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于项目开发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2018-04-15 18:27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资源互联网+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 娟

一、C#程序设计概述

C#程序设计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通用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简易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为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1]。该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本专业学生是否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备软件开发技能的重要课程[3]。怎样使这门课程学习的更好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当前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主要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而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实例步骤进行验证性上机实践[2]。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接受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固化的模仿教师的程序,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兴趣,更缺乏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三、“互联网+”时代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通过类似科学研究与实践,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的[4]。在学习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开发技术以完成项目。从而使学生锻炼了编程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编程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依据国家行业执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行业专业技术标准,结合软件开发岗位所需的相关能力要求,从职业行动领域出发,针对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以应用性为目的,经过专业调研,将教学内容确定为两个独立的项目,分别是餐厅点餐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

通过项目贯穿各个章节,采用模块化、工作任务的思路开发项目,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讲解各个相关知识点。将项目分解成任务,每个任务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讲解。

1.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

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开发项目为主线,通过完成任务,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一体化。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是完整的生活场景。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被嵌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逐步掌握C#程序设计的运用。

2.按照情境设计教学组织,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在每一个项目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与生活情境的对接。通过做中教,做中学,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

1.使用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基于项目开发的C#程序设计》。

2.在教学过程中,下载含微课、节选与课程内容相应的视频、动画、图片、PPT、文档等资料。

3.充实得实平台C#程序设计的网络教学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积累教学资源,争取同步完成课程资源的上传工作。学生能使用平台资源,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4.根据两个项目,布置另外两个大型项目化作业:电子相册、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三)课程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6年C#程序设计建成院级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已初见规模,已经开发了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案、课件、电子教材、微课、习题等课程基本资源;辅教助学功能日渐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利用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得实平台),上传网络教学资源,每一名学生均可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课程网站进行预习、复习、做作业,测验等自主学习和训练,利用平台在线答疑、在线交流、作业提交、作业批改等功能,实现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营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为学生自主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下改革传统的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和情境教学方法,实施形成性考核,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合理运用学校得实数字化教学平台《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安排内容、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主要由教师通过推送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在线浏览网络教程资源等进行预习和复习来自主完成。

(2)网络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微课、慕课等学习平台上不局限于教学课件、习题解答、试题库,而且还有很多经典的C#案例、项目实训案例。教师通过得实数字化信息平台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同时通过管理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3)上机练习:上机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自主训练,教师辅导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了理论知识。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加大平时成绩比重。考核内容由知识体系转向应用能力,由应用能力转化为学生素养,强化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综合测试。最终成绩=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网络作业,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笔试考核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发展,C#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编程语言,实践性和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针对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本文引领学科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实践表明,本文中谈及的改革尝试已经初见成效,激发了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王雅坤.“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高专学生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7.

[2]吴小玲.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7.

[3]胡文君,肖宝.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案例驱动+微项目导向”模式[J].钦州学院学报,2018.

[4]李丽慧,蒋良卫.项目驱动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班为例[J].科技视界,2017.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教学资源互联网+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