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技术作为综合承载网应用的探讨

2018-04-12 11:45旭,徐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心层城域网接入网

赵 旭,徐 楠

(沈阳电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

1 IPRAN技术提出的背景

在3G、LTE、三网融合、FMC等形势下,固定通信、增值业务、高清视频及移动互联网等融合业务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的承载网络提出了全新挑战。基于IP的全移动解决方案正在成为电信网络发展和部署的热点。ALL IP构架涉及业务网、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IP化,网络正以“业务和技术”划分向“三网融合”转移。“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IP网络理念已经渗透网络的方方面面。

2 应用与研究

2.1 网络结构

相对于MSTP网络结构,IPRAN同样采用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三层结构。接入层负责接入末端业务,通常采用环形、链形和双上行组网。在实施操作中,各运营商采用环形和链形相结合结构较多。

优点:网络接入节点多,带宽压力小。汇聚层汇聚流量及端口,担当业务系统网关,全局流量灵活调度。多采用环形、口字形和MESH组网。特点:网络节点少,带宽压力大。核心层用来作为移动网业务的端到端电路仿真,端到端OAM管理和监控以及业务终结和处理。多采用口字形和MESH组网。特点是与移动网RNC/BSC同一机房,是连接传送网和RNC/BSC的桥梁。

建设初期可根据业务量情况,适当选择在核心汇聚层采用环形/口字形组网,随着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跟进,可将环形和口字形网络结构调整为MESH形,进一步还可以演进成,多链路TRUNK的MESH型网络。

2.2 网络建设

图1 

以电信为例,图中综合接入网是IPRAN新建部分,该方式核心汇聚层利旧IP城域网核心层坐位IPRAN 核心层,利旧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的SR设备搭建IPRAN汇聚层,新建IPRAN接入层作为综合接入网,选择可以向下兼容的IPRAN技术,动态二层/三层到边缘,满足综合业务承载。另外利旧电信现有二平面资源,新建可以向下兼容的IPRAN技术,动态二层/三层到边缘,也可满足综合业务承载。

以上两种方案城域网通过部署VPN+QoS能够满足基站业务安全性、可靠性、质量要求。优点是建网速度快,同时可节省海量站点配套成本(电源/光缆/机房)。

2.3 IPRAN与其他技术对比

根据业务需求发展结果来看:

表1 新型业务需求

随着分组业务、视频业务的兴起,业务对带宽的需求逐步增大,基于统计复用的包交换技术成为承载的核心技术。P2P的业务模型成为固定、移动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终端间可路由、可寻址将成为必然需求,因此要求承载网络必须具备强大的三层路由能力。同时,实时性业务、关键型业务对网络的QoS和可靠性要求严格,承载网络必须能够保障这些业务的承载要求,能够对业务和用户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以上不同种类的业务的不同要求,MSTP方案仅是端口级的IP化,二层静态点到点连接,电路交换带宽独占,无复用,适合于3G初期和中期的基站业务和L2专线业务的承载。PTN方案依托于MPLS-TP协议,本质是纯二层的技术,点到点连接,包交换带宽共享,统计复用,适合于2G/3G基站业务和专线业务承载。

路由器广泛应用于宽带城域网,天然具备二三层专线、IPTV组播等业务的承载能力,支持三层动静态路由协议,多点连接,包交换,带宽共享,统计复用,同时吸收基站承载的必要需求,满足综合承载的需要。

3 结束语

IPRAN以先进的技术优势,将在运营商面对ALL IP化变革和全业务竞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的推动城域网向统一、融合、扁平化的方向演进。随着标准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设备俄成熟度的日益完善,其大规模的应用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核心层城域网接入网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有线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面向FTTH业务的IP城域网优化改造设计
浅谈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规划和建设
电子信息接入网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之我见
IP城域网建设中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
光接入网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校园网核心层设计探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MSTP 技术推动城域网优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