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的审美趣味

2018-04-08 07:08武小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色块绘本儿童

武小锋

(浙江传媒学院 动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儿童绘本绝不仅仅只是拿来给孩子讲故事的材料,如果单纯讲故事,一本纯文字的故事书足矣。之所以称为绘本,书中绘画的比重不亚于文本,甚至会更重要,在孩子认识世界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中,似乎没有什么比直观的图像来的更直接有效了。

故事本身的质量和有趣程度固然重要,但对于儿童绘本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怎样把故事画得更有趣,用与儿童的审美趣味更有共鸣的表现形式,把故事内容和综合信息表达的更生动细致,更富有意味。过于注重造型准确,太过具象写实的画风只会起到照片一样阅读的效果,就是只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画中之物上,即辨认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在做什么等等,这类文学性的叙述层面的事不应是绘画的主要任务,更不应是唯一的任务。

日本作者间濑直方的《开车去郊游·全景式图画书系列》正是通过有趣的图画形式表现极为平淡的故事的经典范例。比如系列图画书的其中一本《下雨天去郊游》讲的故事是在下雨天一些小朋友坐上大巴要去到葡萄山郊游,然后大巴分别穿过七座山,到达了目的地,这时正好雨停了,小朋友们站在葡萄山上回望,看到了美丽的彩虹。故事内容极其简单,但是该绘本的价值和有趣之处正是对这个平淡故事的展开绘述方式,利用翻阅方式设计出了一套壮丽的奇景。

该绘本是一个只有十几页的薄薄的方形册子,非常便于对页全幅展开,其中通过隧道穿过七座山的页面的右上部分被裁切成山一样的弧形,伴随往后的翻阅,在读者几乎不会察觉的情况下,页面右上的弧形依次缩小一个小边,这些细致精巧的设计全都是为了展现图画书本身的魅力,而非叙事层面的诉求。其中的最为精彩巧妙之处在于所穿越的七座山的呈现,七座山形的页面绘制的场景分别是红叶山、枫叶山、田野、牧场、桔梗花田、大海、葡萄山,其主色调依次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但是读者的视线在跟随大巴时而穿过隧道,时而穿过公路,一边行进一边呈现着七处不同的美景时,并不会主动注意到这色彩的伏笔。最后一页为翻越过葡萄山,山后的另一面,当所有小朋友都回望向页面右上角时,依次缩小一个边的弧形正好形成了彩虹,真正带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惊喜。因此,儿童绘本的审美趣味正是在于调动一切形式因素讲故事和画故事的方式,而并非故事本身。

美国绘本艺术家李奥尼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创意的作者,他虽然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 49岁了,但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词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如果绘本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

《小蓝和小黄》是李欧·李奥尼创作于1959年的作品,距今虽然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以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很前卫,作品充满现代主义的极简抽象气质。一个简单的关于亲情与友情的小故事中的角色,被用抽象的色彩符号替代,一个黄色的色块和一个蓝色的色块成为了这个小故事的主角。以前的拟人手法多数是将动植物拟人化,给它们赋予生命,这种直观更多是建立在他们与人在动态上略有相似性,它们的肢体语言可以大致承载人的活动信息。还有些对角色的拟人化也大胆的突破了动植物的范畴,给一些别的也可承载人的表演的物体赋予生命,例如云朵、山河、汽车等,但无论任何形态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基本为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实体。

在这点上,《小蓝和小黄》的突破是全新的,两块颜色本身只是一种抽象符号,它们被随机的赋予一个简单形状轮廓后,便成为故事的主角,据说这是作者在带两个孙子玩耍时即兴创作的故事,当时李奥尼随手从废杂志上撕下一些形状,然后在桌面上摆弄起来,“这是小蓝,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作品不光形式是抽象的,就连思维与意识也同样是抽象的。小蓝和小黄在捉迷藏、转圈儿玩、排排坐上课、蹦跳着放学、爬山、去公园等具象的叙事层面的场景,被作者用极简的抽象色块的摆放生动的呈现了出来。小蓝和小黄一点一点相拥在一起之后,变成了小绿,这种原色与间色的基本色彩混合知识,恐怕是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的人未必都会知道的,作者却悄无声息的将知识性的内容直观的含到了有趣的故事中。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想象,认真读过这样的绘本的孩子,伴随他们成长的将远远不止于一篇简单的关于亲情与友情的体会,他们同时收获了大胆的创造力、不拘一格的表现力、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基本的色彩混合知识等等。因此,儿童绘本的审美趣味远不止图式带给孩子的观感,图式背后所蕴含的潜在信息量甚至会重要。

德国年轻的插画家安妮·默勒创作的科普类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也是独具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科普类的绘本一般很容易刻板单调,或多或少都会受科学严谨内容的束缚,这点任何人都难于突破,这种情况下,表现形式成为了让绘本更有意思的唯一的突破点,即内容无法做到生动有趣,但可以靠画法的很有意思来弥补。

一般的拼贴手法太过简单生硬,甚至只是材料的堆砌,毫无美感。而拼贴作为现代主义绘画的重要形式,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媒介意义。作者将拼贴手法运用的非常巧妙,将形式美感的一般规律有趣的隐含在作品中。在这本绘本短短的十几个页面中,且当的为读者展现出了十几幅丰富生动的别致画面。拼贴区别于一般直接性的绘画手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形式效果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作者所用拼贴表现的效果基本都是直接画不出来的。

比如在轮廓上,手撕的边缘就很有自然随意的感觉,当然这种貌似的随意恰恰是作者有意控制的结果,这种边缘轮廓还有另外一个层次,就是会更加随机的产生一些由白纸纸张的厚度而形成的线状的白边,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白边似乎在若隐若现的向读者提醒着色块的存在。用剪刀剪出的边缘轮廓干净利落,坚挺有力,再配合色块内部与边缘方向相反的笔触,更显出轮廓的力量感和形式效果的“不可替代性”。因为若是用直接画的方法即便边缘也能做到硬边的效果,可内部的笔触方向不可能相反,若是要做到笔触方向相反的话,边缘轮廓则不可能是干净硬朗的效果。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在处理物体形状时会把这两种边缘效果结合起来,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形式语言的对比,使形式美感更加丰富有趣。

再比如肌理上,平涂装饰性的色块、体现流畅笔刷痕迹的色块、细腻描绘质感的色块、透着柔软的纸的纤维纹理的拼贴色块等等,这些富有变化的对比因素同样增强着画面的形式美感。因此,儿童绘本的审美趣味更多的体现为对形式语言和美的规律的感受,当这种类似的感受变成习惯时,正是审美基础养成时。

在艺术史上,现代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把绘画从再现自然引到了表现自然或是表现内在情感上。在现代艺术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儿童绘本艺术,其审美趣向和形式意味同现代艺术一样,超越和凌驾于枯燥的再现式的现实主义之上,积极的迎合着时代诉求,不断拓展着对美的定义,展望并引领着下一个时代的文化图景。优秀的儿童绘本为可爱的低龄群体源源不断的输送着极有价值的营养,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播下有益的种子,不久的将来定会收获丰盈而美好的果实。

猜你喜欢
色块绘本儿童
绘本
绘本
绘本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