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景观在扬州园林中的转化与应用

2018-04-10 06:23徐羽可王恩平谢磊邢易玺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宋词实景词人

徐羽可 王恩平 谢磊 邢易玺

引言

作为非正式文学体裁的宋词,常常寄托着词人自娱的生活情趣,扬州以私家园林为盛,不似皇家园林般随处可见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的桎梏,却处处体现着园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宋词与扬州园林,都以情趣与爱好为基础,成为雅文化物质形态的承载者。宋词景观要素的组合,意境的构造规律,词人情感的表达,都可与扬州园林的造景,共通转化。

一、宋词景观的类别

景观往往指景色、景象,在宋词中,景观则更多的是作为词人情感载体的意向。宋词景观的分类不胜枚举,在此仅选取更适用于园林研究的分类方法,将宋词景观分为实体景观、虚体景观与虚实融合景观三类。

(一)实体景观

宋词中的实体景观指可触知,且有形的景观,又可再细分为自然实体景观,如树木、花草、鱼虫、野兽等,自然创造且有形的,可视、可触、可感的景观。人工实体景观,即人工建造而成的有形景观,如车、船、木塔、雕塑等。实体景观可触知且有形的特点,使读者能更容易的构建出词人所想呈现的画面,继而感知词人的情感。

(二)虚体景观

与实体景观相对应,宋词中无形但可触知,或无形不可触知,但可视、可听或可感的景观,称为虚体景观,如水、风、声、光、影等等。通常所说的“虚”,往往是虚无、虚空或虚幻,但在宋词中,所谓“虚”的无法触知的景观却是精髓,无穷无尽的意蕴皆可包含其中。宋词创作之言有尽,但所表之意无穷,因此则需要以虚体景观表达无穷之意。

(三)虚实融合景观

宋词中虚实融合景观的呈现,往往借助梦境、回忆或想象等手段实现。融实景于虚幻之中,便构造出虚实融合景观。

在此以想象中的虚实融合为例简单说明,词人贺铸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上阙中写道:“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词人目送正处青春年华的女子远去,不由触发想象,是谁与美人共度锦瑟年华?是那月桥花榭,还是雕琐的窗子,朱红的大门。其中的“桥”“花”“院”“窗”“户”,从字面上看均为实景,然而这一切却都是词人的想象,因此便不可触知,这样原本有形可触的实景,被融合到虚无缥缈的想象之中,便构造出了虚实融合景观。类似的,梦中或回忆中的实景,也属虚实融合景观。

二、园林景观的类别

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中有这样的表述:“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其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园字图解之:‘囗者园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童寯先生将园林的景观要素以一言蔽之,与宋词景观相似,园林景观可分为实体景观与虚体景观,而在园林的构造中又可分为单体景观与复合景观。

(一)实体景观

园林中的实体景观也可分为自然实体景观与人工实体景观,其中自然实体景观主要有植物、动物、山石,以及借景所得的自然景观等,人工实体景观则以建筑为主,亭、台、楼、阁、轩、榭等,人工创造而成的园林景观,都属于人工实体景观。

实体景观能让游人形成最直观的视觉影像,获得最真实的游园体验,是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

(二)虚体景观

在园林中,虚体景观主要包含无形却可感的水体(池塘、溪流等),无形可听的声音景观(虫鸣、风啸等),以及视觉景观(月光、竹影等)、嗅觉景观(花香、果香等)。虚体景观虽无形不可触知,却能给游人带来更细腻的感受。

(三)单体景观

单体景观即单独存在的实体景观或虚体景观。园林中的单体景观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景观要素,如果仅以单体景观构造园林难免显得单薄,但每一个单体景观都是构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因素,于细微处解读园林,往往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复合景观

将单体景观简单并置或通过造园手段进行艺术的叠加,便可形成复合景观。园林中意境的构造通常都由景观的复合实现。复合景观有多种形式,如实体单景的复合,虚体单景的复合,以及虚实景观混合。在园林可分别表现为竹林幽径、月下花影、荷浦熏风。

