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2018-04-12 04:29黄谷凌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

摘要:优良家训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而家风家训教育正是连接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纽带。在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家风家训文化的挖掘传承,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家风家训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繁荣为条件。”家庭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主要的载体,优良家训家风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良家训家风教育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优良家训家风文化的挖掘传承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一、家训和家风

优良家训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者曾凡贞认为家训在宗族组织出现后产生,傅元琼和史为栋明确认为家训起源于商周时期。徐少锦和陈延斌在所著的《中国家训史》中认为家训产生于先秦,定型于两汉三国,成熟于魏晋至隋唐,繁荣于宋元,鼎盛到衰落的过程则在明清时期完成。学者刘江山认为家训指“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辞源》)。主要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也包括兄姐对弟妹的告诫,夫妻之间的嘱托,以及后辈贤达对长辈、弟妹对兄姐的希望、要求。其文字记录包括家规、家法、家诫、家风、家礼、家道和遗训等。笔者认为家风和家训两者的关系如下:家风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无声无息却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沉浸在其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它的影响;家训,往往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它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警示教育后人的话,它是家风的提炼和缩影。换而言之,家训是家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家风是一个家族的家训长期教化形成的结果。家风和家训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的文化。

二、培育优良家风和家训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優良家训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二)、优良家训家风是中华民族道德理想载体。优良家训家风跟现代社会深度融合,用优良家训家风蕴含的传统美德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充分发挥独特价值和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教育。文化认同既可以是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又可以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手段。[7]优良家风和家训中蕴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和教育方式也是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的重要方式。

三、优秀家风家训文化的教育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2014 年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个人的德由家庭作为最基础的单位来塑造,而国家的德和社会的德则需要高校社会的参与,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需要家庭和高校的共同教育。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家风家训是一种文化,根植与每个时代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剔除不和时宜的家训文化,增加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是家风建设的第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个公民的价值追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统一的,互相通融的。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权威型、感染性、及时性和连续性,优良家风的建设和优秀的家训文化能成为阐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桥梁与纽带,能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培育优良家风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借鉴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推动高校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家训文化流传已千年,且依然富有生命力。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以家训家风为家庭教育的基点来管理国家。同样最为教育的基本单位高校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借鉴家训的教育方式。

1、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教育的手段,体现感染性、经常性的教育特点。除了学习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外,,以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教师和学生的层面开展优秀家训和家风小故事的征集活动。通过活动让所有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反思核心价值观的在家庭中的传承和挖掘。开展人文行走活动,通过走访名人故居的方式了解历史,传承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邀请文人专家开班文化讲座,比如故宫博物院馆长单霁翔先生,通过了解故宫和文物的故事,了解历史,树立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开展征文、调研活动,鼓励师生开展总结凝练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活动宣传,扩大受众范围,加大活动效果。

2、融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体现浸润性的教育特点。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景观中,将师生浸润其中。笔者所在的学院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融入景观墙上,成为一道特殊的校园景观,并入选校园十大景观做成明信片,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3、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党员的党性教育。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过程。因为作为教育者教师本身的一言一行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教导过程。通过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营造良好的氛围。

4、与时俱进,善用新媒体,扩大教育受众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用大学生喜欢的交互媒体,如微博、微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生生活,潜移默化的产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凡贞.中国传统家训起源探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

[2]傅元琼,史为栋.商书·盘庚上与家训的起源[J].安徽文学,2008,(3).

[3]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刘江山.家训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5]刘先春,刘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6]李韧.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N].光明日报,2014-5-17.

[7]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106-109.

[8]林桂兰.基于家训文化视角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作者简介:黄谷凌,女,82~2,杭州,汉,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