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地勘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考

2018-04-15 20:18
地下水 2018年6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矿山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和经济增速的放缓,环境问题对地勘经济发展之影响逐渐显现,矿业开发和地质勘探投资逐年减少,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环境保护与地勘经济的协同发展是社会思考的主要问题,以下从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来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地勘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国初期,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亟待解决。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在出访苏联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题词:“开发矿业”。随后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各省成立地质局,为经济发展寻找矿产资源,地质队被誉为城市的开路先锋。因此,因矿而兴的城市一个接一个的成立,在甘肃省因矿而建的城市就有四处,镍都-金昌市、铜城-白银市、钢城-嘉峪关市、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而每一座矿业城市的历史,都经历了发现与开发的过程,此为地勘单位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大部分地勘队伍只重视勘探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1985-1998年是地质队伍改革的探索时期,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外从事一定量的社会地质工作,由于投入经费的不足,环境保护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矿山开采过程中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后,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从传统地质工作转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地质工作;从以资源保障为主的地质工作转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地质工作。在此阶段,虽然在矿产资源的开发阶段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了认识,在市场经济中,地勘单位作为地质勘查项目协作者,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在投资方,地勘单位只有建议权,但一些矿山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较少,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2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以2002年温家宝总理讲话为契机,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加强地质工作管理的通知、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等重要文件,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9年地质找矿发展改革大讨论,商业性地质工作迎来了“地质黄金十年期”,社会投资增高,有些企业转行,将资金投向了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上,对环境保护造成更大的压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地勘行业的发展,无论是找矿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无疑对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金属矿藏的开采利用,会造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在对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挖掘过程中,容易造成滑坡与塌陷。近年来,部分地区雾霾、空气污染指数较高,都与环境保护有关。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粗放式的掠夺开采,统筹规划欠缺,开采工艺落后,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甚至诱发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所有这一切自然灾害,不能说都是因为矿业开发而导致,但违背自然规律,没有节制的开采,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资源价值规律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经济转型升级,为地勘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矿业形势的下行,地勘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递减,加之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政府限制和利益驱动等综合因素,造成大量矿山关闭,新建矿山困难重重。但这些不利因素和经济转型升级,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八大以来,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中央财政资金已明确退出矿产勘查领域,公益性地质工作将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承担主体,私营矿山因行业的不景气和严厉的环保政策逐渐退出。国家加大了与民生有关的地质工作的财政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围绕保护环境和环境治理的地质勘查工作逐步增长。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不可能将所有矿山悉数关闭,但也不能延续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要保护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然后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控制污染。地勘单位在这方面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重新确定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诸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等应当抓住时机,把握其中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队伍结构调整,认真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政策,把服务社会、服务政府作为地质研究的主方向,结合当前形势努力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地勘单位的服务功能,以自身的专业优势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协助地方政府对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帮助当地政府、矿山企业提出环保治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从过去单一的地质找矿找水延伸到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转型和提升,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都可以发挥地勘行业的专业优势。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勘探设备和技术工艺,从根本上解决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扰动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创建和实现资源、资本、技术无缝对接的平台。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2017年9月1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补齐城市律师网发展的地质工作短板,到2020年完成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到2025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以地质工作推动城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上政策的出台为地勘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又一次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空间。

4加强勘查过程管理,促进环境保护与地勘经济协同发展

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青藏铁路建设项目为例,青藏铁路在建设初期,铁路建设部门就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的项目,体现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及环评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的原则。为了恢复铁路用地上的植被,科研人员开展了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与再造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使植物试种成活率达70%以上,比自然成活率高一倍多。这些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无论勘查单位还是矿山企业都要将环保问题置于首位,将环境恢复治理及保护作为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来评价。在圈定的勘查范围内要尽量保留和保护好原有的草皮和植被,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回填,并将上面的草皮、植被重新覆盖,尽量恢复原貌;在营地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开草场较好的地段,避免破坏;建设集中垃圾堆放点,定期清理、掩埋。车辆行驶尽量沿固定路线行驶,严禁随意碾压草场。营地搬迁,要进行撤场清理工作,生活垃圾掩埋,活动板房帐篷搭建过程中形成的痕迹尽量恢复原状。

在传统的地质勘查过程中,探矿工程的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槽(坑)探工程施工、钻探的钻井基台修建、通行道路修建和物资设备搬迁、泥浆等废液等。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钻代槽(坑)”,减少槽(坑)探对植被的破坏。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实现“一基多孔、一孔多支、一孔多用”,减少基台修建和搬迁次数。采用环保泥浆以及对废浆进行无公害处理大大降低勘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地勘单位在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中,降低了勘查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地勘经济发展的共赢。

5 加强监管力度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尽快形成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开发新格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以环境作为代价,为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往往也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随意排放污染物及滥用资源,政府为促进GDP增长也忽略了政府对环境的责任,对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强,忽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部门要用绿色勘查标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活动,充分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制定有利于促进绿色勘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制度保障生态平衡,坚持“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切实纳入地勘项目全过程。自2018年1月1日起,环保税的开征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将以立法形式确认固化,也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地勘单位在实施地质勘查过程中,主动向企业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恢复治理方案。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地勘行业管理职责,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地质勘查行业准入,引导、监督和检查地质勘查单位实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环境保护,运用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多项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美丽中国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都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政策方向。报告中明确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这意味着, 管理将更加规范、严格。

6 结语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方式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地勘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更是息息相关。地勘单位在实施地质项目的初期,首先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将绿色环保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地质经济的转型升级。地质勘查项目从立项审查、设计编制到项目实施、工程验收等一系列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范,提出环保措施和实施方案,实现并且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针对建设绿色矿山和生态环境监管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成果评估办法,在考核中列入土地毁损度、植被覆盖度、生态恢复治理率等质量指标和大气、水、固废处理等要素指标。

要强化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勘查人员、以及监理单位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环保的培训教育,针对建设绿色矿山和生态环境监管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成果评估办法,在考核中列入土地毁损度、植被覆盖度、生态恢复治理率等质量指标和大气、水、固废处理等要素指标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将“环保勘查”与“绿色矿业”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勘查矿山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