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现实困境的思考

2018-04-07 14:28乔惠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创造力师生交流

◎乔惠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综合性学习在课堂上百花齐放,但仔细观察,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很多新的错误倾向:如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学生积淀太少,缺乏语文功底;阅读教学程式化、能力训练机械化等等。这些错误倾向的出现存在,与中考的重压和现实利益的驱使分不开。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状,令人担忧,引人思考。

一、语文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现实令人堪忧

1.教育目标单一化,束缚了师生的创造力 语文本来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由于功利心、功名心在作怪,目前很多中学的教育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升学率,致使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学生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中考成绩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为升学而读书,学生不能沉浸于学习本身,对学习的好奇心、兴趣、自信心都在一次次的考试中遭到打击和摧残,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受到很大的抑制。学生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幻想得不到刺激,情感体验不能同步发展,有些学生因为成绩差形成了自卑、焦虑的情绪,失败时的心里承受能力也很低。

2.教学方法一元化,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体来看,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依然按时代背景、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从头至尾分析一遍,阅读教学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满堂灌加满堂问,有些语文课整堂课几乎没有生成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思维的含量也不高,几乎都是一些浅表层次的交流,教师缺少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思考、提升思维层次的意识和机智,课堂始终摆脱不了分析课文这种模式,很多老师对文章的解读都是紧扣教参、紧扣各种标准答案、标准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一元化程式化的教法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假大空的东西太多,缺乏个性,这种带上旧框框去框学生的做法遏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感性分析,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测试方式标准化,破坏了师生的创造力 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老师的评估都是采用标准化的测试,这种标准化的测试导致学生认识的绝对化。标准化考试包括中考,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思维过程,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其不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测试训练,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无论碰到什么问题,只求明确具体的答案,对事物的认识趋于绝对化。这种训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二、语文教学脱离实际,师生角色不清,课堂教学刻意追求完美而不够真实

1.语文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都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及其匮乏,导致学生话不会说,文章不会写。而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通,作为社会交际工具,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学一旦离开社会生活,就丧失了它的生命力。因此,应该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实践、调查、参观、访问,这些社会实践与生活体验更有益于学生学好语文、拓宽知识面、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操。

2.语文课堂读书时间少,文化积淀少,师生平等对话少 现在的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被作业、练习占用,尤其数理化和英语作业,还有辅导班、家教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看书的学生少之又少,语文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又被老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去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批评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先“悟”后“练”出来的,而不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的课堂使学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少,文学素养十分缺乏。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变成做题的机器,妨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导致了学生文化匮乏、积累肤浅、语文功底不扎实。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还有的学生甚至讨厌语文课。语文课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现行的中、高考制度如果不改革,语文课的这一局面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结合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令人担忧

1.多媒体手段滥用阻碍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切教育都是情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机械的、不可能实现的空壳教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情感的交流为主,只有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和谐交流,才会创设宽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自主中不断进取,在愉悦中不断创新。自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来,很多年轻老师对计算机产生了依赖,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众多年轻教师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殊不知,那些预先准备好的课件往往只是一闪而过,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少,常常冲淡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学生情绪只有在教师的适时调动下不断调整,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情感体验。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师生的真正交流却淡化了,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使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2.多媒体的使用使语言训练越来越少,文本教育“雾里看花” 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只有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字词句章的用法,逐渐去培养,而语感则是需要依靠反复的语言训练才能获得的,这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然而多媒体教育中的声音、视频、图像等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些又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表达和写作,无法替代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多媒体的冲击下,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语言能力越来越差,现实令人担忧。

今天,我们需要大批执着地在自己的园地里静静地耕耘,痴迷于教学始终不变,痴心于教育永远不改,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任的教师。希望大批语文教师都能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甘于寂寞,不求名利,纷纷行动起来,投身教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不断取得更新更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
创造力师生交流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