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研究价值、方向与保护实策的选取

2018-04-12 09:20张磊张乃禄杨秋生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

张磊 张乃禄 杨秋生

摘 要 传统村落的地位与价值越发的受到关注与重视,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思路也日渐明晰,然而具有典型特色的传统村落数量绝对值仍较小。如果要真正呈现中华大地乡村文明,就必须将各类典型与非典型传统村落作为合体研究。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特点各异,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并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以聊城市七一村为例,以实践形式探索如何选择研究角度、保护方向、保护内容、保护措施等,期望能够给其他类似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 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特点剖析;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54

传统村落的建村历史悠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一直没有较大变化,相比数量有限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传统村落规模最大并且动态传承着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最为完整、集中、真实地反映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

1 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研究价值

截至2017年7月,共有四批4 153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虽然这些数字不少,但在相对数量上,这些村庄只占到我国村庄总数量的0.2%。当下,我国正进入到城镇化高级阶段,对空间的需求、文化的追求更加多元,乡村的价值比以往更加重要,但这种重要性必须通过更多数量、更多类型、更多区域的传统村落共同发力才能够得以体现。因此,除了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这些村庄以外,更多类似阳谷县七一村的省级、市级的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的认定及保护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 非典型性传统村落研究方向

研究非典型性传统村落,要明确其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在符合基本共性的前提下再挖掘其非典型性特点特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研究村落外部空间环境对村落形成发展促进和制约;2)研究村落所处区域的产业基础与经济基础对村落形成的影响;3)研究村落居民性格气质特点对村落形成、发展格局的影响;4)研究区域特色文化、艺术在村落形成发展上的印记展现及其价值;5)确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方式方法。

3 七一村的实例表述

3.1 七一村基本情况概述

七一村位于山东省西部平原地区,京杭大运河河畔,属阳谷县七级镇辖区,距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市30 km。2014年,按照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物局、财政厅发布其基本村落范围为:北至望桥路,东至金马路,南抵南环路,西至滨河路。总面积约48.1 hm2,区域实际居住人口约2 500人。

3.2 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认定

七一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其基本的传统村落要素齐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成村历史悠久,一直延续存在;2)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3.3 非典型性特质研究

相对中国传统村庄择址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七一村与其他特色传统村落相比有着以下非典型性特点。

3.3.1 缺少中国传统风水择址思想的支撑

从堪舆到相术,中国传统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在村落选址、格局布设上都高度重视与外部山水格局的阴阳协调、映射对应。七一村地处鲁西平原,缺少寓意丰富的地形隆起和凹陷变化,少有风水遐想的空间。虽然紧依京杭运河,但运河的人工开挖属性和经济河道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人们对自然水体风水情怀的释放。

在现实历史建筑连续性存在短板的背景下,传统风水的缺失,又使得七一村缺少精神层面的寄托。

3.3.2村庄宗族观念影响少

村庄形态在聚合中呈现分离,南方村落注重宗族观念,空间形态上的祠堂宗庙数量远远多于北方,精神形态上的长街宴等宗族聚会活动也较北方丰富多彩。这就造成南方错落单体分离格局聚合、形式分离精神聚合的村落发展特点。1)单体分离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个性,格局聚合则有利于整体功能布局的展开。2)形式上分离有助于村落居民发挥个体才智,创造单体辉煌,而精神的聚合则长久保留了村落发展的潜力,而且个体才智辉煌产生的闪光点又跟随精神回归客观的注入到村落物质环境中,使的村落在保持固有传统特点的前提下又自我成长、更新和改变。

而以七一村为代表的北方平原村落,由于受到气候、地域特点的影响,第一产业内容单调、经济水平落后,村落居民在个人情感上注意个人拼搏与奋斗。在这些背景下,此类村落重视家族概念而非宗族,本门本户的家族在后期还会由于经济原因等分门另立的分列成若干小的家庭单元。这就形成了“单体聚合格局分散”“形式聚合精神分离”的村落结构。这种对比意义上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相对性,是承认其传统延续下的一种细节否定。

3.3.3 村落文化传承隐没

七一村紧依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而大运河这种线性穿接面域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宏观性,各类影响、引导都具有相当概括。从世界遗产的宏观概括到传统村落的具体描述,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难度,要在宏伟的区域文化中崭露头角表现出个体传承,难度更是不言而喻。

七一村距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30 km,聊城与七一村在地域环境、资源特色、文化传承、居民品行习惯方面具有高度的同质化,但是聊城的规模、体量、区域影响力都远远大于七一村,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比较层级上。在这种与高级别大体量的同质化对象的竞争中,七一村无法有效展现自身特色。

3.3.4 建筑特色不具有感官震撼力

七一村最鲜明的特色有两点,即鲁西乡土建筑艺术的繁荣和明清传统街铺聚落的繁荣。这两个特色本身在与其他建筑特色的横向比较中就缺乏感官竞争力。

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敦实低矮、灰墙黑瓦的鲁西建筑本身就缺少像徽派建筑那样明晰的色彩对比、轻盈流畅的建筑线条。北方传统开街的尺寸体量、商品种类也都没有南方街铺的自由、繁盛。这种基于父体依赖的特色展现本身就在第一感官上输给了其他村落,缺少机会争取更多的研究关注。

3.4 保护实策

3.4.1 对外围学科内容进行长期的系统研究

越是细化的内涵,解读越要从高处和外围进行渗入。而且需要长期介入和关注。在七一村传统村落研究中,笔者从三个方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开展基础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城乡建设活动研究,主要目的是进入到对应领域的研究节奏中来,探索基本的研究韵律;2)开展基于运河环境与人居行为的七一村边缘学术研究,主要目的是解析京杭运河对七一村生长延续的宏观因素。3)开展包含七一村在内的聊城市镇村体系規划研究,探索同质的聊城城区与市域范围内的乡村村落的影响关系,主要成果有2014年聊城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资助项目“聊城市域镇村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编号ZCD2014011)。

3.4.2 做出针对性强、涵盖范围广的专题规划

在充分的外围理论积累之后可以对七一村进行专题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确立整体性、原真性、可持续、分类保护的原则;2)详细的村落历史资源调查与分类;3)完善的规划措施;4)多方位的保证措施。

4 结语

非典型性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是特征不明显、现状基础破坏严重的村落。普遍意义上的保护原则、方针虽然有效,但要取得明显的保护效果,仍应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地理地貌特点、文脉遗存等情况,选择适合的角度、方法进行个体区分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秋生,孟庆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入[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0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保护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