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悖论与超越

2018-04-11 10:28孟欢欢李健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行政化公共性

孟欢欢 李健 张伟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概念、发展的公共性悖论表现及成因进行剖析,提出发展路径,以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成长,构建其在社会体育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结果显示: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具有实践谱系和言论谱系方面的公共性价值;组织运作中,存在过度行政化、娱乐化、营利化等发展悖论,致使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发育不足;原因在于公共体育发展空间不足,社会参与渠道不畅通,组织服务能力不足;需要通过拓空间、创条件、增能力等方法手段构建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地位,超越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悖论。

关键词: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公共体育服务;行政化;政社分开

中图分类号:G 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alyzes the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paradox of public sports public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to foster public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grow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ports in the governance of subje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with public value practice lineage and lineage of public speech; organization operation, excessive administrative, entertainment and profit of the development paradox, lack of public sexual development in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reason Lie in no enough space of Public Sports development,no effective path of social participant,and lack of service capability;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extension of space, create conditions,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constructing method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public sports beyond the paradox.

Keywords: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publicity;public sports service;administerization; a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公共性發育不足是社会组织的总体性状态”[1]1。“社会组织公共性弱,很难与政府建构出良性的公共治理机制”[2],最终影响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建构,并造成社会建设的结构性失衡。体育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是一个有着不同类别和层级的组织生态系统,包括枢纽型组织,例如,市级体育总会、社区体育协会、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等;专业性组织,例如,项目协会和人群协会等;自发性健身团队等。各类组织只有明确自身组织定位并进行自主性生产、公共性生产,才能形成一个有活力的组织生态系统,并最终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秩序的达成。通过研究明晰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价值,以及其在发展中的悖论式呈现,剖析其深层次原因,以期提出有益建议,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跨越公共性生产的瓶颈,构建其在社会体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1 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概述

1.1 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的概念

“公共性与私人性、个人性、私密性等概念相对,它强调某种事物与公众、共同体(集体)相关联的一些性质”[3],即“某种事务所体现出来的‘为大家好的属性”[4]。“政治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的公与私所指有一定的差异性”[5]1-3。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视角分析,“公共性”着重指公民参与,主要包括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指公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并影响政策设置的过程;“社会参与”指公众自愿参与地方生活相关的公共产品的提供等[6]。体育社会组织作为体育行政部门与人们之间的桥梁载体,可以发挥为“大家好”的属性。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是体育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与大众、共同体之间的关联程度,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的达成,也就是社会组织的言论谱系和实践谱系价值功能的发挥。

1.2 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价值

公共性从类型学上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言论谱系的公共性和实践谱系的公共性[5]60。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价值主要包括实践谱系层面参与公共体育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言论谱系层面的公共利益的表达及公共政策影响的价值。这2个方面“关涉人群范围越广,产生社会效应越大,其公共性越强”[2]。

1.2.1 实践谱系:公共体育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价值

在实践谱系方面,不同类型的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枢纽型组织具有公共体育管理价值,“通过向政府承接一定的管理职能,向下引导、联系、服务、培育和管理其他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7]。枢纽型组织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通过其公共性价值的发挥,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作为供给方的行政管理费用和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对各类分散的组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引导和培育,使其能真正发挥治理主体的功能。例如,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作为代表164家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枢纽型组织:一方面,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成立前的指导、过程的规范管理及年终的评估奖励等,同时通过对俱乐部主任进行培训以实现其治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配送系统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运动技能、健康讲座、社区赛事、青少年培训等的服务,以扶持和引导其发展。

专业类体育社会组织(项目类和人群类组织等)主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以弥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专业化建设的不足。“社会组织能否对公共服务的目标领域和提供机制迅速作出回应关乎社会组织的存亡”[8],专业类体育社会组织只有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与政府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其公共性的生产。由自下而上的路径发育并成长的专业类体育社会组织,在满足人们的需求方面具有灵活性;在活动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在管理手段方面具有多元性且贴近大众并能反映人们所需所求;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更具有专业性。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为例,其通过委托和竞标的方式,参与赛事的举办、段位制的考评、辅导员的培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推进精武武术进校园等,充分发挥了其在体育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价值。

1.2.2 言论谱系:公共体育利益表达和公共体育政策影响的价值

在言论谱系方面,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大众的桥梁,它可以聚合大众的诉求,促成人们公共体育利益的表达并得到政府有效回应,甚至影响公共体育政策的制定。“治理不仅是公共物品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公民权利的再生产及公共责任的再生产”[9]。首先,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不仅可以向政府反映社会组织诉求,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例如,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通过走访上海全部区县164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了解其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通过梳理整理成文,为体育行政部门关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改革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专业性体育社会组织,一方面,在进行自治活动时,可以聚合大众诉求并得到政府的回应。例如,杭州市铁人三项协会,为自然水域游泳爱好者“禁止在西湖游泳”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了169名游泳爱好者的诉求。另一方面,在参与政府共治时,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等,了解、反映人们的需求,并反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购买的目录制定、培训执行、活动安排等发挥辅助作用。最后,自发性健身团队,可以聚合人们的诉求,通过与街道办事处沟通,争取锻炼场地、项目扶持、技术培训、队员保障等。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洋泾太极拳队,当2015年社区文体中心突然拆除后,健身队较长时间没有锻炼场地,健身队经与街道办事处沟通诉求,最终街道办事处为其解决了健身场地问题。

