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画创作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审美

2018-04-08 07:08邓俊鸿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国画人文精神

邓俊鸿

(咸阳画院,,陕西 咸阳 713300)

中国写意画的内在意识结构是以儒学的以人为本为道德内涵,以老庄思想中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为创作思维方式,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将人的思想情感注入其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使中国画不以表面上的描绘为最终目的,而是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体悟,以超越自然的状态来体现哲学思想和和文化艺术。同时也体现了儒、释、道、庄等诸多传统思想。这些思想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画创作上的客观指向,即中国绘画强调个人精神的释放以及综合文化修养的融合,讲究表情达意,抒发情感,画面表现讲究趣味感和意象美;讲究营造氛围和意境,表达画家真实的内在美。这种抒情化、人文化、浪漫化的表现理念,归根结底是我们民族先辈们认知世界和表现世界的哲学观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自然与人性和谐地融合,是对“人化自然”的认知。中国画将诗、书、画、印、论有机的融合,实际上是绘画艺术中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也是精神世界的综合表达。这就要求艺术家们不仅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而且具备文学、书法、篆刻等综合文化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艺术家们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创作激情,利用绘画技巧,吸取社会文明的精髓,挖掘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这种个性鲜明的艺术创作,无不在博大精深的人文背景下产生。同时又是民族文明的标志,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创作自由,文化生活丰富,传媒多种多样,国画创作有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内容,更多的表现手法。然而在艺术思想多元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文精神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一些画家心理浮躁,甚至思想混乱,创作中缺少思想引领和责任担当。或者追逐名利,或者哗众取宠,其作品缺乏国学修养,缺乏主题与信仰,缺乏创作精神与自己的特点;人云亦云,东拼西凑,重复制作,以迎合市场的某种需求。有些甚至情感扭曲,品味低俗,背离了传统中国画的人文精神的基本思想。有些画家盲目迷恋西方绘画,忽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在国画创作中强调西画元素,把中国画画的不伦不类,失去了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及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不仅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自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传统的人文精神,是国人最有价值最活跃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人文精神对国画创作的价值,才能真正地把民族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才能真正竖起民族艺术的丰碑,弘扬时代精神,构建艺术精神家园,为社会的繁荣发展鼓劲加油。

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艺术家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要牢固树立艺术自信和历史担当。以弘扬人文精神、振奋民族力量为己任,努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人文情怀的好作品。传播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懈努力。

中国画人文精神的传递最终靠优秀作品来实现的,传统国画讲究对心灵的观照,对主观感受的表达。中国画的“随类赋形”、“传移摹写”、“经营位置”等都是为了营造艺术美感,以达到赏心悦目、传递精神美感的效果。大自然是五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生活是幸福美好的,画家要利用独到的审美眼光去审视、理解和感悟,用精美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去传递,努力创作出主观色彩鲜明,人文情怀浓郁,艺术技艺精湛,又符合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作品。“师造化”是师造化之美德,“得心源”是得心源之美,艺术作品之美是自然与人性和谐的融合,是人类美好愿望的艺术体现,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作为审美意识,是美感形式的根源。

正确的审美观是成就艺术作品的关键,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精神境界,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艺术家在不断修炼自己的绘画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成就自己的崇高的艺术境界,以达到“德艺双馨”的时代要求。

当代中国画作品,承载着发展绘画事业,繁荣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活跃文化生活等诸多历史使命。当代艺术家当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为艺术事业服务为精神追求,以弘扬国粹,振奋民族精神,美化大众心灵为主旨。以崇高的思想艺术修养历练自己的艺术审美,用积极健康的艺术语言构建起当代的中国画人文精神,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宣传、教育、鼓舞作用,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努力建造民族精神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国画人文精神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国画欣赏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