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圃及诗仙堂园林建筑对比 探讨中日文人园林建筑的异同

2018-04-16 07:30何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诗仙庭院

何芳

1 时代背景对比

中国起于商代,日本是从飞鸟时代开始,两国都各自发展出了园林建筑,这样一种通过在有限的用地空间里组织类自然的空间体验的住宅布置形式。可以说两国的园林建筑文化都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艺圃和诗仙堂开始建造的从16世纪到17世纪这个阶段,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日本的园林建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比如奈良时代的池庭,同我们今天所常见的日本庭院的池的形状“自然风形式”非常相近了[3]。而文人园林建筑作为自然式风景园林建筑的一个分支,有别于皇家园林建筑的复杂与庄重,自有其独特的趣味性及艺术价值。

2 地理位置对比

艺圃位于今上海西面的苏州,明朝后期,苏州就已经是人口众多的都市了,到16世纪末期,整个苏州有大约848km2的面积以及50万左右的人口聚集。苏州的教育文化特别的发达,所以从这里出了非常多的仕官,也同时包含了大量的退官者,这种独立的文人仕官文化也为文人私家园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日本京都,是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都市,位于日本列岛最中央位置的京都府是仿照中国唐长安规划建造的一个城市,总面积828km2,与苏州的面积非常接近。

两城市无论从人口到面积,还是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说都是极其相近的,同时也说明了文人园林建筑的出现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士大夫文化仍是作为这一园林引导性的主流[1]。而随着园林建筑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两座城市这种相近的人文雅士气质。

3 历史沿革对比

艺圃: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任按察司副使的袁祖庚被诬告,于是辞职返回自家——苏州府长洲县修建了艺圃的前身“醉颍堂”。袁祖庚死后三十年,万历末年,文震孟购得“醉颍堂”,改名为“药圃”。清顺治十六年年末(1659年),姜埰经友人介绍,购入“药圃”,将其改名为“颐圃”,其二儿将“颐圃”又更名为“艺圃”。姜氏之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商人吴斌将艺圃收入囊肿。道光三年(1923年)艺圃被吴传所有。道光十九年(1839年),丝绸商人胡寿康同张如松为创建同业会馆购入艺圃。这个时期最大的改变就是“博雅堂”被“延光閣”所替代,“药圃”时期所有的房前有庭院,庭院南面为大面积水池的递进式空间格局就此完全改变了。

诗仙堂:诗仙堂是宽永18年(1641年)德川家的家臣石川丈山为了归隐生活所建造的园林住所。所谓“诗仙堂”名字的由来,是受当时中国最有名的36位诗人的影响所作。石川丈山90岁去世之前都一直以诗为乐,生活在此。石川死后,石川的养子石川半助将此宅赠与平岩仙桂。平岩仙桂去世后,天野弥五右卫门、石谷五右卫门两人商议将此地转让给浪士三好安宅。安宅死后并无留下遗言,便由其交好祖严借住,后祖严搬往远州,他的弟子云性后便一直住在此。后弹尼浅山搬入此宅。同时他也大量的修缮了诗仙堂的建筑。浅山死后的宽延二年十月,其弟子灯宗继承了诗仙堂,灯宗将此处变成了一座寺院建筑。在这之后又经真教、泰良、泰林等多位僧人的异主,明治二十七年诗仙堂经过了一次较大范围的修缮。

通过对两座园林的历史脉络梳理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两种不同文明类型下对一座园林,对园林里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截然不同的影响。商业文明更加发达的中国,艺圃的更迭更多的是通过买卖购入的形式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和替换,同时由于所持有人前后并与除交易以外更多的联系,艺圃无论从命名到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大幅度的变化。对比诗仙堂,后者就明显变动要相对柔和的多,因为前后继承者大多是相传或赠与或多或少有着情感上的联系,除了在使用功能上有过一次大的变动以外,诗仙堂几乎完好的保留了其历史风貌,甚至连其名也是一以贯之的,即便是在建筑有更新,也更多的是从修缮的角度进行的,并无大面积的拆改重建。两种不同的园林境遇对应两种不用的社会体系,从而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建筑作为时代的参照物的这一鲜活的历史属性。

4 建筑单体对比

艺圃:艺圃的建筑更注重通过窗格图案的不同组合达到丰富建筑趣味性以及体现某种寓意和追求的作用,建筑内部的房间分隔讲究对称的布局以及通过字画等具有鲜明文人气息的构建,体现出屋主淡雅、高远的生活追求。江南园林,多白粉墙[2]。建筑材质方面受制于当时的建造技术以及固有建造传统的影响,建筑多以木构、灰瓦、白墙为主,建筑内部空间宽阔高大,适合于当时中国各种家具的尺寸,扇形门的应用,让建筑与园林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得穿越建筑内外的空间更加通透。

