愿服务的好处和重要性,真正用心去办好每一次志愿服务,让学生能够从中真正受益。

例如:我们在进行“街道清洁”这一主题的志愿活动时,如果学校没有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只是让学生上街去捡垃圾,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副画面:一群学生在街上打打闹闹,有一搭没一搭地捡着地上的碎纸片,休息时候把饮料瓶、包装袋随地乱扔,可能他学生捡的垃圾还没有他们制造的垃圾多。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学校能够深刻理解街道清洁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传递到学生身上,那么我想,我们看到的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如果想要让高中生的志愿服务真正地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学校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二、形式单一的志愿服务让学生感到厌烦

高中生志愿服务发展到今天,其主要的志愿活动内容还是偏公益性质无偿劳动。学生参加过几次后就会对这些形式感到厌烦,对志愿服务产生不满,尤其是当这些志愿服务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时候,这种不满和逆反会更加强烈,学生带着抵触情绪来进行志愿服务,其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收获就不会太好。所以,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我们应该开拓一些具有新意的的社会型服务形式,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引导,让他们明白,他们正在做的这些社会服务,并不是在“做苦力”,而是真真切切地帮助了能够帮助的人。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当下的时事热点,来设计一些志愿服务。比如:面对高考生频繁受骗的情况,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来对校园中的学生宣传防骗知识,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思考宣传方式,像通过张贴海报,课堂演讲等等的形式。这样,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提高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当自己的努力看到成果的时候,还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志愿服务的质量就会大大提升。

三、奖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动力不足

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一些机构,对于学生的工作成果不重视,在进行奖励时随意敷衍,认为学生做志愿服务是应该的事情,对学生态度冷淡,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志愿服务。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重视,没有应有的回报,甚至有时候还要接受别人的侮辱,使得学生在进行志愿活动时动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完善志愿服务的奖励制度,建立统一公平的机制,让学生能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重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激发学生的志愿服务动力。

例如:高等院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与个人档案挂钩,作为一个高考的加分项,按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工作完成质量等等给予学生,并对于其中突出的贡献者,同等分数时优先录取,等等。通过这样完善的奖励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动力,也使得学生在进行志愿工作时更加有约束力,不会出现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情况。

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是学生帮助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自身各种技能的一个良好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解决当前志愿服务中的问题,让志愿服务更加完善,从而为学生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高中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