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 见证平凡的伟大

2018-04-09 17:06余玮
中华儿女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

余玮

3月5日,雷锋纪念日。

就在2013年的这一天下午,雷锋事迹的重要见证人、著名军旅摄影家张峻在沈阳军区举行的学雷锋座谈会上发言时突发心脏病,倒在宣讲雷锋事迹的讲台上。

张峻的人生很简单:前半生用相机拍雷锋,后半生用生命讲雷锋。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辈子的骄傲!在他家客厅的一角,有一尊扎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张峻的家,俨然一个别样的雷锋文史馆。张峻生前曾在鞍山铁西绿园小区接受过笔者近一整天的专访。随着采访的深入,口若悬河的老人不时地起身,熟练地打开柜子,取出分门别类的图片资料。

在张峻眼里,雷锋在部队里面没有什么特殊,就是一个普通士兵,也是有缺点、有错误的。采访中,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雷锋在老人的思绪中得到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浮现在笔者的眼前,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片段昭然若揭。

而今,张峻82岁的生命定格在“留住雷锋”的事业中。天堂里,他与战友雷锋相约……

最后的雷锋

1962年8月15日,于张峻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天11点多,张峻刚吃完午饭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传干事急匆匆来敲门:“雷锋出事了!他被车轧了!”

“这不可能!”张峻一怔,赶紧跑回办公室,抱了照相机就往抚顺赶。

路不好走,车开了1个多小时。到雷锋所在的运输连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张峻先冲到事故现场。出事的地方,已经撒上白灰,还有血迹,砸伤雷锋的带铁丝的柞木杆子,还在原地。

有关雷锋牺牲的情况,一直有误传。张峻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雷锋的牺牲是一根晾衣服的柞木杆造成的,不是电线杆被碰倒而致死的。柞木杆子一下子打在雷锋的右太阳穴,里面骨头都粉碎了。当时请了一个沈阳军区陆军总院的脑科医生,等他两点钟到医院,雷锋已经牺牲了。雷锋的牺牲是乔安山往前开车时发生意外的,不是在倒车时发生的。有关不正确的说法,至今还在社会上流传。”

当时,是张峻和沈阳军区派出的工程兵政治部保卫处中尉助理员史宝光等乘吉普车去事故现场勘察、拍摄照片,最终确定这是意外事故。

张峻拍了几张照片,就往医院赶。张峻回忆说:“雷锋到医院是10点45分,抢救到12点05分,牺牲了。我到医院太平间又拍他牺牲时的特写,一直不相信他已经牺牲了……”

他没有见到雷锋最后一面,只在太平间看到了他的遗体,眼睛紧闭,鼻孔、嘴巴、耳朵都塞着纸。

接受采访期间,张峻向笔者展示了雷锋的两张遗照:一张是已经牺牲的雷锋躺在铺着白床单的病床上,脸上干干净净的,仅在脸上包裹着纱布,仿佛仅是受了点轻伤而在安睡。四周围满战友,大家的表情沉痛而惊愕。另一张是经过化妆的雷锋面部遗容照——这张照片不曾公开披露。

战士们给雷锋戴上了军帽,换上一套新军装,把遗体运回连队,并摆放在一间活动室。为防止天热遗体变坏,张峻和史宝光还特地买来4块大冰砖镇在雷锋遗体身下。在雷锋入棺时,他拍下了雷锋的最后一个镜头,留下了雷锋的遗容。

张峻拍完雷锋的遗照后,就忙开了。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他要参与灵堂及追悼大会会场的布置,并亲自拟写雷锋牺牲的通稿和挽联。在那张《公祭雷锋同志大会》照片上,看得到张峻书写的横额:“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和“学雷锋、不怕苦、不畏难,以行动做纪念,争当五好战士”、“学雷锋、对敌狠、对己和,化悲痛为力量,苦练杀敌本领”的挽联。

雷锋突如其来的离去,让张峻陷入深深的懊悔:“直到牺牲,雷锋都不知道,只差45天,他或许就可以见到毛主席。”

1962年6月上旬,已经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张峻听到一个消息,军区将派雷锋作为代表到北京出席1962年的国庆观礼,接受毛泽东的接见。

见到毛主席,一直是雷锋最大的心愿。这个幼年就失去父母的苦孩子,9岁时家乡解放,穿着军装的人把他送进了学堂,给他吃穿,告诉他“要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直到牺牲,他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机会见到主席。张峻本来有机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雷锋,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怕万一有什么变化,影響他的情绪。”一时为了稳妥的考虑,成为张峻终生的遗憾。

发现雷锋

雷锋现存于世的300多张照片中的223张,出自张峻的镜头。雷锋是1960年1月8日参军的,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军旅生涯共有951天。张峻说,他在这期间曾先后9次为雷锋拍照,与他在一起相处79天,223张照片中黑白的199张、彩色的24张出自他手。

