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三步走

2018-04-07 14:28秦晓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意境

◎秦晓红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但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积累,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经典诗文诵读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主要方式。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其水到渠成,百花齐放,还需三步走,即反复吟诵、自主吟诵、拓展吟诵。

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复吟诵

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诗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在诗歌的意象中,往往饱含诗人的喜怒哀乐,蕴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古诗词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味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分析讲解无法达到的,古诗词的学习本来可不断地玩味欣赏,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吟诵,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更要注意反复吟咏。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吟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孩子们摇头晃脑、囫囵吞枣式的吟诵。先不求甚解,读多了,感悟多了,自然也就会明白个三五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自然会慢慢悟出其中的奥妙来。

1.点滴积累:一周一诗 现行教材的特点是容量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为了不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也为了防止要求数量出现欲速不达的情况。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时间,根据孩子对古诗掌握的程度学习更新1-2首古诗,因为每首古诗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样的数目既不增加孩子额外的课业负担,也不用刻意地留有专门的时间来教学古诗。孩子们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读读、背背在轻松的过程中习得古诗,不会因为过重的负担产生厌恶古诗的心理。这样的点滴积累,使得诵读就会成为一顿语文大餐、一种习惯。

2.见缝插针:课前吟诵 吟诵的时间可以是见缝插针的,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以各种形式读读、背背。可以齐读,可以男、女生分读,还可以小组赛读,或者是抽取个别同学到讲台上带着背诵。内容既可以是读背这星期的新诗文,也可以是复习以往学习过的古诗文。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开始一堂课的教学既巩固了一首新诗,又让孩子们快速地静下心来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去,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自主吟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要有自己的独得之见。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在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就存在多义性。而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契合文艺学原则和语文教育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自主吟诵获得的独特感受才是诵读真正的魅力所在。

三、船到桥头自然直——拓展吟诵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意境美了。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古诗文的美不但是语言本身的韵律美,还有诗词描绘的一种意境美(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百花齐放的语文课程。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