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8-04-12 07:23椿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老龄老年人精神

胡 椿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31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6.7%。《“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例提升到17.8%左右。根据民政部、国家老龄办和有关专家预测,按目前的老龄化速度继续发展,到203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25%左右),到2050年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到205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全国老年人达到4.87亿(占比35%左右)!老龄化速度十分惊人,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不仅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基数大,而且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特点突出。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还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国情。2016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党的十九大报告6处提及老年人问题,将养老列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问题之一,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如此重视和强调应对老龄化问题,也可以看出中央对此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决心。应对和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多方面问题,其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意义十分重大。

一、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老年人是一个很庞大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增长不成同步比例,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的迫切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71条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都明确提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12个“老”字,其中“孝老、敬老”“老年人关爱服务”等都在强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多年来,总体上看,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我国老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重经济供养、物质生活保障,轻精神文化、心理健康和思想问题,不少老年人思想、心理问题突出。在笔者主持的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涉老课题)两次调研中,都发现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次(2012年)对昆明市和大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精神空虚者占48.03%,心理问题多者占51.97%,失落感明显者占47.60%,孤独感明显者占58.08%;还有46.21%的老年人“做任何事情都感到力不从心”,有47.16%的人认为“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太快,感到不能适应”,有21.09%的人认为“社会问题多,令人心烦”,有21.09%的人无缘无故地会和子女们发生矛盾、摩擦。虽然以上数据情况只是来自两个城市的调查,但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状况、精神状态由此可见一斑〔1〕。第二次(2017年)昆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思想心理状况不佳,感觉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太快,感到难以适应者占47.9%;感到孤独、寂寞和失落者为46.9%;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者为41.5%;感到烦躁,心情不好者占42.2%;有34.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2015年8月,我国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最大规模老龄国情调查)结果也显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加强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服务,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研究现状和问题

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常有必要加强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通过检索18年(2000年至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精神生活”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只有3项,可见立项研究的力度是很不够的。通过中国知网查询:题名含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搜索到43条结果,其中有25篇是论文集或报纸文章,只有4篇核心期刊论文;又查“老年人精神生活”,找到31条结果,其中有10篇为会议论文(论文集)或报纸文章,硕士论文5篇,没有核心期刊论文。由此可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文章很少,并且多为老年工作者的文章,比较粗浅。检索人大书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15年没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文章。书籍方面,目前笔者还没有发现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专著。又查阅中国老龄官方网站的“老龄研究”网页,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共上传573篇老龄问题研究文章(没有任何文章标题含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或“老年人精神生活”),其中专题讨论、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文章一篇都没有。由此看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经过查阅国外文献,就我们课题组视野所及,也没有发现关于“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专著或专题研究的文章。

从目前老年人方面的研究现状看,涉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相关文献资料中,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看法和建议。如李东光认为,老年人不但有物质方面的追求,还有精神文化和体现自我价值方面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的热切愿望。加快老年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2〕。郑永廷和罗姗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和改善后,人们就会提出更高的需要,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价值彰显,是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追求的必然趋势〔3〕。李喆提出了文化养老的观点:文化养老是一种新型福利待遇,是养老工作的新理念、新路径,是养老工作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递进和转型的现实需要〔4〕。陈勃认为,一直以来,解决老年问题的重点集中于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或医疗方面的基本保障,使得人口老龄化或老年问题的解决总是浮在表面,而进入不到更深的层次与水平〔5〕。曾小五和朱尧耿认为,老年人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才能、经验、高尚的品德和优良作风都是传世之宝。老年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道德维护力量,以自己的文化优势直接贡献于社会,在社会文化代际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关系中起到联络中心和子女的心理支持作用〔6〕。辜胜阻认为,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进行一定的制度安排,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7〕。

以上研究成果(包括限于篇幅未能列举的成果)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以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还没有系统、深入、全面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专论、专著,研究成果显得零散、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绝大多数文章比较粗浅;二是缺乏扎实、深入、细致、全面的实践状况调研成果;三是大多是些经验性、问题描述性、对策探讨性的研究,专业性深度研究很少,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有机结合的深度研究成果;四是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基本上还限于对一些文件、政策条文内容的解读和阐释,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显得不够全面、深入,创新性不足。