2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悖论表现

2.1 过渡行政化,政府公共性越位

不管是枢纽型体育组织还是部分专业性体育社会组织,都存在“政社不分”的困境。以扎根于基层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例,在理论上,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大众的自组织,其职能主要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要包括承擔辖区内场地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健身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社区内活动展示与比赛的开展、体质检测、公共体育服务的配送等工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社区体育俱乐部在人员、资产、财产和活动等方面与街道文体中心同构,体育社会组织过度行政化,发挥政府的公共性价值。

2.2 停留于娱乐化,社会公共性缺位

部分专业性体育社会组织和自发性健身队,是基于社会选择的“自下而上”的发育成长路径,但成长过程中运作比较封闭,仅满足于组织内部成员间自娱自乐的需要,造成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性缺位。“这类组织生产和提供的基本是一些互益性的公共产品,所关涉的人群范围局限于组织成员,且活动内容单一,影响力和辐射力非常有限”[2]。不管是法人类的民间体育社会组织,还是非法人类的一些社区自发性健身队及以互联网为载体新兴的网络体育组织,多停留于自娱自乐层次或仅提供俱乐部产品,不能发挥其提供公共体育产品的功能。

首先,以法人类民间体育组织上海市鉴泉太极拳社为例,其运作比较封闭,在活动方面主要是师徒间的传承和交流活动,包括拜师收徒的仪式活动、授权点授予旗帜活动;在对外资源获取方面力量较弱,工作人员均是兼职,资金主要是自筹,办公场地主要是个人住所;在对外合作方面,只有在市民大联赛时,和其它组织合作举办太极拳比赛,其他与学校、企业等合作比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功能。

其次,自发性健身队,活动主要包括锻炼活动、赛事活动、培训活动、休闲活动等,这些活动基本停留在满足参与人员的锻炼需要,没有充分发挥其自治力量,协助参与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对于停留在娱乐层次的活动类组织,需要进行培育转型,使其从自娱自乐的活动型组织向专业化的服务型组织转型,提高其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使其具备服务能力并在社会体育治理中发挥公共性价值。

2.3 变质为营利性服务,公共性错位为市场公共性

部分体育社会组织尽管形式上注册为体育社会组织,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其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并呈现以营利为价值取向、以利润分配为目的,其公共性错位为市场公共性。体育社会组织的“非分配约束”“注册资金不能收回”“出资人不拥有该组织”等特征,是其区别于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政治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其拥有区别于企业的独特非营利性、志愿性等特征,使其在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场地租赁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政府扶持政策;但部分体育社会组织运作失去了自身特质,并拥有市场的特点,其公共性错位为市场公共性性质。例如:有些体育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得到政府信任,并获得政府购买或委托项目,并在市场化运作中获得税收政策优惠等;一些体育社会组织,在各个辅导站点分配销售人员,进行服装、装备、鞋子、音频资料等的销售,并且在赛事举办时对参赛人员进行绑定性的服装、鞋子、装备等的消费。这些体育社会组织把公共性生产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用以辅助其市场化运作,其公共性性质转变为了市场性性质。

3 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悖论的原因

3.1 公共体育空间不足

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空间和支持条件,而目前呈现出非协同性和非均衡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碎片化和窄化。首先,公共体育空间碎片化。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多培育并扶持所属辖区内的社会体育组织,这种“以自身为中心展开的制度设计使得具有整体特征的公共空间被技术化的碎片化”[1]37。碎片化的公共空间,限制了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的扩大、能力的提升。其次,公共体育空间窄化。政府包揽了公共体育事务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等各个环节,政府成为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方,体育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公共性呈现不足。

3.2 社会参与渠道不畅通

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并进行公共体育意见表达的渠道不畅通。首先,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渠道不畅通。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项目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例如,体育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设计时,主要集中于“体育场地设施(84%)、体育活动服务(70.7%)、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服务(49.3%)、租賃服务(46.3%)等方面”[10]。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服务购买方式方面,主要采用非竞争性方式进行采购,不利于调动组织积极性。例如,“2015年上海市民大赛,50个竞赛项目中的41 个是‘单一来源采购来选择接包方,只有9 个项目是由41家投标单位通过‘竞争性谈判来选择接包方”[10],并且购买方式单一。其次,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公共意见表达的渠道不畅通。政府在选择体育社会组织不同功能方面, 以购买服务方式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功能,而公共利益表达和公共政策影响等言论谱系价值功能的发挥缺乏稳定渠道和平台。

