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温气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018-04-16 11:31展西国田洪根
低温与特气 2018年4期
关键词:气瓶特种设备附件

王 健,展西国,田洪根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泰安分院,山东 泰安 佛光路 306号 271000)

0 引 言

低温气瓶是一种承载一定压力、温度,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随着气体工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气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气瓶盛装的工业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以及可能发生的分解、氧化、聚合倾向等危险,且由于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复杂,且常常是无专人监督使用,因而在客观上比固定式压力容器更难管理[1]。截至2017年底,全国气瓶14 265万只[2],从整体形势看,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未经许可充装、充装资源条件不具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气瓶充装和使用操作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与安全要求不适应等等,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所有这些不足和欠缺都需要通过分析研究,逐步完善,规范操作技能,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气瓶使用安全。

1 低温气瓶的不安全状态

1. 缺少出厂资料;2. 超过定期检验周期或设计使用年限;3. 盛装危险介质;4.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缺少或不良;5. 充装工艺装备及系统;6. 气瓶和安全附件的检验、校验、检定情况不符合要求(包括:低温气瓶未经过检验,低温气瓶检验不合格继续使用,安全附件未校验、检定或校验、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等)。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1. 人员持证情况(如:未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证书超期未申请换证,作业项目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项目[3](如A3、P1、P2、P3、P4、P5、D1、D3、R1等)不相符。2. 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充装单位未履行安全培训义务,未做到全员接受安全培训等)。3.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岗位配置情况(未按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A1,未按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A3,充装人员数量与充装业务量不匹配,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数量配比不足等)。4. 其他不安全行动(如: 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等)。

3 环境的缺陷

1. 作业环境:压力容器与充装站外和站内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足;气瓶摆放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未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液化气体压力管道未配备带压密封装备设施等应急处置设施;区域设置不合理,无隔离区域;未识别为公众聚集场所;其他。

2. 自然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压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排水系统不通畅;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雷、电、风、雨、野兽、地形等);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影响;其他。

4 管理的缺陷

1. 组织机构: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明确本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2. 安全制度:未按照法规、规范要求建立工作程序或管理制度;现有的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制度规定有检查、有落实应进行相应的记录而未记录。3. 技术档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气瓶未办理使用登记,设备出厂资料不健全,对特种设备未按规定要求落实自行检查并记录,定期检验落实不到位;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维护保养不及时、无记录;缺少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4.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充装和检验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操作规程等)不健全,内容不完善;作业人员不方便索取操作规程相关内容和要求[4]。

5 总 结

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对气瓶充装管理、使用管理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梳理思路,总结了气瓶在充装和使用环节上工作经验和管理上的缺陷、操作上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使用环境上的不足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等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构成了风险研判的基础。风险分级管控理论和方法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缺乏实践经验,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预判无相关数据积累作为依据,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的应用受到局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和应用,特种设备相关数据将受政府、部门、行业越来越高的重视,并将日趋完善。风险管控理论和方法将为特种设备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气瓶特种设备附件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西部特种设备网
Worthington公司宣布推出全回收复合材料气瓶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附件 注释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