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式微 罗汉依旧

2018-04-09 17:05宋明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画坛罗汉画师

宋明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painting in China, But portrait painting which possessed a significant status in the earlier period gradually declined. Meanwhile, the religious atmosphere weakened at that time, so the art of Buddhism hit an unprecedented trough. However, a lot of paint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till persisted in drawing paintings on Buddhism, including Arhat portrait. From the artistic perspective, Arhat portrait is indeed distinctive,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ttract artists.

明清兩代,画坛风气有了很大改变,山水、花鸟题材兴起,成为绘画主流,而在中国早期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画,则逐渐式微,创作寥寥,更乏佳作。与此同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世俗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社会上的宗教氛围逐渐淡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佛教艺术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不再有曾经的地位。然而,虽然宗教题材不被重视,但明清两代庞大的画家群体中,仍然有很多人坚持绘制佛教题材作品,其中便不乏罗汉像的创作。

明代创作罗汉像的高手吴彬,曾留下多件罗汉像长卷。其画法承袭自李公麟的白描笔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画风简洁清净、雅致和谐,偶有颜色也艳而不俗,显示出佛家平和淡真的境界。吴彬曾自号枝庵发僧、枝隐头陀,可见其倾心佛教,也正因为此,才会留下不少罗汉题材的佳作。

此外,仇英、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等人也是明代罗汉画的重要创作者。他们的相同点是,在山水、花鸟占主流的明代画坛,坚守着人物画的狭窄阵地。在人物画传统的各类题材中,他们也偶有尝试绘制罗汉像,且皆师法五代贯休,再自出机杼,所作不俗。

有清一代,人物画虽然依然没落,但也不乏高手。尤其是皇室对绘画的重视,吸引了一大批画家进入宫廷,进行命题创作。

酷嗜书画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看到钱塘圣因寺所藏贯休《十六应真像》,甚是喜欢,便命数位宫廷画师结合清宫所藏贯休《十六罗汉像》进行摹写。如丁观鹏、徐扬、庄豫德等人,皆留有当时摹写贯休的罗汉像作品传世。

擅画人物的丁观鹏是明代画坛高手丁云鹏的同族后辈,也是清代佛教画创作中的佼佼者。其奉旨所作罗汉像工整细致、色彩鲜亮,严格遵循贯休的风格传统,并具有宫廷绘画的鲜明气息,同时应该也受到了当时传教士所带来的欧洲绘画的影响。这也同时是徐扬、庄豫德等宫廷画师所作罗汉像的特点。

在民间,罗汉像则以另外一种风格呈现,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民间画家,也发现了罗汉像这一题材的趣味性和发挥空间,并进行创作。与严格按照前代范式作画的宫廷画师不同,这些自由、豪放且富于想象力的民间画家,将罗汉题材的样式、风格进一步扩大化、丰富化,留下许多有趣的作品。

清末民初,社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也迎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无论何种画科、何样题材,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因为当时社会开明、画家思想自由,因此钟情于罗汉画的创作者也多因为自身的宗教信仰,但却不再因循守旧,而是自出新意,如身为皇室后裔的溥儒,就留下了不少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罗汉像。

依托于宗教不灭的生命力,罗汉像的创作也从古传承至今。从纯艺术的角度来看,作为人物画的罗汉像,确实个性鲜明、别具一格,这才是吸引艺术家纷纷涉足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画坛罗汉画师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少林功夫拳(四)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浅析赵孟▌绘画对画坛的影响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萌娃遇上插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