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2018-04-08 05:37赵艳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潮信仰马克思主义

赵艳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451100)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灵魂的故乡,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服和崇拜,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为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一、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团体,有着较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个人素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能施展出重要的力量。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变,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充斥在我国文化阵营中,在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信仰选择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因此,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激荡的环境中坚定正确的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是社会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发挥多大的力量。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充满激情、满怀信心、斗志昂扬的青年团体,在社会各方的全力努力下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他们增强自身本领、提高个人素质、丰富自身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出力献计。

二、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新时代,高校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甚至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两个原因较为突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受到很多学生的排斥,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与过时论有较大市场。西方不良思潮不断干扰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追求,扭曲大学生的“三观”,不断动摇新时代大学生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很多党员领导干部也在工作中表现出信仰迷茫,做出丧失人格、触碰底线的行为,以至于学生们对老师的教育内容不再相信,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产生不想去学的心理,最后表现为行为上有诸多偏差。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存在边缘化倾向高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在部分大学生头脑中被边缘化

由于大学毕业生面临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把读书也功利化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从入学开始就为了将来就业而读书,不断围绕各种考证而日日奔忙,对很多有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科完全不屑一顾,并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对空,学不学无所谓,听不听也不在乎,也不能增加就业的“砝码”,还认为学习思政课,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分。因为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所以也会对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看不到,更看不懂。甚至有一些思政课老师也在宣扬学习无用的思想,这种不断被边缘化的现状使很多喜欢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的大学生也开始放弃了学习。当不重视遇上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高校的理论教育课中变成了空中楼阁。

(三)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媒体化特征,淡化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新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以新媒体为载体,使社会思潮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新媒体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同度,也更容易淡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特征,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强,有着明显的批判意识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故而戏说和恶搞等很容易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共鸣,导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在新媒体的传播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弱化,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

三、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环境

现在的高校,是一种新型的育人环境,新时代大学生很多自我意识与价值追求都在这里展现出来。新时代大学生想要学习到的新知识,都可以从互联网+ 上去获得。利用互联网+ 营造浓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氛围,让新时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人类最高尚的信仰,并且能够为之奋斗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用先进的理论去指导人,在高校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风气,使大学生在这种风气中受到感染,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采用自我的道德教育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知道有信仰的重要性,互联网上很多正面典型的事例,可以在课堂上和班会上进行学习和讨论。在正确导向的影响下,一种令人向往的正能量的网络生活氛围才会建立起来。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注重思想政治的引导,极大地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思维。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一方面,高校在组织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局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学时的限制,也难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系统的严整性、科学性形成深刻的把握,为此,增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采取经典文献导读的方式,通过对经典文献主题思想、基本观点以及思维方法的梳理和规范,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文献的精神实质,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革命歌曲合唱比赛、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等的实践活动,感受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热情,会不自觉将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潜在的意识活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内因往往对一个问题的解决起主要作用,所以,在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调动社会、学校等外在的力量,还应该借助大学生本身的力量。大学生要积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要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当代大学生除了积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外,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践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载体,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只有广泛接触人民群众并虚心请教、主动学习,自己才有可能大有所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索真理、改造世界。当代大学生要与人民群众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成长。

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在这一艰辛长远的征程中,大学生有潜力为此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大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奉献自我,为祖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挥洒青春,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思潮信仰马克思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