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

2018-04-16 07:11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薛亚瑞
电子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元器件产品质量工序

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薛亚瑞

0 导言

近年来华为手机异军突起,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智能手机的主流品牌。华为是如何超越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品牌的呢?技术质量取胜!其中质量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没有优良的品质,产品不会赢得市场认可。可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本文从电子产品研制生产的四大阶段,剖析形成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控制产品质量的要素。

1 方案设计阶段

1.1 确定研制任务阶段

新产品研发初期应拟制研制任务书,据市场需求、产品行业发展等信息下达开发计划;或应顾客要求,签订新品开发技术协议。开发计划或协议中应明确产品需达到的功能性能质量指标,以及可靠性、安全性、生产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电磁兼容等要求,还有成本控制、研制周期、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产品开发的指导性、约束性顶层文件,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总体要求。

1.2 设计方案论证阶段

明确开发计划后,设计人员需收集相关信息,初步提出多套方案。开展方案论证,对新产品的用途、功能性能指标、质量要求、同类产品硬件软件方案对比、初步优选方案、生产可行性、关键技术、外购外协件的保证、成本控制等进行充分论证等。形成的方案报告应包含整机电路方案、结构方案、软件方案。方案需进行讨论评审,评审由行业专家,以及单位研发部门、工艺部门、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等相关人员参加把关,必要时邀请顾客参加。确保方案可靠可行,技术领先,形成的产品质量优良。评审应包含以下要点:1)各方案的优点和最终方案的选择理由,软件、硬件的设计要求;2)方案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3)性能指标满足任务书的情况;4)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5)新技术的采用;6)关键技术;7)设计的继承性;8)软件需求分析、设计。严谨、专业的方案评审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方案阶段应规避市场已有产品的缺陷、继承成熟产品的优点,采用的新技术要经过验证,在评审中应能发现方案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产品的质量水平在方案阶段就开始形成,到设计定型时,产品的固有的最高质量水平已确定;后续的生产只能最大程度地控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而无法提升设计定型产品固有的质量水平生产、检验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产品设计开发的不足。可以说,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是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

2 样机生产阶段

2.1 原理图纸设计

方案确定,项目师提出电路、软件以及结构要求,相关设计师进行产品相关部分的详细设计。

a)进行产品电路图设计绘制;选择最佳电路模块组成总电路,绘制完成电路图。完成电子元器件选型,这很重要,任何一个元器件型号选取不当,都会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选型时充分考虑器件参数冗余设计,依据元器件在产品中的工作情况,全面分析其所承受的电应力、温度应力、湿热应力、振动应力、安装应力、电磁环境应力以及功耗等因素,选取所有参数都能充分满足需求的元器件。依据电路图设计绘制PCB,先期进行电路仿真,优化PCB的设计。期间要贯彻PCB设计的注意事项,如各种地线的隔离、大功耗器件与其他器件的隔离、高频电路部分的屏蔽等。

b)同步进行结构图设计绘制,完成结构件的材料选型,结构件的设计选型同样要考虑冗余设计,考虑产品形成时,结构件在产品中的安装使用情况,分析其经受的各种应力,尤其要求关注其安装应力和振动应力,选取合适的材料。涉及外观、造型和标识内容,要研究市场需求,反复比较优化。

c)同时展开软件设计。根据产品需具备的功能性能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确定产品内部需求和对外接口要求,建立软件的体系结构;进行软件单元设计,完成软件单元的集成,进行软件单元和集成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完善软件设计,再测试通过后,对软件进行评审,落实评审意见。

在完成电路图设计、PCB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后,需经过有丰富产品设计经验专家的校对、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这环节不可忽视,专业的旁观者往往看的更清楚,是帮助设计师消除错误、提高和优化设计的良方。对有疑问的地方,应进行充分比较讨论。最后要进行详细设计的评审,凝聚集体智慧,全面评估设计质量,消除设计中隐含的短板。设计师落实评审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提高设计,评审是高质量产品的有力保障。形成原材料元器件清单,以及原材料元器件相应的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应正确、准确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确保按标准验收,能将不合格品拒之门外。