诗仙堂:很明显可以感觉的到诗仙堂的建筑更加的古朴和纯粹,建筑材质上也多采用木材和灰瓦,围墙大多采用土墙或石砌墙。建筑的高度上也相对于艺圃的建筑矮了不少,尤其是再加上日本的箭镞地面普遍会抬高成榻榻米的形式,所以就更显得整个建筑低矮,当然这也与日本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并没有什么高大家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如我们最常见的日本建筑一样,诗仙堂的门多采用推拉门,不过效果上同艺圃的扇形门一样,具有根据不同时节,调节室内外空间联系的作用。诗仙堂的内部装饰更加的简朴和自然,并留有佛教的部分装饰痕迹。

通过对艺圃和诗仙堂建筑单体的对比,可以得出建造工艺和生活习惯可以很大程度的作用在最终的建筑形态上这样的结论。但是虽然二者在建筑形态上有较大差异,但东方建筑的内核,比如通透的空间,自然的选材,注重建筑在平面上的展开而不是更加的高耸等这些方面,二者间具有相当的类似性。

5 园林布置对比

参照《日本庭院的特质》中对行率的分析手法,从形率比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同样紧凑的用地上,相对于更注重建筑的排布的苏州艺圃来说,京都的诗仙堂更注重对山林之中的建筑庭院环境的塑造,而无论是对比与艺圃,或是日本回游式庭院空间的大面积池水组织来说,诗仙堂的用水是很精致的,也许是理水环境条件的限制,也许是建造者更希望表达一种山间小溪的感觉。简单来说两庭院最大的不同就是艺圃是一个庭院空间在建筑间穿插的空间组织形态。而诗仙堂是建筑组织在庭院中的布置模式。

6 空间组织对比

两园林的主要园林景观都是位于建筑的南边,但是不同的是,艺圃的入口在东南部,而诗的入口在用地的北部以上我们入口到庭院内部。按照主要的人流移动路线,笔者将重要的动线节点24个,在主要的节点上,对两庭院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

图1 

图2 

通过以上的分析图我们可以得出两庭院空间组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入口处,艺圃的门更大,但空间上确是三面围合式的。诗仙堂的门虽然小,却是开敞式的。

(2)进入主要建筑园林空间的前端通路部分,艺圃通过两侧的高墙强调了空间的狭长,此段空间狭长且没有高低变化,通过几道门和墙上偶尔出现的装饰窗来打破狭长空间的无趣味性。而诗仙堂的入门就是一点向上的台阶,同时通路两旁也是通过竹林强调空间的狭长,这点与艺圃是类似的处理手法。

(3)艺圃的空间变化丰富,由建筑和连廊为成了各个小庭院,人的移动不断地在明亮的庭院、昏暗的内廊和半明亮的建筑屋檐下切换。诗仙堂的建筑是一个整体,从玄关到建筑内部,通过建筑外廊来到方丈亭就可看到主景观了,再穿过另一道外廊,就可以进入主园林景观了。

(4)艺圃的主水景景观开阔,从西边的连廊可以一直沿着池水边缘到达南部的假山,假山上道路错综复杂,高低变化丰富。是园内最活泼的空间部分。诗仙堂进入主庭院后首先是一段像下的楼梯,下了楼梯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艺与诗最大的不同是,艺是不断上升的空间,诗是不断下沉的空间。

总的来说,艺圃的园林和建筑互相交叉配置,建筑和园林并不互相独立存在,而是被互相划分,园林主要以围墙确定内外边界,园内也并无高大树木,整体开放、明亮。诗仙堂对比艺圃,给人的感觉更趋近于深山之中的体验,建筑如被之余山中,尽量弱化建筑的存在,同时无论是从植物的选择和土石的配置上,诗都尽量还原自然本来的样貌。园四周被高大树木围绕,划分内外空间。相对于艺圃来说更加的封闭,如同另一个宇宙一样的感觉。

图3 

[1]顾 凯.明代江南园林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1,15.

[2]童 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6,27.

[3]岡田憲久.日本の庭ことはじめ[M].东京:TOTO 出版社,2008:194,14.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诗仙庭院
回到庭院
和李杜合影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庭院
入川行吟(通韵)
庭院中的童年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诗仙李白的归宿
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