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扶贫实践与发展思考

2018-04-09 06:47黄艳芳秦媛媛阮晓静邓慧灵李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广西对策

黄艳芳 秦媛媛 阮晓静 邓慧灵 李小红

摘要:通过总结广西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制约广西科技扶贫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广西科技扶贫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扶贫;对策;实践与发展;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4-014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4.036

Thinking on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uangxi

HUANG Yan-fang,QIN Yuan-yuan,RUAN Xiao-jing,DENG Hui-l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main ways and effec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uangxi,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xi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xi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untermeasure;practice and development;Guangxi

廣西壮族自治区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地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桂西北、西南岩溶石山贫困片区、边境地区贫困片区、桂中石山旱片区、九万大山贫困片区、大瑶山贫困片区。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贫困县54个,贫困村5 000个,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5%,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008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034元。广西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较大,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部分贫困山区由于知识、技术、经济、交通落后,发展缓慢,贫困状态长期得不到大的改善,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广西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科技扶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战场”,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广西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1 加大科技示范,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科技扶贫是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1],依靠科技项目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已成为科技扶贫工作的重要形式[2]。2015年,广西共安排科技经费1.43亿元,支持农村科技项目立项与重大专项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改变落后的种养方式,大力推广良种应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旱作节水栽培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十二五”以来,全区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建立的75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中,属于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县有29个。通过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采取科技开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方式,集成应用并示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新品种,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1.2 开展科技特派,实施星火科技工程,增强贫困地区科技服务能力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精准扶贫和推动人才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3]。2015年,全区选派750名贫困县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县、贫困村和企业,组织开展了“千名科技特派员集中服务基层”专题活动,在贫困县、村(屯)、农业协会、农业基地和涉农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培训。科技特派员带项目进村,带技术入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通过传、帮、带、扶,增强基层农技服务能力,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群众开展产业致富,坚定其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其脱贫致富的活力。此外,大力实施县乡村星火科技惠民示范工程,支持建设县级科技服务中心、乡镇科技服务站和村级科技服务点,配置科技展示、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设施设备。建设县、乡级科技信息宣传显示屏和乡、村级科普宣传栏,开设“科技新视界”电视科技培训栏目,对外提供科技咨询、信息查询发布等服务。

2 制约广西科技扶贫发展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有限

近年来,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得到大力发展,但因贫困面广,基础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仍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截至2015年底,广西还有3.2万个自然村(屯)未通硬化路,4.2万个村(屯)巷道未硬化。很多贫困地区位于大山之中,路、水、电、网络不通问题突出,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数量多、战线长,而目前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贫困地区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加上科技扶贫项目自身技术含量高,需求资金大,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扶贫项目的发展。

2.2 产业支撑力薄弱,难以带动增收

由于“门槛效应”和“规模偏好”[4],能给贫困群众带来持续、稳定收入的规模优势产业仍较少,贫困户发展生产仍以“单打独斗”的多,规模经营的少。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偏少,规范化的农业合作社不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长,产品销售难,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作用有限。产业扶贫仍处在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发展阶段。部分地区没有因地制宜,不看市场,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少产业项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部分项目得不到后续扶持,推广普及效果有限,影响了项目的效益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3 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脱贫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导致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新技术难以普及;贫困农民接触科技信息的途径有限,新技术传递到农民那里具有滞后性,难以带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留在贫困地区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和妇女,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难以实现脱贫致富。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积极主动参加生产,脱贫信心不足,缺乏内生动力。

2.4 监督管理不够,机制运行不畅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资金监督和审计尤为重要,但当前资金监管的程序和系统仍不够完善。管理方面,当前科技扶贫仍是政府单一主导,利益联结分散,影响扶贫效果。没有形成健全的统计指标体系,部门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责权限不清、沟通欠协调、流程管理无法实施等情况,无法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5]。

3 加快推进广西科技扶贫开发的建议

3.1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奠定科技扶贫基础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各级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探索多种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利用信贷资金投入,整合社会资金和自筹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为贫困地区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科技扶贫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6]。

3.2 实施重大攻关工程,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科技扶贫支撑力

据初步测算,全区40%以上贫困人口需要通过扶贫产业开发来脱贫,60%以上的贫困村要有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因此,围绕产业发展,结合实际需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生物育种、生态种养、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大攻关工程,加快取得自主创新成果,重视农产品冷链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和示范力度,力争在每个贫困县建成2~3个农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当地特色种养业发展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

3.3 培育科技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坚持科技扶贫市场导向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以项目为抓手,产学研合作为载体,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科技型企业,培育农村科技创新主体[7]。注重采后商品化处理、包裝、储运、物流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和产业效益。坚持市场导向,紧贴市场需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立足自身资源,合理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群众欢迎、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突出发展水果、桑蚕、茶叶、油茶、蔬菜、核桃、中药材和生猪、家禽、肉牛等区域性重点产业。

3.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科学素质,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科技扶贫的关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的承接能力[8]。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加大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储备和创业培训,努力构建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与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劳务输转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设施建设[7]。

3.5 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科技扶贫服务能力

重视提高基层科技管理能力和科技服务支撑能力,突出抓好管理机构、队伍建设[9],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大力组建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团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模式,探索形成“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户”、“农业科技示范区+科技派员+农户”、“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多种模式。壮大农村科技服务力量,促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下移,提高科技服务农村一线的能力[6]。

3.6 推进创业发展,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基地,促进科技扶贫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推动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农村青年和农村能人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加快构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增强创业创新政策的引导性、精准性和协同性,逐步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创业创新提供可选择的场所,营造专业化、社会化和便捷化的创业环境。

3.7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科技扶贫精准时效

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尤其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6]。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平台,打造连通全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追溯机制;鼓励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搜集、整理、发布专业技术指导、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等资源,配备信息员负责信息传递,面向群众普及电脑、手机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及时向贫困群众传达农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对接区内外企业,收集提供务工就业信息,推动贫困地区农民工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3.8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强化科技扶贫保障措施

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完善扶贫项目报账制和审计监督机制。加大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的全程动态监测,形成政府、企业、农户和专家等多方监督管理机制[10]。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协调联动,建立政府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机制,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全力推进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保障脱贫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深化扶贫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跃进.科技扶贫全面融入产业扶贫的战略思考[J].中国领导科学,2017(3):26-28.

[2] 刘冬梅.我国科技扶贫的机制创新问题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5(9):14-17.

[3] 杨永坤.加快推进陇南科技扶贫开发的有关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4):46-48,73.

[4] 邢成举.科技扶贫、非均衡资源配置与贫困固——基于对阳县苹果产业科技扶贫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6-121.

[5] 李 云.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1(4):54-56.

[6]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7] 崔同富.完善云南省农村科技扶贫的政策建议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02-105.

[8] 杨起全.新时期科技扶贫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7(5):3-10.

[9] 蒙福贵.加快推进广西农村科技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2):366-370.

[10] 蒋 萍.四川省科技主导的扶贫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广西对策
壮美广西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