2.2 样机生产

依据样机详细设计文件,制造PCB、结构零件、采购外购件、协议件;同时编制指导生产、验收的图纸文件。对编制的文件组织专家评审,重点关注:技术文件是否准确、全面、具有可操作性。图纸文件是最终生产制造出优质产品的基本保障之一。样机生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依据验收标准对外购原材料、元器件以及定制件进行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才能入库。对不合格品要采取纠正措施或报废处理,落实纠正措施的再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2)依据零件图纸文件,生产零件,进行检验,确保合格,才放行。3)依据工艺技术文件装配元件板(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的PCB),生产组装由若干零件组成的部件,对元件板进行测试和调试,对元件板和部件进行检验,确保所有部件合格后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完成整机产品的装配合拢。4)整机通电检查烧写软件、调测。调试结束,依据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试验。5)质量部门按照检验标准进行验收,完成所有指标的测试,并进行规定项目的试验。6)检验合格证后,进行样机生产评审,逐一核对生产制造中,因操作人员、生产制造设备、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以及整机、生产环境、制造测试方法等因素造成的问题,问题应归零,措施需落实在文件中,确保后续生产中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设计师应全程跟踪生产过程,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较大的改动应进行方案论证评审。如果电路、结构有较大改动,应重新生产样机。样机生产能充分检验设计图纸文件的质量水平,设样机完成,计师应完善设计文件,做到文件与实际生产一致,产品与文件图纸一致。

3 小批量生产阶段

大多电子产品电路构成复杂,包含成千上万的电子元器件。当不同元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产品时,每一部产品上的元器件都有一定的与众不同的特性。虽然有冗余设计,让每一个元器件都满足产品需求,但不可能考虑的很周全。通过增加样本数,也就是小批量试制,样机数量较大时,隐藏的普遍性的问题基本会浮出水面。所以小批量生产是有效验证设计、暴露问题的好办法。

小批量试制对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文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制造测试试验方法、生产环境等进行全面考核,能基本反映出产品技术质量的总体水平,也能全面暴露设计中隐含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批量生产中暴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改动较大应评审。改进设计后,产品质量应基本达到设计的最高要求。小批量试制产品100%合格后,应供顾客使用,通过第三方使用验证,对产品的功能性能以及质量等进行顾客验证,及时分析顾客反馈意见,必要时对产品按顾客要求改进,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同时将改进落实到设计文件中。最后进行小批量试制评审,评审专家应包含顾客代表。落实纠正措施,各项问题归零闭环。

4 大批量生产阶段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机、料、法、环及生产指导文件等经过考核修正后,后续产品质量将基本得到有效保证,可进行大批量生产。为保证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文件控制:大批量生产应确保指导生产的文件是唯一的、正确的、可操作的、经过批准的。确需进行设计更改的文件,必须经过评审,进行校对、审核、会签和批准。文件是生产的纲领,也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

(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产品是经过不同生产工序的加工形成的,不同生产工序对产品质量特性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需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工序检验点,控制产品的质量,对形成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进行检验,尤其是产品特殊、关键特性形成的工序,必须设置检验点。对该工序生产的产品进行100%检验,以验证本道工序所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文件的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可以说检验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工序检验,复杂产品很难有优良的质量。工序检验人员应熟悉本工序的文件,熟练使用本工序检验用仪器、仪表以及工装等,对本工序形成的产品质量特性完全了解,掌握不合格产品的特征属性。发现不合格品,应作出标识,并隔离,跟踪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对采取纠正措施后的不合格品,要进行再次检验,合格后才能放行。

(3)最终产品检验:产品经生产最后工序后,提交质量部门验收。最终检验点很关键,是保证交付顾客产品质量合格的最后一道关卡,该检验点的检验人员应非常熟悉产品整体性能指标以及质量特征,对上游工序形成的产品质量也应有足够的认识,能够关注重点、难点,同时不放过文件规定的任何指标要求,能够将不合格品剔除出去,确保交付顾客的产品是符合文件的、合格的产品。

猜你喜欢
元器件产品质量工序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