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4-07 14:28代言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人生观高中历史高中生

◎代言梅

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社会各种观点和思想层出不穷,造成一些传统的观念与现代思想相互矛盾,这些对高中生的道德和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他们取向不明确而内心困惑,当代高中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学习历史则是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方式。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树立模范作用

教师的模范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作为一名历史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要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此树立正确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历史学习体验人生、社会与自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教师要从心底里体现出的对学生的爱,这样课堂教学中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教学的契合点,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通过教材感悟历史人物和事件

高中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充满人文思想的学科,在它记录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包含了许多的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历史遗址、精神遗产以及物质遗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寻找与教材周边的资料素材,纳入教学设计当中,通过这些相关的影像、物品、照片等历史资料,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的气息,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感受历史对心灵的洗礼。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故事或者照片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在搜集和观看历史资料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历史情感。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和图片直面感受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如通过抗日影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近年来日本歪曲和否认侵华的事实,在这一问题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谴责日本的同时不失自己的素养,以及在今后我们改如何处理中日关系?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对日本侵略者的恨转化为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素养,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全能型人才。

三、造创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观历史遗迹或者和历史相关电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更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战争纪念馆等等给予了学生多种途径来积累历史人文知识,让人文素养与现实相结合,增强了高中生的人文意识。比如很多学校每学期会响应当地教育部门的观看齐国励志的电影,如《建国大业》、《暖春》、《长征》等等,电影观看后,教师布置作业写一下观后感,同学们把自己观看电影是的感动于感悟写出来,学习电影中的那些人物和故事的内在精神,并把它们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习他们积极向上,不怕挫折的精神,使人文素养真正的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性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历史人文的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历史人文素养。

四、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的学习是知识内化,陶冶情操的过程,我们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但是如果就此深陷历史无法自拔,那样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背道而驰了。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走出历史,以史明鉴,为今后的的生活、学习、工作都能有益,也为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升华。这是一个走近、走进、然后程,走出的过程,所学为我所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历史学科充满了无数的德育素材,它发挥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学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对高中生的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把握这种优势,并通过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以各种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从历史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积极的精神基础,也为祖国今后的繁荣富强提供了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人生观高中历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