3.3 组织服务能力不足

体育社会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使得组织服务能力不足。目前,由于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足,“90%的体育社会组织不具有承接政府服务购买的资格”[11],这与体育社会组织运作机制封闭有密切关系。首先,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应根据人们的需求,应自主协调、讨论、决策并进行自治项目的设计、执行和监督。但是,当前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缺乏参与组织决策的制度化渠道和议事平台, 人们多参与组织举办的活动,而较少参与组织发展的决策与制度设计,人们参与的深度不够。其次,执行机制低效化,在执行中沟通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欠缺,导致组织发展执行低效化。在沟通机制方面,体育社会组织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整合机制方面,部分体育社会组织运行封闭,资源的整合力度较小。在保障机制方面,部分体育社会组织没有设置固定的赛事体系、辅导员技术培训体系、裁判员考评体系等,组织运行呈现停滞状态。最后,监督机制无效化。监督机制由自律和它律,但当前体育社会组织自律不足。在内部自律方面,信息化公开是重要的手段,当前信息化公开严重不足。例如上海木兰拳协会、上海练功十八法协会、上海社区九子运动协会、上海中华武术会等组织,部分没有网站,即使有网站的组织对其组织发展史、组织结构、活动开展、财务等信息公开也不全面,更没有人员和财力对网站进行制作或更新。同时,由于缺乏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同类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缺乏交流和联合,难以形成联盟组织互律。

4 超越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悖论的路径

4.1 拓空间:推进政府职能转移

多元主体公共性的成长需要具备公共空间,需要政府进行部分职能的转移,为体育社会组织让渡发展空间。首先,政府部门为体育社会组织提供扶持,但不干预体育社会组织的决策、运行和活动。其次,由单中心服务模式向多中心服务模式转型,需要明确职能分工政府是服务的提供者和监督者,体育社会组织是服务的具体生产者。最后,通过政府部分职能转移,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空间。主要通过购买、委托等方式把部分职能转移给体育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的公共性生产创造发展空间和条件;同时,进行顶层设计,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信息进行整合,改善其碎片化的现状,扩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提供的机会。

4.2 创条件:促进社会参与

畅通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和公共利益表达的渠道,促进社会参与。首先,畅通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渠道。在内容方面,政府在项目设计的决策环节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大众需求调查,并结合政府需求,在培训、赛事、体质监测、信息宣传、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公共体育服务购买目录。在方式上,可通过“合同制、公私合作、使用者付费、补贴、凭单、社会效益债券”[12]等多种方式进行服务购买,以实现不同阶段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其次,针对体育社会组织的言论谱系功能的发挥,可通过建渠道和平台,让社会组织诉求得到反映和回应。政府可通过设立联席会议、议事机构、热线电话、邮箱、网络论坛、微信群等方式,畅通组织公共体育利益表达的渠道。

4.3 增能力:提效运行机制,增强其治理能力

体育社会组织要完善运行机制,以提高其治理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首先,完善民主化的决策机制。体育社会组织应设立大众参与议事的平台,并培育协商的民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议事制度,定期对大众和会员关心的问题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决策并解决。其次,提效组织执行机制。在沟通机制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与会员、大众等沟通的渠道和平台,使大众的诉求能及时得到应答;在整合机制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应增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其他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学校,以及文化、旅游等跨部门和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在保障机制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应进行项目创新、赛事形式创新等,并设置制度化的赛事体系、辅导员技术培训体系、裁判员考评体系等,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最后,在监督机制方面。在自律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活动开展情况、技术指导情况、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提高体育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在互律方面,体育社会组织之间应该加强联合,组建信息交流平台,并制定行业规范,以加强同类组织之间的互律,提高同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政府应该对体育社会组织严格执行年检、信息公开制度,同时对于星级评定和优秀评选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并将最终评估结果作为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依据,以加强组织自律。

5 结束语

体育社会组织是社会体育治理的内生性力量与社会性支撑,只有跨越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悖论,才能构建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生产的主体性地位,促进社会体育治理水平提升。体育社会组织过度行政化、娱乐化、营利化等悖论式呈现,需要通过拓空间、创条件、增能力等方法手段构建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地位,促使体育社会组织功能性要素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其公共性价值,才能构建社会体育建设的均衡性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友梅.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 唐文玉.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1(4):107.

[3] 谭安奎.公共性二十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

[4] 唐文玉.社会组织公共性:价值、内涵与生长[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3):165.

[5] 佐佐木毅,金泰昌.社会科学中的公私问题[M].刘荣,钱昕怡,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2012(4):126.

[7] 石晓天.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5(5):87.

[8] 王振海.社会组织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4.

[9] 孔繁森.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

[10] 陈斌.公共体育服务外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11] 刘国永,裴立新.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5.

[12] 王雪云,高芙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61-64.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行政化公共性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