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2018-04-07 14:28赵娅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职高古文语文课程

◎赵娅梅

引言: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呈衰落与缺失之势,各种唯利是图、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权钱交易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并悄然渗透进青少年的思想中。培养青少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语文教育课程,向来是文化教育课程的主心骨,教育的核心就是育人;同时,它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传播载体,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起到重大作用。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其实施意义和途径等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在职高语文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在职高语文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显现出来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正处在人生道路选择关键期的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和与人相处的和谐意识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职高语文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使我们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当前的国家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拥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文化创造力居世界前茅。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才能使国家持续保持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稳步提升。

再次,在职高语文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唐诗宋词、行楷篆草都是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大多是要靠语文教学代代传承下来的,并且在传承过程中对其加以选择性的吸收,以便不断的发展、超越与创新。

二、职高语文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1.语文课程内容要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语文的民族性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微景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大文化、大语文的意识,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医药和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基因和要素都要有所涉猎。同时,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系统化的呈现,设计与之相关的体验活动,如汉字文化、书法文化、节日文化和医药文化等。语文课程内容的系统编排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基因和要素的提炼、归纳和延伸,也便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事项零散、肤浅和模糊的认知上升为系统、深入的领悟。因此,课程内容的系统编排,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点”的深度及“面”的广度,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开阔文化视野。此外,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汉语言文字既烙上了民族的历史记忆,蕴含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要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字符号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全方位融合。只有如此,才能使语文课程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感,领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意识,提升民族认同感,承担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

2.引入多种教学媒体,直观反映传统文化 多媒体教具使知识内容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及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与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的形式而存在。我们要继承并传承它,就需要更多地更直观地去了解它,而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的往往只是其冰山一角。因此,多媒体教具在语文课堂的运用可以拉近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接触,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唤起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加深理解和体会。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内容,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好汉歌》,让学生通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感受梁山好汉的作风,接下来老师在引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林教头”。老师也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后将整本《水浒传》都读完,感受我国优秀文化作品的文学底蕴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且让学生学习书中英雄人物的良好品质,从而通过语文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

3.加强对古文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古代的文章中语言结构和意思表达与现代的白话文表述大相径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加上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通彻理解一篇古文。因此,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是教师加强对学生古文阅读指导,提高其阅读能力,即取得对文字的理解,才能进行深入地思考。古文中经常出现古今异义的词或字,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知识积累,学生无法对文章整体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例如,“行李”古代指出使的人;现代指行装。“左右”古代是动词,调遣;现代是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所以职高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古文时记下阅读笔记,平时多注意积累古文阅读技巧。

结束语: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既可以推动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又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得以落实,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激活教育主体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才能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正是语文课程的文化担当,也是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根本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职高古文语文课程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