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8-04-12 09:20洪柳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洪柳

摘 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力量。文章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解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性质,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其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提升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盛的源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3]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4],要求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5]。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6],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折算学分做了说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对接。同年,教育部宣布了200所高校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8]。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6所高校入围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9]。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密不可分。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高校深化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笔者以地方高校为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改革研究,以期不断完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性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到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在综合类、师范类、民族性、财经类、医科类、理工类等高校的管理學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教学院系开设。迄今,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桂林医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贺州学院、梧州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为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医科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设有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社会医疗保障方向、卫生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等,为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管理、研究及经营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见表1)。

四、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笔者对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特色。培养立足于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将国际区域合作、广西经济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融为一体,适合广西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发挥邻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学院每年都接收一定数量的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同时在本学科教学中注重地方治理国际比较、公共管理国际比较研究。校地合作特色鲜明。与南宁市城市管理局、百色市高速公路交通投资集团、天等县组织部、钦州市中马产业园、南宁市南晓镇、那马镇等共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共同培养学生。课程可分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学分所占百分比为28%,创新创业占2学分(见表2)。[10]

(二)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有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和社会医疗保障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具有初步的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医疗保障方向旨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医疗保障方面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政策与法规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读写能力;能在以社会医疗保险部门为主的各级各类社会保障管理与经办部门、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与医疗保险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及经营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比为1:1.84。创新创业学分3分(见表3)。[11]

(三)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扎实的公共管理和教育知识技能,能够在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类课程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育管理实习、自主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实践。实践课程学分所占百分比为31.9%。创新创业学分2分(见表4)。

(四)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晓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政学基础理论,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危机应对、沟通协调、文字处理等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培养掌握公共项目和绩效管理技能,面向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的紧缺人才。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集中性实践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创业设计与实践、创业计划综合实训、跨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课程学分所占百分比为33.8%。创新创业学分为20分(见表5)。

五、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分析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找到制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症结,对于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和规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步从外围、边缘状态向圆心聚向,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被高校重视起来。高校根据国家要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建设创业实习基地等,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例如,在就业与创业上,采取“丢车保帅”策略,大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不敢突破、不敢创新、不敢创造,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率仍在低位运作。

(二)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大学生理论知识充盈而实践能力薄弱,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以实习为主导,以体验式实施为特色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三)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我国高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虽然高校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简单、随意,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和创业环境,且学分占比较低。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仅占2个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匮乏,且必修课同质性强,大多由招生就业处、学生办公室开设。

当前,高校还未能充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高校创业教育意识薄弱,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系统的、制度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业资金有限、创业知识匮乏、实践经验不足等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高校未能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优势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法律政策的全方位的支持,创业环境清冷,创新创业平台不足,创业基地不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四)“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体验,其总体素质难以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此类教师应既能给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上的指导,又能与学生们一同分享自身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比赛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策略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

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理念创新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12]。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岗位接受者,更是岗位创造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

深化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卫生、公共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性,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

(三)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变革, 现代社會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各项实践教育活动、比赛等,让大学生在做中学,不断积累职业技能和实际经验,增强职业竞争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13]。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构成,通过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达到各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14]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与教师的执教水平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思维、丰富的商业管理知识、创业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进修学习、承担科技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实现。[15]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为了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2018-01-2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8-01-21.

[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8-01-21.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208/t20120801_140455.html,2018-01-21.

[5]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2018-01-21.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html,2018-01-21.

[7]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702/t20170216_296445.html,2018-01-21.

[8]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708/t20170802_310550.html,2018-01-21.

[9]中国网.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 41752399.htm,2018-01-21.

[10]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zgxy.gxun.edu.cn/info/1024/2754.htm,2018-01-21.

[11]广西医科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web2.gxmu.edu.cn/rwgl/article/1051.html,2018-01-21.

[12]刘献君,李培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4.

[13]唐毅谦,杨明娜,胡屹,彭长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33.

[14]王高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49.

[15]梅友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6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