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2018-04-07 14:28田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想象力创新能力语文

◎田清

前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作文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时候是否可以以这两个特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在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从外界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能灵活运用;而人文性是指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能够获得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进而树立起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这两个方面来说,笔者觉得教师应该更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上的教学成了传达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儿童,因此他们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游戏,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将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学《孟母断织劝学》时,可以选择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本的内容,提问学生孟母断织的意图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又问学生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样直接问可能学生领悟不到,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学生的家长为了学生的学习会怎么对待学生的游戏机,进而让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既可以加深理解,也能在教学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思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对于他们所不能理解的现象,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释。对于这个情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在教学中他们往往会严厉地打击学生,更有甚者会对学生的“天马行空”进行批评,近些年的实际教学中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是教师对学生“稀奇古怪”的念头还是不待见。但是我想说,学生的想象力才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应该受到教师的表扬和保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受到鼓励会对学习有更多的动力,对知识也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在学习了《触摸春天》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安静能够看见了,她将会怎样感受春天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起来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很快就想到了好几种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安静如果能够看见了,她会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会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春游;会和她的父母一起去赏花。总之学生将文章中的主人公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感同身受,这不正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进教学设计,营造创新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主导课堂,学生被边沿化,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将教学内容与时代相结合的弄潮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让创新教育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用问题启发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自己从“神坛”扯下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摈弃“一言堂”的观念。只有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谈才有可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只有让学生敢于说出想法的课堂氛围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自身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质疑,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想象力创新能力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打开新的想象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