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现代学徒制”课堂探索

2018-04-09 08:18青岛市技师学院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师现代学徒制师傅

青岛市技师学院 王 亮

1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将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与自然形态的学徒制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内还正在进行实践探索,处于试点尝试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制度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来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徒制是对于技术传承的一种方法,传统的学徒往往一个师傅只能指导一名或几名学徒,并不适用于大范围的技术传授。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前提是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围绕共同培养目标,实现互惠共赢。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与学校培养关系名存实亡,企业技师并没有真正地走入课堂,学校教师也没有真正地深入到企业。

(2)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一方面在职业院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要跟着企业的师傅学习实践技术。然而,学校的老师理论知识确实都很扎实,教学方法的把握和应用更是得心应手,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企业的师傅专业工作实践能力强,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知识教给学生们却是一件难事,他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不够熟悉,甚至不能把工作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

(3)授课模式存在问题。“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然而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很难做到生产过程的重现,教学与生产存在脱节的现象。

3 信息化教学在“现代学徒制”课堂中的探索

针对上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提高职业学校教学实施的效率,笔者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探索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现代学徒制课堂”。

3.1 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如果将信息化教学的手段用于“现代学徒制”,将车辆日常的保养维修过程,包括车辆进入维修站时故障现象、诊断方法、诊断过程、故障确认过程、故障维修过程、维修注意事项、维修完毕验收环节等,通过多媒体以微课的形式,分成几个或多个含有知识点的视频,在课堂直观展现。优点是:一是可以同时面向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解决了传统学徒范围小的弊端;二是让学员根据视频把握该实习项目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通过企业技师在视频中的讲解间接地将企业实际情况带入课堂,利用微信群、网络直播软件等,和企业一线技师交流,随时随地可以对车辆维修进行现场直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企业环境。

3.2 信息化教学的学徒制课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义

信息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须依托理论与实践过硬的“双素质型”教师。在信息化学徒制的课堂中不是传统的教师角色,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师傅”的角色出现,不但要教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还要从原理结构方面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穿插一些工作技巧的传授,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则很难胜任“师傅”的岗位。全面实施信息化学徒制可促使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技师进行沟通学习,在工作过程中收集课堂素材,组织教材,全面提高教师总体水平。在教师队伍中也可以实行学徒制,以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及教学手段为案例,培养青年教师,加快教师成长速度。

3.3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现代学徒制”课堂实施方法

汽车维修技术的专业性比较强,当车辆发生故障时,维修技师需要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并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悉车辆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平常工作中也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而维修经验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师傅的指导传授,然后自己理解消化,这也正是职业学校课堂所欠缺的。如何将维修车间搬入课堂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丰富的实训设备相结合,重现维修现场环境,教师成为“师傅”,学生成为“徒弟”。通过师傅的指点,徒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完整的信息化“现代学徒制”课堂应该具备一系列完整的环节,以发动机无法起动,燃油喷射系统电源故障为例加以说明(表1)。

表1 发动机无法起动,燃油喷射系统电源故障课堂教学环节

通过将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结合,以实际维修视频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完成一个课题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训练。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引导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示范,指导学生操作,真正扮演一个“师傅”的角色。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强学生和企业师傅的沟通。企业技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将车辆维修或者保养过程进行现场直播,学生通过观看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4 总结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现代学徒制”课堂,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符合《汽车运用技术》系统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丰富学识,提升岗位技能。

猜你喜欢
技师现代学徒制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