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如林的布堆画

2018-04-08 05:37高雄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延川民间艺术陕北

高雄伟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0)

“太阳把黄土晒裂了口,雨水把裂口拉成了沟,大风把地皮又刮走,陕北就是这来头。”这几句简短的信天游描述了陕北严酷的环境。如,干旱,千沟万壑,飞沙走石等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也造就了陕北人豁达乐观人生态度。陕北特指陕西的延安和榆林地区,是相对于陕西的陕南和关中而言的,因为它地处陕西北部,故称为陕北陕北自古是兵家征战之地,也是历史上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汇融合的主要地域之一。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无不寄托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同时也向世人证实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多才多艺的陕北儿女,他们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造了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在陕北流传的众多民间美术品类中,延川布堆画是最具有特色和富有盛名的当地民间艺术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开在黄河之隅大放异彩的艺术奇葩。延川县隶属于延安市,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涌现出了民间艺术大师高凤莲、冯山云、郭如林等一批优秀的布堆画创作群体。

郭如林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延川汉子。在陕北众多从事布堆画艺术创作的女子婆姨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男性,郭如林便是其中之一。在众多从事布堆花创作的农民艺术家队伍中。能够坚持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赢得市场认可,并依靠出售作品支撑生活养家糊口的,郭如林肯定是这个群体里少数中的极少数之一。

上世纪60 年代,郭如林出生在黄河流经的延川界内的秦晋大峡谷里的一个叫伏羲河的的古老村落。这里黄河环绕背靠大山,自古人多地少,广种薄收。郭如林的童年家境贫寒,在幼小心灵里埋下了与命运抗争的信念。他年少时聪明刻苦,勤奋好学,努力读完了高中,在他们那个特殊的年代,上大学是少数的幸运儿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无奈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地务农养家糊口。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陕北地区生活的人们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爱美的农民在手头依然很拮据的情况下,不忘把简陋的窑洞装饰的温馨亮堂一些。那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油漆工兼画匠的郭如林的身影出没在延川县沿黄河一带的村落间,专门为他人的家具描红油漆。可以想象今天他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与善良和蔼的性格和他的人生这段特别的人生经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就此注定了他一生与艺术结缘,终身从事剪纸和布堆画的艺术创作。艺术的信念从起不断诱导他坚定的开启了他的布堆画和剪纸艺术创作的艰辛探索之路。

延川布堆画是民间艺术的珍品,布堆画又称拨花、撂花、布贴画,它起源于陕北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陕北男性下地受苦(陕北地区把种地称作受苦)和平日生活仅有一身衣服,常常是补丁摞补丁,少有的家境好的家庭里,上学孩子的书包也是碎布头拼贴的。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有些心灵手巧的婆姨把补丁演变成为枕头顶、裹肚、鞋面、垫肩、钱包、烟袋包上的装饰物。所以说布堆画是延川人民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民间艺术。它以陕北民间剪纸的造型为主,比剪纸的造型更加稚拙大气;它的色彩参照吸收了当地民间刺绣的色彩,特别强烈鲜明。

郭如林是我国著名民间剪纸大师,同时也是延川县布堆画创作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的布堆画富有强烈而鲜明的艺术个性,创作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分别包括高原生活系列,花草生肖系列,门神娃娃系列,风情风俗系列。也许通过解读具体的作品,才能更加清晰精准的领略他的布堆画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笔者数次走访郭如林家庭式布堆画展馆的过程中,他谈到他创作的布堆画和陕北延川农村老太太制作的布堆画最大的差别是他在广泛而全面深入地的继承延川布堆画的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梳理并融汇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取材着眼于现实生活,拓宽了传统布堆画表现的题材范围。他说,“过去的陕北农村老太太生活的环境闭塞,对外交流困难,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所以她们的作品表达的题材和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郭如林在吸收借鉴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艺术理解并注重融入时代的精神气质。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有些已失传并被封存在人类历史的记忆深处,而有些通过不断的调适并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被人们广泛喜爱,而延川布堆画正是通过和郭如林这样的民间艺术大家们的传承在当代社会依然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延川民间艺术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美丽的延川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井工厂”钻井技术在延川南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
延川南区块煤层气钻井防漏堵漏技术优化
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即将建成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