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富起来

2018-04-10 17:55宋炳成
故事林 2018年7期
关键词:母兔小李老杨

宋炳成

旮旯村是县农林局的扶贫联系点,村里有一家贫困户叫杨进山。这人太懒惰,帮扶了几届也没能脱贫,干部们头疼,领导也头疼,没人愿意和他结成帮扶对子。但再怎么说也得有人帮呀。

领导对此一筹莫展。有人提议抓阄,谁抓到了杨进山,谁负责帮扶。领导听后直摇头:“办法可行,但传出去了不好听。”

这时,单位新考进来的大学生小李主动请缨,说他愿意一试。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不知道事情深浅啊。但不管怎么说,难题解决了。局里皆大欢喜,领导夸赞小李有担当,同事们说小李有闯劲,小李一下成了局里的英雄。

其实,对杨进山的情况小李早有耳闻,但他就不相信没有办法帮扶。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相信,只要用心,就是一块铁秤砣也能捂热了。

第二天,小李骑上摩托车去了旮旯村,在村主任的引领下找到了杨进山。村主任一番介绍后,小李说:“行,主任,有事您忙吧,我和老杨唠唠嗑。”

村主任走后,杨进山上下打量了小李几眼说:“你来帮我脱贫?”

小李说:“是呀,是我主动要求来帮你的。”

杨进山又上下打量了小李几眼,不相信地说:“他们前几个人都没把我帮起来,你一个毛头小伙子有啥能耐?”

小李笑了说:“我呀,也没啥能耐,但我是农大毕业的,对发展农业还是蛮熟悉的。你呀,只要肯按我说的去做,我保证能让你富起来。”

杨进山眯缝了双眼,话里有话地说:“行,我全听你的,要是富不起来,我可就赖上你了。”

小李也不和杨进山计较,问起了杨进山家里的情况。杨进山说:“你不都看到了嘛,除了3间破瓦房,啥都没有,再有,就是那3亩薄地。”

小李听后眼睛一亮,他骑着摩托车带上杨进山看过那片地后有了主意。他和杨进山分析,这3亩地靠近道路,交通方便,离地不远有座小水库,又是向阳坡,非常适合种植蜜桃,小李负责技术,杨进山只管按照指导管理,保证两年挂红,4年丰收,到时候一亩地少说也能收入五六千元。

几句话说得杨进山心里热乎乎的。杨进山说:“行,我干!你不像以前那些干部,就知道给我送点米呀、面呀的,吃完了就没了。你说的这事啊能管长远。”

小李见帮扶措施有了着落,高兴地骑车走了。3天后,小李带来了150棵桃树苗,他和杨进山一起将树苗培在了南墙跟的背阴处。浇好水,小李叮嘱杨进山,一定要在这几天把桃树苗都栽上,成活后县里来验收,合格的县上每亩补助600元,可不能错过了这个发展的好机会。小李要出去学习一周,要不然,他就和杨进山一起去栽樹了。

一周后,小李骑车又去了杨进山家,一进门,小李就注意到,南墙根的桃树苗没有了,小李心里挺高兴,都说杨进山懒惰,这不也挺勤快嘛。小李对走出屋门的杨进山说:“老杨,这么快就都栽上了。”

杨进山说:“栽上了。”

小李要跟杨进山到地里看看,如果栽得不合适,还可以移栽。杨进山却一个劲地不让去,说没啥好看的,几棵树苗他还能栽不好。直到小李要自己去了,杨进山才红着脸说,不用看了,他一棵都没栽。

小李愣了,急忙问:“老杨,那些桃树苗呢?”

老杨说,那地方土层薄,挖树穴费劲不说,生产周期也太长了,一年两年的没效益,他还等米下锅呢,哪等得起。他把树苗带到集市上卖了,你还别说,整个集市上就他带去的桃树苗好,一去就让人家抢空了。

小李听后急得直跺脚:“老杨啊,你怎么卖了呢?卖了多少钱啊?”

杨进山“嘿嘿”笑着说:“还不错,卖了个集上的最高价,3块钱1棵,整整卖了450块呢,没想到这小桃苗还挺换钱。”

小李都不知说啥好了,他埋怨杨进山说,他就不该卖桃苗。那些桃苗是小李从农大引来的新品种,市场上15元一棵也买不到,农大老师听说小李是用来扶贫的,这才按5元1棵的成本价卖给了小李。

杨进山听后也傻了,他没想到这些小桃苗这么金贵。他红着脸说:“小李呀,都是我不对,你看,桃苗也没了,你就再给我出个致富的点子吧。”

