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托腔高胡发展沿革

2018-04-08 07:08朱泽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梅戏二胡乐队

朱泽军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戏曲剧种共300余种,黄梅戏作为华东地区的大剧种之一以其优美唱腔、朴实情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其他剧种一样,黄梅戏采用传统民族乐队建制伴奏,以胡琴为主要托腔乐器,经过了近一百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京胡、二胡为拖腔主胡到如今的高胡,黄梅戏主胡逐渐趋于成熟。选择高胡作为黄梅戏托腔乐器已有近70年的历史,它的选择具有深刻的戏曲审美意义。

一、黄梅戏运用高胡之源起

黄梅戏诞生于湖北黄梅县,是湖北与安徽的交界地,是一种劳动人民在山间采茶时所哼唱的小调,原称为黄梅调或采茶调。人口迁徙和历史发展,逐渐在安徽安庆落地生根,发扬壮大,如今成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所用的乐队伴奏以胡琴托腔,称之为主胡,伴以打击乐和其他乐器,能够做到衬托表演,渲染气氛,营造良好舞台效果的作用。戏曲中,大多剧种都有托腔乐器,以胡琴类为多,如京剧中的京胡、越剧中的越胡、豫剧中的板胡等等,目前黄梅戏的托腔乐器为高胡。

高胡并不是安徽生土长的乐器,早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吕文成通过对二胡的改良,将丝弦换成钢丝弦,琴筒由方改圆,发明了高胡,高胡音色亮丽,定调一般比二胡高4度或5度,声音清脆,音域高,故称之为高胡,极善于表现柔美的旋律,在广东音乐中率先运用,后又在广东地方戏曲“粤剧”中作为主要托腔乐器,也称之为粤胡。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这是由于黄梅戏的唱腔特征导致的,黄梅戏的唱词口语化是其特点,加上安庆地方方言特征,多用衬词使得黄梅戏唱腔旋律跨度较小,不似京剧、梆子和秦腔的高亢,再加上男女同调,它的特点让托腔乐器的音色选择较为困难,京胡过于高亢,二胡又过于柔美且和人声相近无法让演员声音得到明显的辨识。在建国前后,由于高胡的普及发展,黄梅戏乐队改革第一次引用了高胡进行伴奏,高胡伴奏比起二胡有几个优势:(1)音色穿透力强,且音色辨识度高,能够让演员在台上清晰辨识;(2)黄梅戏唱腔主要为降E调,所以定弦比二胡(DA)低大三度,二胡在这个调上音量小,音色闷,而高胡定降E调依然能保持声音的音色和音量需求且弦不软更适合演奏,这两种优势使得高胡作为黄梅戏主要托腔乐器的原因。

二、黄梅戏托腔高胡之改革

黄梅戏高胡运用到伴奏以来,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民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的逐步提高,

乐队的建制也在逐步扩大,从一开始的“三打七唱”到现在的交响乐团、混合乐团,黄梅戏表演也出现了电视、电影、在舞台上加入各种高科技设备,不断增强观众的体验效果,但是托腔主胡的作用和地位从未改变,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需求和乐队建制需要,黄梅戏高胡一直在不断进行乐器改革。八十年代年代,高胡为了追求音量大,在琴筒出音口做宽成喇叭口型制,这种喇叭口高胡音量大,穿透力强,适合在乐队中做独奏,从而引进在黄梅戏上广泛运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高胡演奏家王永龙先生对此高胡进行了改良,受到注明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先生的高度赞扬,这种主胡在全省普及极快,尤其是安庆地区,如今,安庆各地方院团大多任使用这种高胡作为黄梅戏主胡。在各类舞台上均有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吴其云老师在八十年代中期设计制作了一款六边形琴筒与二胡极其类似的黄梅戏高胡,通过做薄琴筒和蛇皮来达到音色的清脆和亮丽,同时又具有二胡的柔美连绵,此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并推广使用。据笔者所知,安徽黄梅戏剧院主胡琴师使用的正是六角琴筒的黄梅戏高胡。

三、结语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在十八大以来的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树立文化自信迫在眉睫,一大批黄梅戏戏曲演奏人才为了提升音响质量、提高艺术品质,不断投入乐器改革和乐队改革中,为文艺事业发展不断推波助澜。黄梅戏高胡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到今天基本趋于成熟,不断的实践得出高胡是最适合作为托腔主胡运用到黄梅戏中,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戏曲音乐制作编曲将逐步替代传统乐队现场演奏,未来的黄梅戏高胡将会在电子乐器改革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更加成熟,亦或许某一天出现新的更科学的乐器取代传统黄梅戏高胡,但不管怎么说,黄梅戏高胡发展到今天以有一个世纪,黄梅戏托腔高胡在黄梅戏历史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未来的黄梅戏事业发展中,它将不断更新变革,以适应伟大时代的需要。

猜你喜欢
黄梅戏二胡乐队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黄梅戏《中国梦》
花的乐队
黄梅戏《祝福》
梦想乐队
思乡(二胡短曲)
花的乐队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