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陈鹏:置之死地而后生

2018-04-12 09:21何凯旋
西湖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鹏海明威文学

何凯旋

陈鹏与我共同在鲁院学习四个月,之前我与他并不相识。四个月里也是后来剩下半个月时候开始说话。原因是我比他大一轮,他既是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又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足球踢得保持专业水准。身材自然挺拔,气质自然不凡,属于年轻有为又风华正茂一代楷模。所以退避三舍,恪守代际鸿沟不可逾越规矩,与我同代几位老兄喝酒睡觉,无所事事,醒来听说陈鹏组织起来“花儿”小组,郑重其事研讨文学,热烈争论至深夜,不在酒肆更不上茶楼,只以西瓜作为赏品。想一想其实是乏味的,文学早已终止于攀谈,当属于年轻有为的兴趣罢了。之后是去外国领事馆参观学习,陈鹏流利的外语交流,语惊四座成为美谈。似乎与我辈也无关系,也像文学的攀谈与我辈无关一样。其实,文学的热聊于我来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截止于90年代中期,正好是文学大好年代;后来风云突变,也就随波逐流,以职业心态泰然处之。不过听说班上一美女作家领事馆归来,于地铁上仰慕之情溢于言表。陈鹏当即问道:你对文学是怎样想的?美女同学回答道:写到哪算哪吧。陈鹏纠正道:不能这样想的。美女同学问道:那你怎样想的?陈鹏回答道:如果做不好,还不如死。

我听到这个毒誓暗自惊到骇然,这样的果决并以命相抵,这是要遭到报应的话!所以开始留意研讨会上他的发言,觉得充满激情,并多以外国文学书名与作家琅琅上口,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自己,便前去要来一篇小说学习。看后觉得处理当下乱象蛮有手段,尤其一个细节里忽然让莎朗·斯通从天而降,与记者陈果邂逅于云南边陲城乡接合部,鸡飞狗跳中出现超现实的一幕。自然生动,又恰到好处,起到了揭示当下荒谬真相的作用。这倒是我们可以交流的兴致所在,只是毕业临近,很快酒后大醉,苏醒后全作鸟兽散。我倒总是想到发这个郑重其事毒誓的同学。其实我们也都暗自里发下过这般的誓言,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其实说与不说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尽管你心里有但说出来是要兑现的,只怕是冥冥中会有因果的报应;再说文学这碗饭说到底还真是混不得的,就是真的拼出性命来也不一定混出一碗饭的,但终归不敢说出来者众多,所以不敢兑现者众多。我是唯一听到并见到为文学的好敢以毒誓方式说出来、并誓死以命相抵的人便是记者陈鹏先生。惴惴不安中,陈鹏邀我参加他的婚礼,我到底是没有去的,认为属于年轻人的幸福,提不起兴趣来不说,再说一旦参与其中,肥硕且木讷,反而大煞风景,不如唇红齿白喜气洋洋,更为自然得体。

陈鹏似乎没有计较,起码嘴上没有说出来,之后是电话里说想离开新华社云南分社,去《大家》杂志做主编,从而践行文学的理想。我的劝阻现实且功利,并且言辞刻薄,让他听来应该颇为不畅。我想还是良言苦口吧!反倒觉得坦然。好像他给许多人打去了电话,许多人都这样劝阻他,但他并不为之所动,到底还是辞去分社主任职务,去了需要自己筹款办刊的《大家》杂志社,果然朝着自己决绝的道路主动走了下去。但把刊物弄得风生水起,大大出乎众人的预料。并连续在丽江举办两届《大家》中国(国际) 当代文学论坛。我是应邀参加了活动,作为见证者被他卓越的组织能力带动起少有的好奇:一般说来写作者多是行动能力差,往往流于口头上的功夫,天花乱坠一番,作鸟兽散后没有了下文。主要是这样的大型活动发起到落实,事无巨细要亲力亲为,且邀请的先是国内著名作家,后来扩展到诺奖得主;稍有不慎,漏洞百出,留下笑柄,于文坛扩散开来,出力不讨好。出我预料,陈鹏西服革履、神情庄严地撑起来的场面典雅纯粹,颇具国际水准的论题有:个体与世界文学关系;汉学家把脉中国文学;出版人带来文学市场最新动态;当代著名作家与青年作家对传统经典以及先锋文学的梳理。視野辽阔,论题新颖,会场自然舒展,全然严肃端正的讨论,激发出来彼此心声,一时成为美谈。