小李气得半天没言语,他真想撂挑子走人,但想想自己当着全局干部表了态,工作任务还没完成啊。他望了几眼杨进山空荡荡的院落,知道杨进山搞养殖也没啥本钱,就和杨进山商量,能不能从养兔子开始,兔子是食草动物,饲养成本低,只要用心管理就行,技术和销路都没问题,他有个同学就是专门养兔的。再说了,养兔周期短,见效快,一个月就能繁殖一窝,一只母兔一年繁殖4窝,一窝300元,一年就是1200元……

没容小李把话说完,杨进山就赶忙说:“行,以前我养过兔,也算有一定基础,就养兔吧。”

3天后,小李给杨进山送来了一公一母两只獭兔种兔。小李说:“好好养,再有20多天母兔就产仔了,仔兔满月后就能卖钱。”

杨进山满口答应,小李放心地走了。

半个月后,小李去看杨进山兔子养得怎样了,一进院门,小李左看右看也没见一只兔子的影子。小李忙问杨进山:“兔子呢?”

杨进山红着脸说:“我看兔子好像得病了,就拿到收购点卖了,价钱还挺高的,两只卖了200多。”其实,杨进山并没有说实话。那天,杨进山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杨进山没啥招待就打起了兔子的主意,两人把公兔宰掉吃了。事后,杨进山担心小李知道了怪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母兔和那张兔皮一块儿卖了。

小李听后气得脸都涨红了,他忍不住责备杨进山说:“老杨,你怎么卖了呢?那是我特意买来的种兔,一只120元。”

小李气鼓鼓的,这个杨进山干啥都不上心,就看重眼前那点钱,要不给他的思想转转弯,啥事他也干不成。想到这儿,小李掏出100块钱在杨进山面前抖了抖说:“你看看,老杨,人家把准备买仔兔的定金都给我了,现在连母兔都没了,你让我和人家怎么说?”

杨进山自知理亏,又看到还没产仔就有定金,也不由动了心。他挠着头皮说:“对不起,都怪我不争气。小李同志,你大人有大量,就原谅我一次,麻烦你再给我弄一组獭兔吧,我一定像伺候孩子一样照顾好兔子。”

看这次杨进山一脸真诚,小李这才消了点气儿。他心里明白,像杨进山这样的贫困户,平时松散惯了,扶贫得先扶志,只有真正让他尝到发展的甜头,他才能燃起希望,重新振作起来。

两天后,小李又给杨进山送来了3只种兔,一公两母,两只母兔都带着崽儿,小李叮嘱杨进山一定要当事儿,好好用心养。这次小李抓得紧了,隔三岔五就来看一次,仔兔刚出生就拿来了200块钱定金。40多天后,仔兔长到了1斤多,小李带着去卖了,16只小兔卖了480块钱。杨进山数着红彤彤的票子乐开了花,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挣到这么多钱。他抽出300块钱塞给小李,让小李再给他弄几只种兔,他要扩大养殖规模。

半年后,杨进山的养殖规模达到了50只,有一次,5窝小兔卖了1000多。杨进山在高兴之余也起了疑心;这个小李,每次都是他替自己去卖小兔,莫非里面有回扣?

小李再来的时候,杨进山就旁敲侧击地打聽清楚了卖仔兔的地方。

这一天,又有一批小兔要出栏了,没等小李来带,杨进山就自己带着小兔去了收购点。人家一只小兔仅给20块,杨进山傻了,说:“不对呀,以前你们收的不是每只30块吗?”杨进山还说了小李的名字。收购点的负责人笑了,说:“你怎么不早说?你是说小李啊,他可是个大好人,他不是对口帮贫困户吗,为了鼓励帮扶户发展,每只小兔他自己添上了10块钱。他还叮嘱我们,如果有个叫杨进山的人来打听,就说是每只30块。他想让帮扶的那个杨进山早日看到希望,早日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

杨进山听后,脸蛋不由一阵阵发烧,匆匆结完账,他扭头走了。路上,杨进山下定了决心,接下来一定好好干,不能辜负了人家帮扶干部的一片苦心。

年底,杨进山的养殖规模达到了上百只,仅养兔收入一年就突破了上万元。他还给小李制作了一面锦旗,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农林局。

县领导不知怎么知道了小李成功扶贫的事儿,他专门跑到杨进山家里进行了实地调研,不但把杨进山树成了全县自主脱贫的典型,还把小李破格提拔成了副科级。

农林局的同事都羡慕小李,有人还将小李的扶贫故事编成了顺口溜:

小李帮扶杨进山,

种桃不成养兔子。

真心实意谋发展,

一年摘掉穷帽子。

猜你喜欢
母兔小李老杨
还有机会吗
老杨
实话
老王办厂
为了能够得到小李的关注正在不断努力中
提高母兔产仔率妙招
反正看不懂
识破
捡垃圾
提高母兔繁殖力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