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戎

2018-04-11 16:10
海外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画交流艺术

苏州人,1955年生,出自与传承了江南庞元济(虚斋)收藏世家的庞氏鉴别体系,12岁学习传统书画艺术,自幼生活和融合于苏杭一带的艺术环境中,凭借家学长期研读传统艺术和文化。曾在北京文联、北京国际艺苑艺术部、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东吴阁画店任过职。曾为红楼梦学会会员、虚斋文化艺术研究会创始人(筹备中)。

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全国政协选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2006年应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参加《中国民藏文物鉴赏丛书》的编委工作,特聘鉴定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整理和鉴定知识。

现担任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师、曾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者自述

我1955年出生于苏州,在12岁时祖父启蒙我学习书画,时值文革,外面武斗,乱像一片。祖父毕业于东吴物理系,父亲东吴法学毕业,祖父地主成分,全家人受牵连。祖父母相继在文革期间离世。

1970年我父亲又被强制驱逐出苏州城,全家迁往苏北响水县农村落户,接受改造,庆幸的是父母亲熬到改革开放,有个很好的晚年,直到2006至08年相继离世。当时到了农村,虽缺衣少食物资匮乏,但全家与生产队关系和谐,队里来了户文化人也很是自豪,我父亲不久被安排57工厂刻章写字,在队里写写春联帮人做点杂事,从此讨得生活,精神不再被打击算是有了着落。这是我初步见到文化与体力的不同。

从我出生到成年,社会政治运动每次都有我们家的份,改革开放后才消停,在这里虽一笔带过,其中的心酸与苦涩实在难以回想和表达。

我在校读过四年书就辍学了,初中被应许上学也只读了3个月,于1970年1月18日跟随父亲去农村种地垦荒,79年4月落实政策回到苏州,分配到军工厂当工人,厂安排我一、四下午去扫盲班学文化,每天晚上写作业自修,空余学习书画,当时与人落差太多,笨鸟倥偬,经常通宵达旦的追赶,给流失的青春打上补钉,后来初、高中毕业又考上夜大美术单课班,不久写生的作品《临安景色》参加全国核系统美展,获优秀奖。再经国防科工委评选推荐全国美协联展。拿到中国美术馆展出入选证书,我28岁,此时同龄人已娶妻生子,而我对此尚无觉察。

30岁我离开军工企业,来北京在西四延安照相馆当销售员卖相机,一年后去国际艺苑应聘被录取,在艺术部工作。后又去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做过一年多,直到1992年感到家族文化事业必需有人延续,继承之责任,我毅然从北京文联辞职,在琉璃厂西街租屋,开了一间画廊,专门经营古代字画,运气还算不错,在经营期间接触了很多名人及名人的后辈,这种交流与点拨与日后炼铸镆邪之剑起了关键作用。我父亲是专门研读古字画鉴定及修复的,在苏杭很有名,他介绍我认识苏庚春先生,苏伯伯与我相见如故,亲自指点我书画鉴赏的要素。这些积累完善了我对历代书画艺术的整体认识,并对掌握传统艺术的鉴赏与发展有了新的探索和思路。

在华东庞家出过很多知名人士,从第二次民族大迁移中原到临安(西湖申遗,宋马远《高宗观瀑图》是我提供展示的)。800余年庞氏祖辈们勤奋耕读,光我知道清同治年间还出过进士(国子监碑名录)中举人的很多,艺术书画收藏庞莱臣,绘画庞薰琴都是世上最杰出的人才。而庞家子孙从不依赖家族的光环生存,我的曾祖庞二如(莱字辈),教训子孙:积诗书为行善,富则骑马挑担行,贫则学僧人背包行。为此隔了几代的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仍很简单,工作之余喜爱独自旅游、登山、观海,在草原无目的漫游,接近大自然四季之微妙。很多好友只知道我爱旅游,不知道我一直在绘画中寻找乐趣,通过书画自我修正思想与观念,追求美。实际绘画也是一种精神交流的方式,展示书画作品能打开会心的理解与沟通。通过创作完美自身的精神层面及雅致的人生,这就是我认为艺术的独特之力。

今年农历乙未年,我正好生活了一个甲子,在此感谢朋友们平时对我的挚爱,并提醒我把书画小品出个册子,日后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拓宽创作思路。

我不埋怨道路的曲折,只有亲自经历了沧桑、磨难,艺术的精髓与思想才能完美,只要坚持不懈,福祉一定會降临。

天涯芳草人 庞戎记

2015年9月3日

猜你喜欢
书画交流艺术
如此交流,太暖!
纸的艺术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小小书画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