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018-04-07 14:28赵中专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数形运算思维能力

◎赵中专

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都在不停的教学,传授知识,希望把学生的成绩搞好,是否想过怎样教的更好,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否想过知识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实用价值,认知价值和发展价值三大教育价值[1]。我认为这些活动更应该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说一节课下来,老师不停的讲解,每一个例题都讲的很详细,每一个步骤都写的很工整。这时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四十五分钟额时间都没有动过笔,只是在听,看老师的表演,又是还有个别学生打瞌睡,老师真的很辛苦,也很敬业。下课之后也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很多时候会发现,学生会做的很少,能做完全正确的也不多,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其次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把一道例题从开始到结束不停的讲解,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与基础现状设置一些提问,然后再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有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学生做高考模拟题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时,特别数形的有机结合,需要有直观思维能力,以及数与形和思维的关系。华罗庚曾有过很精辟的论述:“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充分说明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便于学生遇到圆锥曲线问题及立体几何问题时有直观印象,从而能展开思维,慢慢能找到解题的方法。如果还是无从下手,这时就要再多说几遍题目,从图形中分析每一个已知条件所能起到的作用,这样回慢慢找到此题的突破点,给我们解题带来思路,同时还要把教材中的有关定理定义、公理都能熟练的记忆下来,也是我们解题时的必要条件。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上课只是在听讲的习惯,其实是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信心。

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新课改的环境下,从小学开始,学生是人手一个计算器,因此降低了运算方法和技巧,并且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繁、难或技巧性比较大的内容和方法不作要求,学生就对计算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学生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忽视对要求稍微较高的运算的准确性,甚至有畏避心理。久而久之运算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此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分数,需要提高相应的计算能力,对于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基本要求—计算的准确性,第二是较高要求—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第三是高标准要求—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不仅是学生,我们老师也应从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提高,因为没有运算能力要想学好数学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首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注意讲解时多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下一步骤想怎么说,然后需要计算时,让两个或三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运算,其余同学在下面运算。如果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当然更好,运算错了,给与及时指导指正,鼓励学生探索更好的运算技巧,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听了,自己也参与其中的运算,再看谁算的准确且又快,并提高了学生的进取心。这种做法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不感觉计算很烦的话,也是可以使用的方法。经过训练之后,以后在讲解习题或例题时就可以不用每一步都写的很详细,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自己运算和思考,也节省了板书书写的时间,在学生平时的训练中,尽量不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加强心算、笔算、速算的训练。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忘运算方法,运算技能的分析和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后还要定时,限时检测。由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不能独立自觉完成,应抽取部分同学拿着题到黑板上限时十分钟实际把整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出来,如果不参考原有的答案能够顺利写出来的话,说明课下自己已经练习过了。提高运算能力也不是说搞题海战术,我认为要一定量的习题,但不需要太多,主要是原来做过的出现错误的题目,拿出来再联系一遍二遍三遍,如果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节省了运算时间,说明有一定效果,然后指导学生去整体思考这种题型的思路,及运算过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才是对的,和我以前的错误做法或运算错误作比较,总结。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自己的收获,我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也能够提高运算技巧和思维能力。

最后是数学的规则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规则的学习同概念一样,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转化阶段。因为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规则,就可以用来指导行为并解决新遇到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学习课题以及促进规则知识的理解,最关键是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练习,并把学到的规则应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规则能力的实用性,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掌握的成都,这一过程中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设计变式练习题,并指示是整体练习还是部分练习,集中练习还是分散练习,且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特点。练习之后,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规则还要引导学生应用规则。对规则学习的成绩的评定主要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比如我们上过正投影之后,让学生计算一下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在学过规则的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会的规则得以保持。[3]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都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猜你喜欢
数形运算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培养思维能力
有趣的运算
培养思维能力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