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明,孜孜求索文人画“逸品”

2018-04-09 17:06夏自强
中华儿女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人画山水画画画

夏自强

中国的文人画,发端于王维,经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发展,到南宋画院成熟,到元代达到高峰状态,其中集大成者当推“元四大家”,即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元四大家笔下的山水意境,无论在技法或精神上,都为传统的山水画奠定了最高的境界,成为后世山水的典范。董其昌评四大家的作品为逸品,居文人画“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之最高境。无论是从艺术圈对金心明的评价,还是在对金心明的采访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对创作文人画“逸品”孜孜不倦的追求。

秉父愿,总角踏上丹青路

金心明出生于浙江义乌。这个城市现在因为小商品贸易而国际闻名,商业盛名之下很容易让人忽略它厚重的人文底蕴。这里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故乡,也是“金华学派”的核心传播区。金心明的父亲是油漆匠,会塑佛像,更好画画,年轻的时候还考过美院。所以在金心明稍稍长大一点之后,他就把自己的绘画理想全部倾注到儿子身上,他引导着小心明画画、练字,必修课包括欧阳询的《九成宫》、《皇甫碑》,临摹连环画、《芥子園画谱》,背《千家诗》,还有阅读各种各样与绘画有关的文史知识。从金心明十岁开始,父亲带金心明去杭州,去西泠印社,参加各种比赛,得过的奖项已无法记清数字。有了父亲的灌输和熏陶,以及持续不断地强化学习,画画就成了金心明天经地义的选择。

金心明先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

立长志,孜孜不倦绘“逸品”

“元代四大家”作为一个艺术群落,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是江浙人士,为杭州为中心生活及创作”,“皆通三教,最后由儒入道”,“皆淡泊人生,却痴迷文人画”。也许是巧合,出生于金华、工作于杭州的金心明与“元四大家”有很多神似之处。其中包括对创作山水画“逸品”孜孜不倦地追求。也包括“师古”及“自心入画”的佛道心性。

江苏大学教授陈见东曾评价——“金心明似乎不大画大山大水,多为闲适舒心的‘小天地,这种小天地其实就是作者和观者内心的‘桃花源,这可以看作内在空间的想象。当然,这种营造意境的做法古人已有为之,因此,他的作品中透露浓厚的古意是必然的”。陈教授对金心明创作中的“师古”阶段可谓一语中的。金心明“师古”,不仅是学大师们的风格、技巧,更是学大师们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以前文人士大夫是把艺术当作哲学去看。古代的一个民间画工,他对文化的要求、尊崇的程度,远远比我们现在所谓这些画家来得高、来得敬仰,任何一个画画的人都试图去成为一个诗人、成为一个会写字的人,哪怕一个画工、一个油漆匠、一个画像的人”。

有专家评价“金心明的画是需要用心去品读、去意会的,金心明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明心见性之感”。在跟金心明交流中,他自认为:“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也好,画的画也好,似乎都是在找一种皈依,就是让我跟这个时代、跟这个社会、跟这个土地有关系。就像我有时候看到山坡或者是田野,让我会觉得莫名的激动,我自己生长在这片环境里面,万物生长生命绽放的这种感觉,让我心生喜悦。”这种皈依感、这种欢喜感,自有一种“自心入画”的佛道心性。

猜你喜欢
文人画山水画画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程灿山水画作品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