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A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8-04-10 06:23王梦晗甘畅尹建军侯贵宝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导师研究生

王梦晗 甘畅 尹建军 侯贵宝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外出旅游的需求急速增长,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旅游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传统的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MTA应运而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MTA设置的目标。MTA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10年国务院才批准同意设置,它与传统学术学位差别很大,若统一采用传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则无法发挥MTA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故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探索更加适合MTA发展的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关键,如何保证MTA培养质量同样需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对于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历史悠久的较成熟学科而言,旅游教育无论的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算是新兴学科,尽管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上涨,但旅游教育仍然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关于旅游教育研究,尽管国内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颇丰。经认真梳理文献后发现,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研究国外较成功旅游教育体系,期望给予我国旅游教育以启示。第二,对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前人关于MTA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已展开过相关研究,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MTA培养模式依然介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培养模式之间,定位模糊不清,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导师制度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未能得到根除,这严重阻碍了MTA的发展,因而探索创新MTA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是学界和业界需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新形势、新背景,探索更加符合MTA发展特点的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障体系,以期为中国MTA教育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

一、MTA培养模式创新

(一)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

研究生课程体系是依据其培养目标来设置的。MTA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旅游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MTA课程基本分为三类: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优势及所在地区特色开设一些专业化课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MTA培养单位可以发挥其民族旅游优势,有针对性地设置民族旅游相关课程。同时还应开设大量跨专业、跨校选修课,丰富MTA研究生的横向知识。在主要课程之外,MTA培养单位应不定期为MTA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国际名师与学生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在课程教学方面老师应抛弃传统全程灌输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学生主讲,老师点评总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重实训与实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邀请资深旅游和酒店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与业界人士直接接触,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应合理搭配授课与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案例讨论和现场模拟教学中,大量的案例研讨可以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学界导师+业界导师”双导师制培养方式

双导师制培养方式中学界导师由校内专业基础理论深厚、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MTA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术指导,包括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方面的工作;业界导师由校外有丰富工作经验,并熟知旅游业发展与问题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者担任,他们既具备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也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教学、培训经验,主要负责MTA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并实际性参与到课程教学、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指导等多个教学环节。MTA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单一依靠学界导师指导恐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双导师制培养方式既提高了MTA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加强了MTA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双导师制培养方式中以学界导师为主,业界导师为辅,两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为旅游业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导师在指导MTA研究生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指导方式,慢慢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去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强化专业实践,创办实践教学基地

MTA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MTA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MTA研究生的专业实践采用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段实践主要采用见习、社会调查、案例模拟等方式,并结合理论课程学习进行。可组织带领研究生实地考察多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也可安排学生参与学院老师主持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策划项目的前期调研和文本编制等工作。集中实践主要是在培养单位建立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并从实践教学基地中遴选兼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如果实践教学基地无法全部安排研究生实践时,可适当安排部分研究生进行自主实践。坚持集中实践为主,自主实践为补充的原则。MTA研究生每学年在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至少有1~2次。在实践教学基地,应该让MTA研究生参与到企业某一项目方案的具体制订过程或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其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为数众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为推进MTA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设置弹性学制和弹性培养计划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只有具有3年以上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才可以报考MTA。这使得MTA研究生大多是社会上的在职人员,他们一方面需要在学校进修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家庭责任。虽然培养单位为MTA研究生设置了一系列培养计划与方案,但每个MTA研究生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人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也各不相同,“一刀切”的培养计划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MTA培养单位应该因人制宜,根据每一个研究生的特长、能力和需求设置更加合理、弹性的培养计划和学时安排,例如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同意凭专业调研报告也可获得相应学位;允许一定范围内延长专业考察、实习和案例研讨等实训时间,以折算替代课堂学习时间,让每一个MTA研究生都能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弹性学制和弹性培养计划的设置,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能够极大地促進MTA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为MTA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五)加强对MTA研究生毕业后反馈信息的跟踪管理

跟踪管理MTA研究生毕业后的反馈信息,是检验MTA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的一种可行方式。市场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而MTA培养模式总是相对滞后,这样便会造成输出人才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对求的结果。通过分析毕业生个人及其工作单位的反馈信息,培养单位可以明确了解MTA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为之后有针对性地改善MTA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不断完善、优化的MTA研究生培养模式,能更加适应旅游业发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对MTA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若仅仅研究培养模式而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之相配,再好的培养模式也只能是一副空壳子。质量是MTA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保证MTA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MTA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MTA研究生,与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质量保障体系必不可少。

