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千世界 美丽就在人心

2018-04-09 11:47董芳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千世界静物说明文

董芳

一、探索之美

大千世界自有它的神奇与美丽,吸引人们去探索追求。我们虽然没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但同样可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世间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万物的奥秘。这是科学探索之美的写作。进行写作时,首先要注意文体的限制,说明文写作应从观察的角度入手,注意揭示秘密,而非记叙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由“我”入手,贴近生活巧选材

科学家对世间万物的探索是科学的,高深的,我们的选材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因此我们选材应由“我”入手,我的观察、我的发现虽然浅显,但却实用。例如“我眼中的QQ”“我眼中的月亮”“我眼中的蜜蜂”等,这些生活中常见,自己已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是我们笔下的热门选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选材重在通俗性、大众性,将克隆这一高深的知识说得浅显易懂,便于人们接受。好的选材可以为成文搭起成功之桥。

2.顺序合理,深入浅出巧行文

说明事物,需按照合理的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写作此类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要条理清晰,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作者介绍物候变化,便是由主要到次要,按照逻辑顺序娓娓道来。既突出了重点,又注意了详略。而《奇妙的克隆》则按照时间顺序,按照克隆技术的先后,让读者从中了解了克隆的发展过程。我们写作类此文,应注意顺序的把握,内容的详略,写清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重点是什么,才能使文章做到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3.适当描写,妙笔生花巧揭秘

说明文重在说明,但也不乏描写。《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开始为了展现物候变化,便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四季的美景,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在文中比比皆是。《奇妙的克隆》文中,更是充满了妙趣横生的故事,让读者置身其中,欲罢不能。写作此类文时,说明过程是重要的,形象的描述同样必不可少。

二、静物之美

故宫无语,却告诉我们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卢沟桥静默,却倾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青花瓷不言,却诉说着一段凄美哀婉的故事……大千世界,万物皆有情。这些静默的事物,自有他们独特的魅力。这是对建筑物、园林、艺术品等“静物”之美的写作,要求选材时不落俗套,真正抓住“静物”的特点表达,明确“静物”的寄托,才能做到情感融汇其中,展现这些“静物”特有的魅力。文章重在说明,要抓住“静物”特征去写,做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精选“静物”,抓住事物特征

此类文选材广泛,一座山、一间房、一座桥、一张床都是我们写作的内容。但选材时首先要熟悉事物特征,才能把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如《中国石拱桥》写赵州桥和卢沟桥,虽都是石拱桥,但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更能表现石拱桥的艺术特色。再者选材要有代表性,写房間,因为它是自己的最爱;写名山,因为它体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写小桥,因为它寄托了太多的倾诉。因此巧妙选材,才能揭示特征,展现“静物”之美。

2.巧妙构架,做到条理分明

写作“静物”,要做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就必须注意说明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整体到局部,层次清楚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再如《苏州园林》,先总括其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所有内容都以“图画美”为线索贯穿全篇,结构与内容浑然一体。

3.雕琢语言,挖掘深刻意蕴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用语要确切、精当、通俗、风趣。如《苏州园林》中“盘曲嶙峋”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既描绘出了生机盎然的画面,又揭示了事物的意蕴。再如《说“屏”》中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既点出“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用词准确简练、引用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三、绘景之美

神州大地,旭日喷薄。黄河壶口的飞瀑,铺满白雪的天山,甚或滨海小城的一抹夕阳……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宽广。大则宽宏,小则柔美。祖国的如花锦绣,哪一处曾让你怦然心动?这是大千世界的绘景之美。写好此类文,要注意游踪的把握、情境的描述、情感的寄托。只有做到三位一体,才能景色入怀、感人心魄。当然情景作文,还在于语言的生动,优美精致的语言,寄情山水,借景抒怀,才会笔下生辉,一气呵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游踪为线,巧妙选景

写好一篇环境作文,切忌信马由缰,不分先后,不辨主次。好的思路必须一线贯穿,将串串珠玑巧妙链接,展现最美风景。《三峡》一文,就以时间为线索,将三峡四季不同的美景融为一体。又先山后水,可谓选景生动,线索清晰。同时,选景应该随心,没有感受的环境,在笔下会变得苍白;赏心悦目的风景,会使笔下熠熠

生辉。

2.景致为点,详略分明

在选材之后,如何谋篇布局,还需要精心构思。游历山川美景,看到什么写什么,只图面面俱到,却无主次之分,读来只会如同嚼蜡。所以可以借鉴《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重点写看雪,才有“上下一白”美景;更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对月景的精彩描述,可谓千古美句,写景详而得当,令人叹服。

3.情感为旨,借景融情

写景的目的不仅在于描绘风景,更在于抒发感情。《答谢中书书》中,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多少情感融入其中;《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更是百感交集。可见借景融情,是写景文章的常态。只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在写作中出新意,抒情感,达到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光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时光.初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大千世界静物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静物写生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大千世界
怎样写静物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