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

2018-04-16 08:56段成章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城区管廊管线

段成章

摘 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在对市政公用管线进行科学化和节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线单位的认同与接收。它不仅有效化解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经济化发展的相互矛盾,而且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鉴于此,文中将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5-0131-01

1 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投资额巨大,投资模式过于单一

在建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过程中,其造价往往取决于地质状况、管廊管线的种类,管廊舱数量、断面大小等因素,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说海口市综合管廊建设一期工程,涉及到的管线有水电、燃气以及互联网线路等,施工中涉及到土建、电气、排水、消防以及通风工程等,仅单舱造价每千米就高达4000千万元,可谓是投资巨大,要比传统预埋方式施工的代价要高出1倍以上。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面临投资模式单一的问题,无论已建成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还是在建的管廊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全额投资,或者由政府和管线单位共同分担出资,政府财政承受较大的压力,运营管理水平较低,政府承担的风险较大。

1.2 利益难以有效协调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利益涉及范围广泛,彼此难以协调,政府部门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发起方,主导着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比较看重社会效益。而综合管廊建设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使用者是各管线单位。倘若入廊费用或者维护管理费水平过高,就会影响管线单位的入廊意愿。而第三方投资者之所以会在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投入资金,期望能够获得回报,他们往往关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打算,很难有效协调。

1.3 尚未实行有偿使用机制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市政管线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线日常维护管理水平,降低维护管理费用水平。原则上,综合管廊属于公共物品,适当收取一定的经营费用是被允许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城市并未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立管线入廊收费机制,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对于入驻的管线并未收取任何的费用。但是随着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年限的增长,其维护管理费用必将持续上涨,如果不能建立明确的收费机制,势必会对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1.4 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缓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成一定规模,形成完善的地下管廊网络。目前的综合管廊建设大多集中于新城区,而要在老城区进行综合管理建设,就必须对道路进行开挖,封锁交通,施工时间长,在开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已有地下管线埋设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但很多城市已有的市政管线资料基本都已遗失,对原有管线进行摸排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量明显增加,不仅大大增加了建设投入成本,也使得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缓慢。

2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举措

2.1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可以在坚持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引入方式主要有:

一是移交—运营—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社会投资人与政府商议,购买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所有权,并许以一定的特许经营期内,全权负责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谋取利益。对于政府而言,能够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新的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去,待特许经营期满,社会投资人再将综合管廊项目移交到政府手上。

二是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该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投资人之间相互签订协议,社会投资人取得综合管廊项目一定的特许经营权,由其负责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以及建后运营,在运营期间内向入驻管线单位收取租赁和维护管理费,以收回投资、赚取利润,一旦特许经营期满,再以无偿的方式移交给政府部门。

三是建设—移交模式。社会投资人被政府授予建设特许权,按照法定程序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具体的施工建设,在双方约定的建设时间内,综合管廊顺利完工后移交给政府,然后政府根据事先约定的年限内支付管廊建设投资费用给社会投资人。

2.2 全面推行收费机制,控制投资风险

一方面,应当建立综合管廊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国外在设施运营中的使用收费上,采用的是扣回式计算方法,也就是对上个运营成本计算周期的成本总额进行合理分摊,然后根据一个基本单位(如空间占用,综合管廊应采用延长米或立方米)的成本价格对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成本追踪。并在下一个成本计算周期开始对空间使用比例和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对此,我们可以针对综合管廊建立一定的收费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实行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使用者付费而言,指的是根据使用者管线占用综合管廊空间比例的大小收取一定的管理租赁费,再根据管线直埋方式的费用、管线数量以及维护的难易度等收取维护管理费。而可行性缺口补助就是政府根据综合管廊公共物品的自身属性,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补贴,可以采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放弃分红或提供一定的运营补贴等组合模式。

2.3 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

老城区不仅仅是居民主要聚集区,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重灾区,因此,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就显得势在必行。要在老城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考虑诸多限制性因素,并尽可能地与地下空间开发、城区及道路改造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这样也便于对地下管线情况的排查,以免对综合管廊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应提倡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事先对管廊内部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要努力协调好综合管廊和地上、地下其他工程的关系,促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

2.4 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对综合管廊的管理,应当合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BIM技术、GIS技术、火灾监控系统、温度感知系统等。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对管廊内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对管廊内温湿度、气体浓度等进行实时化控制,这样能够及时把握管廊内部情况,了解管线数量、尺寸等变动对管廊内空间占用的影响,实现对管廊内空间库存的有效管理。另外,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对管廊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为后续信息的保存、查询和利用提供方便。

2.5 建立健全地下综合管廊监管机制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前期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管。可以设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维护管理,并制定完善的运营管理办法,以规范管线入驻流程、日常维护及收费管理,防止出现入驻管线单位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管廊运营混乱,禁止管线单位私自开挖进行管线埋设。

3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也能够实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收费难和管理难方面,必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推行收费机制、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合理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微.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J].环球市场,2017,(8):234-235.

[2]蔡斌.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234-234.

[3]杨文先.浅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及发展探索[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90.

猜你喜欢
老城区管廊管线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