二、完善MTA研究生培養质量保障体系

(一)生源质量严格把关

高质量的生源是提高MTA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完善MTA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一关。为确保生源的高质量,培养单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入学考试时,提高复试成绩比重。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复试考核中,应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估其发展潜能。第二,培养单位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例如“211”或“985”学校学生报考并被录用者可直接享受一等奖学金或免收学费等,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第三,不断加大MTA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形成稳定、优质的招生宣传渠道。MTA在中国起步较晚,虽近些年来MTA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提高,但整体认知度还有待增强。加大力度宣传MTA,鼓励更多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旅游界人士,或鼓励旅游相关专业专科、本科毕业生积累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后再进入研究生学习,这一大批既具有较强学术理论基础,又具有本专业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考生,保证了生源的高质量。

(二)加强师资力量

导师是MTA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负责人,加强师资力量是保障MTA研究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关于师资力量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导师培训。培养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国外进修、国外师资培训或与行业名师进行学术交流等机会,提高教师学术研究水平,同时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MTA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第二,加强创新型师资团队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复合型、产业型和双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方法,让每位MTA专职教师定期到旅游业一线学习交流,熟悉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旅游企业管理的新动态。第三,建立严格的导师评聘程序及动态管理制度。培养单位定期评估导师能力,评估不合格者可暂停其招生资格。第四,定期举行导师交流会,新老导师经验分享,共同探讨解决MTA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第五,根据导师的能力调整师生比例。培养单位应对导师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分配学生的具体数额。

(三)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创办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

为MTA研究生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学办公场地,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多功能数字模拟导游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客房和餐饮实训室等,不断完善MTA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形成涵盖案例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基础教学硬件设施和网络信息平台的教学设施体系,为MTA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着MTA研究生专业实践的教学任务,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MTA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高质量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实践教学基地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二是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科学管理。培养单位在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前,应充分评估该企业的综合条件,确保其能够为MTA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提供必需的条件,如相应设施设备和经费等,同时,该实践基地应有一批高学历或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指导MTA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另外,培养单位应选派本单位有经验的专家参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监督专业实践过程,保证高质量教学。

(四)强化MTA研究生质量意识

“外在保障措施+内在质量意识”共同构成MTA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论外在保障性措施如何完美,若无内在自我质量意识作为支撑,该保障体系始终无法发挥最佳效果,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质量意识具有对MTA研究生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功能,质量意识较强的学生乐意参加质量管理,重视学习和工作质量,学习积极性高,取得的效果良好。相反,质量意识淡薄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学习容易出现困难。自觉的质量意识是MTA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有赖于质量教育。质量教育不仅包括培训、课堂授课,还包括平日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的熏陶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比较而言,后者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为此,培养单位应着力营造积极进取、合作竞争的校园文化,并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强化MTA研究生的质量意识,激发其学习动机,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

培养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为MTA研究生培养模式服务。第一,培养单位应设置专门的MTA管理办公室,并配有专人负责MTA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鼓励MTA研究生加入研究生学会,实行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学术研讨活动、各类研究社团活动、文体比赛和娱乐活动中,增进MTA研究生与其他类研究生之间的沟通,让其找到集体归属感和与其他类研究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平台。第二,保障MTA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这一方面要求导师对学生从选题、开题到搜索、分析文献资料,从数据调研到论文撰写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单位设置严格的评估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以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第三,建立MTA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政府管理部门、社会主流媒体以及用人单位等应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监督MTA研究生培养过程,客观评估MTA研究生教学质量,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MTA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促进MTA研究生教育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中国MTA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这需要学界和业界不断探索、发现,找到适合中国MTA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新形势、新背景,对创新MTA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MTA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实践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拓展MTA人才培养体系,创新MTA职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此,培养单位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制度、专业实践、学制与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质量是MTA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MTA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保障。相关人员可从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创办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强化质量意识,以及完善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着手,打造并落实MTA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MTA培养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模式,它会随着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们需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对其进行调整与改进。

(作者单位:1.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

2.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导师榜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