因此,认真梳理、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全面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进行扎实、深入、细致、全面的实证调研,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有机结合,进行深度研究,力求在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这是当前和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努力方向。

三、研究建议

笔者认为,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应该多学科融合,进行跨学科研究。要有哲学的理论支撑,要特别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视角来开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意识形态、精神文明、思想教育引导、灵魂塑造性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精神文化功能,以此为主要视角,兼用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就能够保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科学性。

我国老年人人口数字庞大,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需求与缺位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人们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还不全面,多数研究停留在狭隘、浅层次状态,高层次的“文化”被忽略,深层次的“精神”未引起重视。从家庭到社会都存在忽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社会发展,全面小康,必然包含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社会实践的需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工作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跟进。因此,必须针对现实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内涵、外延,特点,功能,类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针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作出客观、理性的回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既涉及老年人文化活动参与及精神慰藉,如老年教育、文化娱乐、健身、情感、心理关怀,精神关爱,安度晚年;也要深入到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认同、精神支柱、民族心理、文化认同、文化心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二是老年人的特点、价值,客观情况,主观能动性,自我认知、社会认识与评价研究。针对人们认识上、观念上存在的差异、模糊,甚至片面、混乱情况,加强研究,促进人们在这些方面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三是老年人基本情况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关因素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研究。如性别之分,民族差异,学历高低,年龄区分,自理与失能,贫困与富裕,空巢、孤寡,健康者与患病者,家庭养老者与机构养老者,以及经济基础、居住条件、与子女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均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对这些方面的差异性以及相关因素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关联性,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在这些方面,以往的一些调查和分析研究存在笼统、不具体、不细致深入的问题,因而研究成果缺乏具体性、严谨性、针对性,所得结论缺乏科学性,对指导实际工作缺乏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多因素、全方位具体分析研究,就能够保证研究成果的具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老年人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精神状态、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状况、主观幸福感研究。着力调查研究老年人思想、心理问题,探讨其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及社会适应、幸福感提升问题,提出加强其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策略和实践路径。

五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形态研究。如活动类型及方式,活动频次,参与情况;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休闲方式,老年教育、文化消费情况等。由于年龄、身体等种种原因,多数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不足,老年教育、文化消费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面都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求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对策建议。

六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如老年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开发,文化活动载体,舆论环境,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民间组织参与,组织管理,法制环境,政策措施,制度体制,服务体系,文化权益保障,绩效评价等。针对以上这些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或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办法措施。

七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责任主体或提供者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如党和政府相关责任者,子女、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敬老院(托养所),医护人员,保姆,公共文化服务其他提供者等相关情况。这些方面的责任主体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者的认识状况、职责分工及实际责任担当、协调配合情况等,都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

八是老年人对其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满意度,现实需求及未来期望,情感需求,精神文化消费观念调查研究。针对目前多数老年人对其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需求强烈且呈递增趋势,而家庭和社会供给不足、滞后的现实问题;针对老年人消费观念多元、多样,不少老年人消费观念与现实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

九是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及其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非常有必要加强实践调研和跨学科理论研究。《“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研究,加强国家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应对策略研究。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养老方面的民生短板和面临难题,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老龄事业发展的短板,更需要花大力气加强调查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实践调研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1〕胡椿.城市老年人思想、心理状况及老年人工作调查研究:以昆明市和大理市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3):53-58.

〔2〕李东光.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大繁荣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2):63-68.

〔3〕郑永廷,罗姗.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价值彰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3-8.

〔4〕李喆.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的新路径〔J〕.福州党校学报,2014(4):61-64.

〔5〕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8(6):89-94.

〔6〕曾小五,朱尧耿.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J〕.人口研究,2008(2):87-90.

〔7〕辜胜阻.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战略思考〔J〕.人民论坛,2014(S1):60-63.

猜你喜欢
老龄老年人精神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