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2018-04-07 14:28张国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张国财

前言: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确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享有的义务和权力,熟悉一些基本的而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践行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青年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法治与道德这门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是与传统的学科相比依旧有些薄弱。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研究相关的教学成果,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与生活的距离应该是比较近,教育应该走进生活。在中学阶段,虽然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好奇心和耐心偏差依旧在初中生身上可以找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总体上也是偏文科的,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这门课表现得很没兴趣。

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笔者觉得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活学活用,学生就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了维持这种成就感就会使得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举个例子,在学习第一课“我是中学生啦”,这本来就是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在讲授时可以将讲台交给他们,让学生谈谈自己成为初中生的感受,新的环境带给学生们怎么样的体验,成为初中生后,有哪些是变了的,哪些是没变的等等。进而教师进行总结,给他们适应新生活的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能够拉近,同时教师也能够对学生有大概的了解。简单来说,初中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改变落后过时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在现阶段,中国教育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薪资、社会地位、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国家政策、教师的思想观念等等。就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在一些偏远、贫穷的小乡村,初中的法治与道德这门课没有专门的老师而是由其他课的老师担任。同时,城镇初中学校的法治与道德课程虽然有专门的教师上课,但是在中考的时候因为法治与道德的分数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高,也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随着时代发展而受到重视,但是人们却没有从心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这就是观念上存在的偏差导致的教育效果的不尽人意。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多参加和组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只有从心底里接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有用的并且从中能够获得好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变。当教师从心底里接受正确的教育意识,并即将意识通过教学实践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对道德与法治自然会有所重视并且找到学习的乐趣。现代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指导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身体力行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而且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的要求受到更高的重视,因此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标准也应该更高。为了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教师要时刻谨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教师要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课堂教学,同时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道德与法治的书,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教学相长。

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的约束,是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具有强制性,给人以威慑力,因此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都重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和培养高素质的中国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加以重视并为教学改进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