只是接近尾声时候,他悄然地告诉大家自己得先行一步,但还是没有赶上儿子的降生,没有听到第一声啼哭带来初为人父的幸福,却早已取好孩子大名:陈小说,强加给了初到人世的儿子身上,让孩子时刻记住自己的所好,并携带终身,足见文学于他的重要,还要自己后代代代相传下去,这是怎样的残酷?亦或是怎样的灿烂?这样大型的文学活动在云南还有过两次,一次是有关诗歌方面的“大航海诗歌艺术汇”,一次是首届《大家》先锋新浪潮大奖颁奖,我的小说《图景》获奖,颁奖时间是2015年12月28月,距离他接手《大家》并与《大家》告别相隔不足两年时间,我于愕然中渐渐知道其中的缘由,大概是体制内人心的叵测与他的文学理想发生的必然冲突,最后将各种责难强加于他,并没有以他卓越的成绩作为考察的依据:这期间除了以上为刊物生存奔波操劳,陈鹏的文学创作应该说呈现出井喷之势头;在《当代》、《十月》、《青年文学》、《江南》、《北京文学》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并荣获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我读来觉得他技法日趋成熟,语言更为干净利落,并且呈现出来直逼本质的凌厉,揭示当下人心的莫测,怎样成为围困自我的牢笼,并以困兽犹斗的绝望走入荒诞迷途。

我知道,这是他如鲠在喉的艰难,自己独自咀嚼并咽下之后,促成汹涌且苦涩的胆汁,催生了凌厉的文学表达。只是这样的作品在何时写成的?这样繁重且压抑的日常还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动力?我始终感到不解,因为不解焕发出来久违的热情,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不安的忐忑,随时可能预想不到地爆发出来。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很快便是更为决绝更为迅捷地拂袖而去,前去创办国内第一家民营文学出版机构大益文学院,告别陈旧体制的约束,置身于彻底的身心自由中去?我留有余地地表示赞扬之余,其实是为大益茶业集团收留文学赤子行为而默默地祈祷,更为大益老总慧眼识珠举动击掌喝彩。后来我们相见于法国南方普尔斯小镇,薰衣草尚未绽放季节,大益老总讲述他少年时三个梦想之一,便是传道解惑著书立说。不谋而合的理想与抱负必然会诞生不可预测的未来,随后就有了《大益文学》的应运而生,每期厚达300多页,首发式在北京大益膳房举办。可谓茶道悠远,文学弥香。名人荟萃,济济一堂。陈鹏意气风发地当众宣布:在这个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的时代,《大益文学》以千字千元的稿费领全国之先,捍卫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的尊严。此时的他不见丝毫的倦怠,不见风霜雪雨落下的伤痕,依然西服革履,依然目光坚定地描绘出大益文学院更为壮阔的文学发展蓝图。这蓝图便是随后不久在法国南方普尔斯小镇举办的大益国际写作营,促成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走出国门。

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与陈鹏前往薰衣草之乡。第一次参加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中国四国作家组成的国际写作营。这次额外且奇异的机遇,叫我更加近距离了解到陈鹏的另一面,这一面也许能够说明他一系列文学活动,与惯常写作者只说不做行为的区别之所在。我们落脚于法国南方尼姆郊外普尔斯小镇的博贝隆中法交流协会,是法国已故艺术家帕特里克·博贝隆的私人庄园。生前这里名人汇集,墙壁上有新小说代表作家米歇尔·布托前来聚会时的照片。我们从国内乘飞机十个小时,后乘坐高铁与国外小说家相见。整个里程中陈鹏手不离书,书名依然是海明威小说精选集。我知道他是海明威小说铁杆拥趸,可以成段落地背诵下来,尤其是人物的对话令他着迷,百看不厌。当然更为着迷的还是海明威知行合一的历险经历,更是能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这时候猛然想起来他们其实都是相同的职业身份,海明威以加拿大某报记者身份常驻巴黎,亲身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投身意大利战场,并以此经历完成《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不朽名著。陈鹏以记者陈果为主人公,穿行于南国乱象丛生边陲小镇,完成的一系列怪诞夸张的小说佳作,不正是他近十年记者生涯的现实体验吗?

