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7 14:28常艳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平面直线高中生

◎常艳莉

下面我从三个层面,讨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问题。

一、引用经典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人教A版的数学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算法初步”这个章节中的割圆术,“随机抽样”中的一个著名的案例,“随机事件的概率”中的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材料。线性回归中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变量的相关性中抽烟与得肺癌的关系等等实例。在实践中,我也会常常利用一些数学故事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数列求和中,等差数列求和引用高斯的求和故事,等比数列求和引用丹麦国外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麦子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灵活应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

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精炼的、具有数学特色的教学语言,培养与提高高中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同样也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新的任务,而高中生对数学语言的使用又深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使用数学教学语言,以精炼但全面、客观又严谨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使学生受到数学语言的熏陶。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在讲到“同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只有相交与平行两种关系”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故意漏说了“同一个平面内”,但是学生们毫无察觉。于是,我组织学生们利用天花板和地面作为两个平面,然后在两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直线的多种关系,学生们发现这两个平面是平行的,那么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是不具备相交关系的,而只有几条特殊的直线才具备相互平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强调了“同一个平面内”,便让学生们加深了印象。除此之外,我会尽可能使用数学语言来讲述知识,在“集合”内,我会使用“属于”、“包含于”等数学词汇,在几何知识内,我会使用“平行于”、“垂直于”等,这可以潜移默化让高中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

三、注重启发与新旧知识的衔接

新课改强调要改变灌输教育,认为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教学活动才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摆脱传统的验证性语言,即以问题、情境等具有启发性质的语言来诱发学生的思考。另外,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高中生的知识经验被调动出来,并对新知识产生疑问与好奇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节课中,为了唤起学生们之前所学的对数知识,我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大家先说说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们回答:求根公式法届方程,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我继续问方程的根与图像应该有怎样的关系,有学生回答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图像上除了这两点之外的点横坐标代入方程又有什么变化,方程不成立,就是不等于零,于是我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这样教学使新旧知识衔接连贯,学生们能把自己之前所学知各个数学知识点都联系起来,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旧知来探究新知,同时还可以将一种画图方法应用在另外一个函数图像之上,所以能够使其树立知识迁移的思想。总而言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在教学语言的辅助与推动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基本的教学技巧,让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使其在学风浓郁的环境下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作为数学教师来讲,应该因时、因地、因材、因人而宜地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使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平面直线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画直线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