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4-16 08:52陈宏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改进方法影响因素有效性

陈宏丽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近年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怎样考察自己的课堂是否高效?我们应如何优化课堂,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改进方法

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根本。影响学生学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促进者,是影响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主要有:

(1)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对教学的态度。

(2)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综合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

(3)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4)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

3.教学过程的其他因素。比如,教材内容适合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班级规模是否合理等。另外,教学制度的推进,当代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水平等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些重要因素。

二、怎样考察自己的课堂是否是高效课堂

(一)学生角度

1.学生的情绪状态。

2.学生的参与状态。

3.合作状态。新课程强调互动、合作和交往。

(1)倾听。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2)发表。听完别人的意见后,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发表出来。(3)互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4.思维状态。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回答问题是否击中要害;是否有广度,有不同的见解;是否有创造性及个性化的见解。

5.生成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升,不仅认知的、思维的,而且情感的、个性的有所进步、提升。

(二)教師角度

1.教师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即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怎么来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2.教师有智慧。智慧高于技巧,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序渐进、触类旁通,使课堂达到以灵性启迪学生悟性的最高境界。

3.教师有激情。

4.教师有个性(或风格)。经过自己的实践、反思、提炼,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风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调动学生。

5.教师有文化。有文化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教师要用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做到:听得懂—学会—说明白—讲出来—讲透彻—讲新颖—讲科学。

三、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方面

1.提高备课效率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加强集体备课。首先,同一年级备课资源共享。其次,结合本班学习实际再次修改备课。最后,自我反思,备课修改细化。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实效、创新、合作”。

2.改进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问题设计误区:(1)问题过于简单。如“好不好”“对不对”,无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2)问题空乏,难度大。学生不知从何作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问题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烦琐。“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4)问题雷同毫无新意。

教师在问题提问设计上注意:(1)问题要有明确性,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维。(2)问题要有适应性、层次性。要想问题难易适度,一是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再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3)问题数量必须适度,不宜过多,一般5~9个为宜,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时间。

3.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4.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

一堂课40~45分钟,可分为三段来分配。第一阶段:课堂的导入。约5~7分钟为佳。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大致了解。第二阶段:对知识的讲授、深入挖掘。设计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体验,这是关键的阶段。第三阶段为提高、升华、回味阶段,如数学课,就要遵循观察—猜想—探究逐层深入的路径,打开学生视野,获得认知的成长,估计用时10分钟左右。

(二)学生方面

1.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少讲,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观察、思考的好习惯,把学生的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提升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让学生多想想、多议议,在讨论中学。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通过直接讲解,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动脑、动口中发表见解,展示认知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2]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改进方法影响因素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