在普尔斯小镇写作营地,我无意间在阁楼上面看到陈鹏的写作姿态,竟然是在类似讲台的方寸之地站着完成的。我很是好奇,他笑着解释道:这是海明威生前写作的姿态。他表示既然要向大师学习,就要做得表里如一,一丝不苟。哪怕是写作的姿态,也要一模一样地临摹下来。这样自我苛刻地向大师学习的方式仅仅是开始,星期天是我们自由活动的假期,陈鹏叫上我继续他的朝圣之旅。先是乘坐尼姆至里昂的高铁,抵达巴黎,不进商场,不去塞纳河观光,径直奔往海明威青睐的巴尔扎克书店。曾几何时,这书店是世界文学青年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的乌托邦圣地。依然是旧时的模样,依然是暗淡的阁楼,依然是过道憋屈狭窄,灌顶的书架巍峨耸立,只见人头攒动,寸步难行。陈鹏买下海明威英文版小说集,捧书立于门前留影过后,继续奔往拉丁区勒穆瓦纳主教街74号,四楼便是海明威巴黎故居,只是几年前已经被美国商人购买下来,门窗长期关闭,只供仰望。走——他的情绪似乎没有受到丝毫的干扰,挥臂让我与他前往另一位文学大师故居——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一宿,欠下宿费,待发达后登门偿还,主人已经不记得区区小事,再三提醒回忆成为世界文坛佳话。陈鹏执意要在佳话里居住一宿,要亲自睡在马尔克斯睡过的床上,一夜无梦,醒来下起晨雨,冒雨前去寻早餐,路过卢森堡公园,停下来讲述1957年春天,也是这样阴雨连绵日子,加西亚·马尔克斯游荡巴黎街头,到了圣米歇尔大街上,看见海明威和他妻子玛丽·威尔希向着卢森堡公园方向走去。海明威大师已经五十八岁,步履依旧稳健,依旧朝气蓬勃。看到这位仰慕的文学巨匠,马尔克斯竟惑然觉得不知所措。他这时不过是个二十二岁的新闻记者,发表过短篇小说,得过小奖,但知名度甚微。除了对海明威表示由衷的钦佩,还能对他说什么呢?只能站在远处,两手凑成个喇叭形状放在嘴上,对着对面海明威大声叫喊道:“大师——你好!”听见这声叫喊,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用西班牙语回答道:“再见了,朋友!”讲述完毕,陈鹏又来回确定着方位。“没错,就是在这里!”他找到公园门口,跑过大街站在对面,隔着雨幕冲着这面高喊道:大师——你好!模仿马尔克斯当年模样,重新喊完一遍,跑过大街这面,对着公园门口方向又喊道:再见,朋友!然后对我连声询问道:两位大师肯定听到了!是不是?是不是?语气里充满兴奋和期待的忐忑,等待我给予肯定答案。我被他一连串跑来跑去的仪式弄得发蒙,竟然有这样的痴心,前来复制从前的神话,其意义何在?其作用何在?我有些惶惑不解,不知道应该说是还是不是,只是含糊地点点头,不禁有些发笑。力量——陈鹏已经不在意我的悄笑,举起拳头冲着天空,获得力量!

我如实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或许大家说只有电影里才有的情景,痴心者陈鹏确确实实这样完成着自己的仪式,并以这样的仪式表达对文学的敬重,我又一次联想到他发出来的那个毒誓,其实此刻他相信他们是活着的,相信他们和自己一样游荡于细雨霏霏的街头,接待着前来履行这般仪式的后辈。其实有些东西是不死的,比如誓言其实只要化作行动,并实心实意地去做,必然超越凡俗,超越时空,并具有神性的启示,从而获得前行的力量。

之后,我们在普尔斯小镇,他除了写作,就是晨跑,我只是跟着他后面溜达。不久他就没了身影,小镇上净是大狗的吠聲,个个壮硕熊健,看得有些慌张,站定了久久地等着他出现。他跑回来喊我去一处足球场,竟然是少年专用球场,陈鹏与整理草坪的教练用英语交谈后,很是专业地踢起了足球,得到教练竖起大拇指赞许。他以世界足球明星参与并掀起耳熟能详的足球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后来不断地发表在《北京文学》等重要期刊上,也许与我们这次的小镇足球经历有关?也许与后来我们前往马德里阿尔卡拉大学,谋划下一届大益写作营计划,先去这座城市的地标、现代足球标志的伯纳乌体育场,额头上裹上印有皇马图标的围巾,站立于空荡荡坐席间,左摇右晃完成另一项朝圣有关?总之这类小说别致且新颖,我宁愿肯定与他的这次旅行有关。从而,我更愿意想到他所有的行为,或轰轰烈烈或悄然无声,都是促成他写作的动力,唯独没有看到他闭门索居,冥思苦想,皓首穷经。他的小说都是有明确的线路,像他的行动有条不紊,明朗通透,又不同凡响,有很好的辨识度,其意义狭窄而又本质,直接逼入人的绝境,并在绝境中另辟蹊径地荒诞起来,只是这般的荒诞透彻而明亮,却不晦涩。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他屡屡将自己逼入绝境的现实写照,死而后生的绝地反击吗?只是我们看不到他感受到的荒诞不经,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背后的黑暗,只是他不说而已,却以小说来反省并揭示当下人心的荒诞罢了!

我们归来不久,猛然想起他的长篇小说《刀》(刊登于《十月》长篇增刊上),我没有看到,但我相信刀刃的锋利,必然是寒光闪闪,必然凛悬于当代的人心之上,并随时准备劈开欲望蒸腾的毒瘤,让脓血横流,从而医治我们内心的顽疾,让光明照彻进来。

(责任编辑:丁小宁)

猜你喜欢
陈鹏海明威文学
Comparing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spectral line splitting in visible spectroscopy diagnostics in the HL-2A tokamak
陈鹏
我们需要文学
涂布率在再造烟草综合品质中的重要性分析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