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汽修项目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4-09 08:18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例检查汽车

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焦 建

在职业教育中,很多教师会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似乎学什么都没有兴趣,导致在上课时有“倒下一大片”打瞌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2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得不够。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具体特点和方法,下面笔者针对如何激发汽修项目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作一个初步探索。

1 创设一定的情境,做好课题的铺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因素,制定出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材。特别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更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有关的教材及确定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案可以发给学生,让学生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每一个章节教师都应设计与教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思考,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阅读、分析,解决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方向性,这样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易掌握。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做好课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让其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很多。像《汽车二级维护》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维护的每个操作工位的流程和检查项目的规范性,笔者把它分成《安装三件套》《发动机舱油液检查》《车内电器开关的操作》《灯光及刮水器的检查》《车辆外部检查》《备胎检查》《举升工作》《发动机机油排放》《底盘螺栓检查》《底盘管路及橡胶件的检查》10大任务的教学模式,并且每一个模块都采用课件和实车操作结合的形式授课,对每一个任务以实物操作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配以课堂上的提问。这样学生较直观地看到汽车的结构,并能掌握汽车维护的基本流程,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汽车就在自己的面前,比如在教《发动机舱油液检查》时,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录像来了解发动机舱的检查项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通过视频演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由旧知识及以前经历导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让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中,每一门课程却互相联系,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也联系紧密,从汽车的构造原理来说,也是每个系统相互联系的。如果在教学过程直接宣讲要学的新知识,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苹果太高摘不到”的心理,教师可以由旧知识及经验导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这样让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汽车专业课新知识时,如果与学生旧有的知识、技能、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有联系,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尽可能使学生回忆旧有经验并注意诱发一连串疑问。例如在讲汽车电子点火系统时,可与传统点火系统对比;讲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时,可与化油器的供油系统对比;在讲述自动变速器结构和原理时,可与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原理对比。

3 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实例分析教学法,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例教学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维修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先去讲解理论,然后再进行实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技能,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学生很难听好课,且记不牢。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原来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这么密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表1 “汽车行驶时爆胎”的实例分析教学法

所谓实例分析教学法,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汽车修理实例进行分析,把教学目标要求的一些理论知识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例中去,通过分析实例,教会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表1所列为“汽车行驶时爆胎”的实例分析教学法,以“汽车行驶时爆胎”实例作为载体,引出轮胎构造和工作特性,以及相应的检查轮胎磨损的专业技能。通过“汽车行驶时爆胎”这样在生活中常见的故障实例进行分析教学后,学生能掌握关于汽车轮胎、动平衡、检查轮胎气压、漏气等专业理论和技能,这样打破了传统按顺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采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先动手实操再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业类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而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技综合体,既含有配合精密的机械机构、液压控制机构,还有复杂的电子技术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电器装置及其他附属机构等,并且装配在汽车上的零部件成千上万,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理论再到实训室去实训,往往收效不大。学生由于缺乏对汽车零部件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讲授汽车相关理论知识时,会令学生由于理解不了或听不懂而产生畏难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讲新课时,结合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可先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去拆装汽车的零部件或总成,让学生对汽车的零部件产生感性认识,同时在动手过程中产生疑问,有些复杂点的甚至装不上去,或装上去了但使用不了等问题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找出他们缺乏的知识和“还不能够处理”的情境。这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

5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特别是实操课中,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让学生在检验自己的过程中有自我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完成汽车二级维护相关的知识教学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操作工单上的项目进行检查维护,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可利用学校办的汽修厂或可成立汽车修理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一些实际故障汽车进行维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感,这样可大大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到有关的汽车制造厂或汽车修理厂进行见习,了解基本情况,增长见识,以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要以实际动手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实训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通过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不定法。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

猜你喜欢
实例检查汽车
检查版
检查版三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Playjng with ch & sh
3D 打印汽车等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做检查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