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互动合作策略研究,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8-04-07 14:28陆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动画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陆军

引言: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为软件操作,其不仅依赖于教师示范,而且也对学生实际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以往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为主导的“灌入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学生互动少,对操作流程和原理未能形成深刻的理解。可见,现阶段要改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积极落实互动合作的课程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合作的信息技术课堂,突出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来建立教学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及时有效地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效率,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反馈也能成为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也能够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任务分工的形式既发挥了个人特长,也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相比于传统课堂,互动合作模式借助于形式灵活的手段,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风气。而教师则从学生的听讲状态、应用能力反思,以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课堂特点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文化课程大多依赖于学校的统一教学,因此即使学生成绩存在两极化的现象,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大致相同。信息技术则不然,在接受系统训练之前学生主要通过课余时间自学,因此整体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软件操作中就能够游刃有余。相反,若学生基础薄弱,则对部分术语一知半解听讲效率自然事倍功半。按照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则必然给部分学生带来巨大的负担。不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打击到学困生的自尊心。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并未纳入升学考试的范围,部分学生也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在课堂上没有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而实际操作环节缺乏指导则显得束手无策。

2.强调实践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型学科,也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动手应用的技巧。在观看教师示范后,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来夯实巩固,才能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然而在现阶段课堂上,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十分普遍。依赖于“小聪明”的瞬时记忆,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缺乏充分地理解与良好的操作习惯,课后遗忘率也相对较高。尽管目前电脑普及率逐年提高,学生在课后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和使用电脑。但也大多用来辅助文化课学习,或者开展其它娱乐活动,很少对课程内容复习。总之,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导致应用能力不尽如人意。

三、信息技术课堂互动合作模式的应用

1.合理划分小组 基于互动合作的课程模式,首先应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性格特点有充分地理解,从而使小组成员间形成良好的促进关系。既要让不同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搭配,通过优生来带动学困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该将实用型学生与知识型学生搭配,才能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此外,为了避免部分学生推诿逃避的现象,还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小组中遴选一名组长,在对组员日常学习形成监督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协调敦促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海报的规划》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各小组以作业的形式提交作品,用以阶段性考核。组长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将抠图、滤镜以及图层应用等工作分配给不同的组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打破以往课堂枯燥乏味的困境。

2.精心设计课程 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应当是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而当前大部分教师按照对教材生搬硬套,课件与案例都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学内容也没有未能适应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因此听讲状态也始终达不到预期。笔者建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分层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Flash库项目管理》时,首先讲解了动画中关键帧的应用,从而解释Flash的操作原理。同时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适当的尝试运动路径动画、变形动画等,让他们充分领略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此外,在课程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趣味性,更加贴合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比如可以利用小鸟的贴图元件,制作成小鸟飞行的逐帧动画,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健全评价机制 为了确保互动合作的有序开展,教师还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传统信息技术课成绩主要取决于最终的期末作品,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真实水平。部分学生通过短期突击的形式也能完成出色的作品,但其成绩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真实水平。因此,在考核中应该注重平时成绩与小组成果,以更加全面的指标来激励学生。比如平时互动与小组成果占到最终成绩的40%,期末作品仅占60%,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重视并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小组内开展互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亦或是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提高巩固。

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师生普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且学生基础与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也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笔者建议,教师通过互动合作模式,以划分小组、精心设计内容和健全评价机制等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动手,从而改善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动画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做个动画给你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动画发展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