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兴趣:小学生应有的特质

2018-04-07 14:28邱小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习惯家长老师

◎邱小菊

一、习惯养成:示范+训练+保持

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通俗地说,就是到了一定时候,不用家长或老师的提醒,孩子会自动地做这件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善于示范、训练和保持。

1.示范 俗话说,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儿女;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身上的很多习惯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一个不爱阅读的父母很难造就一个热爱阅读的子女,一个办事拖沓的父母很难造就一个动作利索的子女;一个喜欢电脑游戏的父亲很有可能会培养一个电脑迷,一个热衷于韩剧的母亲很有可能会培养一个电视迷。因此,在很多时候,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起示范带头作用。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得要热爱阅读;要想孩子动作利索,自己的动作就不能拖沓;要想孩子不睡懒觉,父母得要早起。总之,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自己先得养成这种好习惯。

2.训练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没有喊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刚入学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她们的习惯形成往往不是从概念开始的,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培养孩子画画的习惯,家长不能天天把“坚持画画”挂在嘴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我们可以今天叫她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坚持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地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她们的第二天性,她们将因此而受益终身。

3.保持 教育家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连续6周才能形成。正如古人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反复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年龄小,自制力不强,要培养好习惯,家长就得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逐步放手。如培养孩子抄作业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她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得自己做,并且要耐心地等待,适时提醒,提醒孩子专心点、动作迅速一点,同时家长要检查孩子是否抄正确、抄完整。家长切不可依着自己的性子来,不可因为刚开始孩子抄写速度慢而代劳或用手机拍摄;也不可因为老师发短信而觉得让孩子抄作业多余;更不可“抽风”,今天来劲了,要求很严格,过几天又不管不问了。只要反复保持几个月后,孩子自然会养成每天抄作业的习惯。

二、兴趣培养:引导+培养+赏识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通俗地说,是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往往表现为孩子主动、自觉的行为。因此,人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积极地兴趣,家长要善于引导、培养和赏识。

1.引导 “学了没用,谁也不想学。”对成人如此,对小孩亦如此。因此,要培养孩子对某一项学习的积极兴趣,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用关系,也就是学习目的性教育。如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要让孩子明白阅读的好处;要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绘画的目的;要培养孩子跳舞的兴趣,要让孩子明白跳舞的作用。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让她们明白学习某一项技能的目的,她们也不可能理解当时家长的良苦用心,学习的目的对她们来说,可能就是天方夜谭,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愉快的。这时候,家长就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加以引导,让她们在玩中意会学习的快乐。如当孩子看到大人面对书本哈哈大笑时,她会认为看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也能像大人一样快乐,孩子会模仿大人进行阅读。

2.培养 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家长或老师讲几个笑话,放几段视频,孩子就会产生兴趣。兴趣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单调而又枯燥的学习而产生厌倦。这时候,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听读可能会比孩子自己像啃狗头似的拼读更有效,这时候,家长要坐在孩子的身边读故事给她们听。有时候,我们还得像唱词人或说书人一样,随故事情节而手舞足蹈,随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或喜或悲。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就故事与孩子一起表演课本剧,与孩子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生动有趣的形式一定会激发孩子对某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这项学习,并不能自拔。

3.赏识 教育的真谛是要让孩子快乐。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经常失败,兴趣自然减弱,直至消失,甚至产生厌倦。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不断地给予她们肯定和鼓励,切勿拿放大镜看缺点拿显微镜找问题。就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故事一样,“最初,母亲第一次参加幼儿园家长会,老师告诉她,她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母亲却告诉儿子,老师表扬她,说她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为母亲的赏识,让一个幼儿园老师认为多动症、小学班主任认为智障、初中班主任认为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的孩子培养成为清华学子。培养孩子的兴趣,亦如此。也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赏识,兴趣会成为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孩子积极的兴趣、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孩子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家长应该时刻牢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好习惯与积极兴趣伴随孩子一生。

猜你喜欢
习惯家长老师
上课好习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