1960年8月下旬,时任宣传报道助理员的张峻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接到了两封感谢信,其中一封来自中共辽阳市委。信中写到,这一年的夏天辽阳遭受了一场特大洪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给他们寄去了100元钱,表示慰问。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也接到了雷锋的100元捐款。

热爱生活的雷锋还曾向张峻学习摄影。有一次,雷锋在沈阳张峻家中向他讨教摄影技术,对相机爱不释手的雷锋竟然大胆地为张峻拍照。第一张拍虚了,但按照张峻提示的室内“要用3.5的光圈、1/20秒的速度,对好焦距,三点成一线后,像打枪一样按下去”,第二次按动快门,他便为张峻留下一张成功的肖像照片,这是他的第一张也是惟一一张摄影作品。“那时候我穿着背心,后来雷锋就给这张照片起了个名字‘赤膊上阵。”张峻知道,雷锋靠部队津贴不仅买不起胶卷,更买不起相机,但积极学摄影的雷锋的形象一直在他心头萦绕。

留住雷锋

雷锋牺牲以后,张峻多次参加了总政治部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雷锋事迹展览”,并参加了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创建工作,等等。在参与这些工作中,张峻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雷锋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从那时开始,就有计划地采访学习雷锋的好典型,还有那些和雷锋有关的人。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留住。

张峻首先采访了雷锋的同班战友乔安山、庞春学、于泉洋等,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张兴吉、曲建文等,还有雷锋当年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陈雅娟等。张峻还采访过雷锋的“干娘”张士霞大娘、雷锋的入团介绍人、和雷锋一起到鞍钢参加支援建设的好友、当年在望城县与雷锋合过影的冯健姐姐、当年曾以笔名“黄丽”给雷锋写过信的王佩玲等。

为了让雷锋的影像资料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轨迹,张峻来到雷锋的老家望城寻访第一位给雷锋拍照的人。在当地领导的帮助下,张峻找到了当地照相馆的戴杰老人,老人很自信的说:“雷锋最早的照片都是我拍的,因为当时望城只有我这一个照相馆,全县的照片都出自我的手,当然包括雷锋的这些照片。”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戴杰坦城地告诉张峻:“当时我对雷锋没有任何印象,因为有太多像他这样的孩子来拍戴红领巾的照片、毕业照片。不过,现在知道我曾经为这样一个好人拍过照片我感到非常荣幸。”

张峻说:“雷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记忆里最真实、最平凡的人。”雷锋牺牲后,他决心投入毕生精力“留住雷锋”,追蹤拍摄雷锋精神传人,用各种形式让雷锋形象和精神永远流传。

当年在与雷锋的朝夕相处中,张峻看到了雷锋金子般的心灵。雷锋的精神感染了张峻,使张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是促使他一辈子照“雷锋”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十年来,他拍摄了300多个学习雷锋典型人物,举办了320多场雷锋图片展览,给581台学雷锋的出租车挂“雷锋照片”,做了1260多场(次)雷锋事迹报告……他还自费制作了3万个像章,“我每次坐公共汽车,谁给我让座,我就给他戴上一个”。这是张峻个人所启动的“留住雷锋工程”,在宣传雷锋方面自费投入40余万元。

在雷锋生前,张峻采访、报道了雷锋的大量事迹,并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雷锋殉职以后,张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雷锋精神的追寻和宣传,并以行动捍卫着雷锋。生前,张峻曾提到,“雷锋去世后,我收集别人留存的雷锋照片,包括纪念雷锋活动的照片、雷锋传人以及雷锋班24任班长的照片或者底片有1413张。2011年9月,我将自己手中的这1413张照片、底片捐赠给了鞍山市档案局,让这些珍贵资料有一个好的归宿。”

“我愿像雷锋那样做个小小螺丝钉”,张峻不止一次地说过,雷锋是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谁都可以学。尽管老人身体已不如从前,但遇及与雷锋相关的活动,他仍坚持参与。“雷锋决定了我的一生,作为雷锋的一个战友,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生都和雷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人虽然患有高血压,但是他每天仍然做着宣传雷锋的事情。他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来延续雷锋的生命。留住雷锋,让雷锋的光辉形象常驻人间,留到永远。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学雷锋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下午,沈阳军区学雷锋座谈会正在进行,张峻正在作发言。谁也没想到,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突然离世,很多人痛心不已。

“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我还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留住雷锋的事业中。”这是张峻老人在讲台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正如张峻所言,他的一生就是在为宣传雷锋精神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
春风里的小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假如雷锋也有朋友圈
学雷锋
学雷锋日 昆明全城“活雷锋”在行动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常学常新 常学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