三、宋词景观意境构造规律在扬州园林中的转化

王国维有言:“词以意境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宋词作品与扬州园林的创造都是由景观到意境的过程,景观是在宋词或园林中,有形可触知或无形可感知的,承载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而意境是观者在看到或感知作品中的意象及其他构成因素后进行的对艺术作品的自我再创建过程。宋词景观在营造意境时的构造规律以及作者对意境的追求,都可与扬州园林共通转化。笔者以扬州个园为样本,对以上理论加以例证分析。

(一)实体景观并置

将几个独立却相关的单体实景于一首词中并列展现,继而构造出意境,即为实体景观的并置,宋词中实体景观的并置多通过白描手法实现,白描之词淡雅清致,其所造意境清新动人。

南宋词人赵汝茪词作《江城子·咏柳》中,“短长亭外短长桥”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将“亭”“桥”及所咏之物“柳”三者并置,描绘出垂柳于短长亭边长,于短长桥边立的清新画面,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意境,表达词人对柳的喜爱之情。

宋词实体景观并置转化到扬州园林中,则体现在实体园林景观的并列、堆叠等。以扬州个园为例,夏山顶上有一小亭,园主人于亭旁植松柏、养白鹤,此景则是通过将亭、鹤、松三种园林实体景观并置,构造“松鹤亭”的复合景观,并营造出自然恬淡的意境,寄寓园主人松鹤延年的美好祝愿。

宋词最长句为7字,空间容量有限,因此所能并置在一起的景观数量也有限,并置中富于变换,则构成了宋词的节奏感。个园中,实体景观错落有致,不同意境中的景观体量也富于变化,个园四季假山中,春山是开端,夏山是铺展,在秋山达到高潮,到了冬山,则占地面积最小,景观数量也最少。构造景观面积及数量富于变化,带给游人节奏感的体验。

(二)虚实景观共生

宋词中虚实景观的共生,即为实体景观与虚体景观并置、融合,常见的意境营造手段主要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融虚于实、巧用光影等,将实体景观与虚体景观进行合理的、艺术化的编排,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情思,于再创造中感知作者所营造的更空灵、深远的意境。

对于多种虚实景观共生的构造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仅取一例加以分析。宋代无名氏《踏莎行·枝绿初匀》中“暗香疏影水亭边,黄昏月下依稀见”一句,融合多种构造规律。其中,“亭”“梅花”为实体景观,“香”“影”“水”“月光”都为虚体景观,“香”与“亭”的并置采用视嗅结合,“水”与“亭”的并置为动静结合,词中月光、梅影斑驳错落,借助光影营造空灵、虚渺而深远的意境。

对于扬州园林的建造,造园者也深谙虚实景观相生的妙义。陈从周先生有言:“若园林无水,无云,无影,无声,无朝晖,无夕阳,则无以言天趣,虚者实所倚也。”园林中仅有实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虚景丰富园林的景观,触发观者的想象。仅凭实景的堆砌,往往难以表现园林的神韵。“丘壑太实,须间以瀑布;不足,再间以云烟。山水之要,宁空勿实。”园林的空间有限,但其所蕴之意无穷,以虚实相生,方可于尺寸之地,尽显无尽之意。

个园冬山虽占地面积最小,却在四季景观中最具韵味,最能引发观者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究其原因,其是将虚实相生用的巧妙。冬山选用宣石,主要成分石英在阳光直射下熠熠发光,于背光处皑皑露白,又植寒梅以映“雪”,暗香浮动,继而凿二十四圆洞引风声入境,再以象形之石狮,尽显生机。声、香、光、影交织于院墙、山石之中,虛实之间,营造出清幽深远的意境,触发观者对岁月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尽遐想与情思。

宋词与扬州园林都以追求意境、寄寓情感为追求,研究宋词景观意境构造的规律,转化至园林的构景及抒情,可以更好地解读园林,也可为园林的修复、丰富、改建等提供应用上的指导。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猜你喜欢
宋词实景词人
宋词里的中秋月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半小时漫画宋词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半小时漫画宋词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品读宋词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林逋梅妻鹤子
一种基于可量测影像的实景导航数据组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