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仪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校准方法探讨

2018-04-12 10:06唐晓续梅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准方法

唐晓 续梅

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血流变仪的检测参数对预防、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或疾病转归的临床意义,说明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成为诊治的重要依据。因为目前国家、各部委或地方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法规,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作者对血流变仪的计量性能指标及其校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血流变学检测;校准方法;粘度;剪切速率;携带污染率

中图分类号:TH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6-0198-02由于血液粘度与心脑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血流变仪的检测已越来越被医院及体检机构普遍使用达20余年。随着经济及科学的快速发展,血流变仪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以旋转式(锥-板式、圆筒式、双隙圆筒式)、毛细管式(压力传感器)两种类型为主流,但其基本检测原理是利用粘度法作为主要手段而设计的。临床检验的血样多属非牛顿流体,粘度是此类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也是血液健康与否的重要参数。血流变仪是检测血液有形成分及血浆的专用仪器,设立相关的技术规范成为必然。本文的校准方法不仅考虑了粘度值、剪切应力,同时还注明测试时的温度值。

1 临床意义

1.1 概述

血流变仪检测范围包括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血沉、红细胞变形、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正常状况下,血液是在一个“密闭”的动力系统内循环运行,心血管壁的结构和血液的组成是维持有机体内血液循环的共同基础。基层医院与预防机构通过临床观察与筛选统计,发现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异常或极度异常组,不久即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的预防组,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定期进行血流变仪的检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预报的重要指标,对早期预防和治疗以及疾病转归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即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该指标与血液粘液成正相关,血液粘液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多见于心脑血管病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稀薄,全血粘度低下,反映出机体有可能失血或贫血。(2)全血粘度: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互为因果,一般来说红细胞压积高,全血粘度同样高,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最主要的因素。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每小时的全血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全血粘度增高,提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3)血浆粘度:血浆粘液约占全血粘液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又一指标。其结果增高,致血流不畅,甚至阻断,与其高分子化合物(如血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糖类等有机物)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4)血液凝固性:是指血液由液体状转变为胶体状。通常发生在血管内膜损伤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纵横交错的细丝状聚合物,这一“搭桥”现象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血浆粘度成正相关。此现象出现与血栓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校准条件

2.1 环境条件

(1)供电电源:电压(220±22)V(交流);频率(50±1)Hz。(2)环境温度:20±10℃。(3)相对湿度:≤75%。(4)无强磁场干扰、无振动。

2.2 标准物质及其他设备

(1)标准物质(标准粘度液):校准用标准粘度液(以下简称标准液)应采用有证标准物质。保存于避光、密封的玻璃干燥器中,要求在有效期内的定值环境条件下,一次性使用。(2)可调移液器,测量范围(0.1~1)mL,允许误差±1.0%。(3)温度计,精度<0.1℃。

3 校准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3.1 粘度测量示值误差

按表1中列出的不同粘度范围,用2.2中(1)要求的标准液,对表1中不同粘度的标准液重复测量6次,分别取平均值;并按公式(2)计算在规定的剪切速率方式下粘度测量的示值误差,并应符合表1的要求。

(1)

(2)

式中:——标准物质第i次的测量值;

——标准物质的算术平均值,mPa·s;

——标准液的标称值,mPa·s;

——示值误差。

3.2 重复性

按公式(3)计算测量重复性及变异系统CV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

(3)

(4)

式中:——标准偏差;

CV——变异系数;

3.3 最小剪切应力

选用Ⅰ号标准液,按表1测量剪切速率分别为:为1s-1,2s-1,3s-1......10s-1时的粘度测量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取测量结果<3%,示值误差<5%时所对应的最小剪切速率值为最小剪切应力。按公式(5)计算最小剪切应力,应符合表2的要求。

(5)

式中:Bmin——最小剪切应力,mPa;

——标准液的标准粘度值,mPa·s;

——剪切速率,s-1。

3.4 携带污染率(适用于全自动流变仪)

按表3的要求,选取高、低值范围内的标准液各一种,用前充分混匀,按高值到低值的顺序,分别重复测量3次,测量值分别为(x1、x2、x3)和(y1、y2、y3)。按公式(6)计算携带污染率。

(6)

3.5 温度准确度

温度与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在公式中反映不出来,在给出某一物质粘度时必须注明其测定温度。仪器开机稳定后,在測量区中加入待测标准液,充分预温后,用精度不低于0.1温度计对液体进行测量,每间隔30s测定一次温度值,连续测试10min。

计算所有次温度值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平均值与设定温度值之差为温度准确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为温度波动,应符合表4的要求。

3.6 连续工作时间

开机稳定后测定表4范围内的样本4次,计算后3次算术平均值,将流变仪连续保持开机或待测状态8h,8h后再次测定上述样本4次,计算后3次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偏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

4 结果准确性控制

4.1 校准温度控制

使用的标准粘度液都是牛顿流体,对温度变化比较灵敏±0.5℃时,其中一些标准粘度液的粘度值偏差在±5%左右波动。校准时,粘度液的温度恒温在(20±0.5)℃范围内。

4.2 残留污物的影响

转子上附着有残留的污物,最好在清洗时用易挥发的丙酮、乙醇等有机物处理后,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备用。切忌用金属利器进行刮划转子及外筒(看仪器结构?)。

4.3 转子浸入标准粘度液深度的影响

其深浅直接影响扭力(仪器是此结构?)的大小,导致示值误差。

4.4 转子与转速选择不当产生的影响

采用刻度盘加指针(仪器是此结构?)的方式读取数值,其稳定性及读数偏差综合在一起,应有0.5格,读取数值偏小时,所引起的误差会在10%以上。

5 结语

目前国家、各主管部委、各地尚未出台有关该仪器的技术法规,为准确、规范地使用血流变仪,确保体检者及患者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和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本文从临床检测项目入手,详细概括了血流变仪在临床及体检机构使用的普遍性及各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说明开展仪器校准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针对仪器检测原理,设定了以粘度值、剪切应力,携带污染率、温度值等为主要项目的校准方法,为正确开展血流变仪的校准提供了依据,同时使现有血流变仪的检测数据无法溯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可在最大程度上为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仪器参数的在线血流变仪的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JJG 714-2012《血细胞分析仪》检定规程[S].

[2]JJF 1316-2011 《血液黏度计》校准规范[S].

[3]YY/T 1460-2016《血液流變仪》检定规程[S].

猜你喜欢
校准方法
浅谈电学计量中多功能校准器的校准方案
JJF(闽)1069—2015《电压互感器现场校验仪校准规范》解读
发射台自台监测系统的调幅度校准
浪涌信号发生器的校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