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2018-04-16 08:52过雅琪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有效提问活动课

过雅琪

摘 要:善教者,必善问。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提问有别于其他学科,其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结合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听课观察,总结出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有:问题紧扣整堂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问结合学生成长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打破学生的戒备心理;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在追问时善于利用课堂

生成。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提问;实效性

一、当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提问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提问模糊、指向性不明确

目前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出现了各种模糊、空泛、无指向性的提问。这些无效提问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体验。问题设置指向性不明确,学生的回答就会局限在问题本身,不会将思路拓展到在发生冲突时如何控制情绪缓和矛盾上,学生就无法清晰地从教师那里得到准确的指令和思考的方向。

(二)问题难易度设置把握不准

过于简单和封闭的问题多次出现,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当成小学生一样对待。这会让学生丧失了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失去活力。同样,如果问题设置过难,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则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当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自己已有的认知范围,就会使问题失去了意义。

(三)没有及时捕捉学生回答的亮点,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课堂提问如果缺少及时的引导和恰当的追问,学生的回答就不够充分或是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是注重课堂生成的,一般经验不足的教师很难抓住学生“意外”的回答并将其转化为课堂资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节课听下来,出现“千课一面”的原因。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问题紧扣整堂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

在设计《穿越爱的暴风雨——青春期亲子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是什么。只有这两点清晰了,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去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

设计理念:进入初中阶段后,一方面由于学生身心的成熟发展使得他们与父母间的隔阂与摩擦增多。青春期学生情绪控制管理能力较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没有跟上孩子的发展,导致对孩子的苛责批判较多,很容易在亲子沟通产生冲突时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不良情绪在亲子沟通中的负面作用。

2.通过观看视频和分享讨论,学会在亲子沟通产生矛盾时把控自己的情绪,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在自己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父母永远会在自己身边,彼此相互支持就一定能顺利度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围绕活动目标设计的提问有:

(1)采访小玉:是什么原因让你摔门就跑?

(2)采访妈妈: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把碗都摔了?

(3)在亲子沟通时是不是也会因为一些事和对方发脾气,导致情绪失控?发脾气有没有让问题得到解决?(家长学生交流分享)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不良情绪在亲子沟通中的负面作用。那么追问时就要将学生和家长的思维引导到不良情绪的负面作用上来:回忆一下,你在夺门而出(摔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真正导致你有过激行为的是刚才你提到的那些具体事情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很顺畅地承接下面的问题讨论:产生矛盾时你可以用哪些办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问题恶化?

(二)问题设计结合学生成长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设计《穿越爱的暴风雨——青春期亲子辅导活动课》之前,我先在班级进行了一个统计:每月和父母一起吃多少顿饭。结果是一个月和父母共餐次数少于6顿的占了绝大多数,我还了解到学生和父母在就餐时会发生争执。因此整堂活动课我就用“一碗蛋炒饭”串起来:(1)饭前小玉为什么会摔门而出?(2)是什么原因导致妈妈把碗摔了?(3)小玉流浪街头,饿的饥肠辘辘时,得知是妈妈挨个拜托摊贩烧给自己吃的,小玉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问题设计只有问题问的“准”,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准”就要求问题设计结合学生成长经验,另外,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问题设计应该是层层递进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三)巧妙創设问题情境,打破学生的戒备心理

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比较敏感,就需要教师更换角度,采用迂回战术进行提问。在一次公开课磨课中,我问道:“现在大家都已经迈入青春期了,这个时期也是性意识觉醒的时期。请你谈谈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听完这个问题纷纷低下头,逃避老师的目光,课堂陷入冷场状态。于是,在另一班级上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提问的情境。首先,我呈现出几张与性意识觉醒表现相关的图片,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提问:“从这几张图片你看出小军有哪些性意识觉醒的表现?你认为小军还可能有哪些性意识觉醒的表现?”这样的提问,学生感到这不是在窥探自己的隐私,放下了戒备心理,也更愿意去表达了。

除了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外,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如果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倾听和积极反馈,有助于实现真正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环节仔细揣摩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课堂目标,也可以避免因问题设置不当造成的课堂失控或冷场局面。预设问题时,紧扣整堂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结合学生的成长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打破学生的戒备心理,以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提问,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旭艳.对心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

[2]邱月玲.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设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有效提问活动课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