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写有序 色墨相宜— 品杨海滨荷花画

2018-04-17 03:20邵大箴
书画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墨色海滨花鸟画

文_ 邵大箴

杨海滨 Yang Haibin1950年生于沈阳,回族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北京惠风画院签约画家、沈阳友缘书画院院长、沈阳日报社书画院顾问。擅长中国花鸟画。作品经常参加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型美展,并多次获奖。多次参加由原文化部主办的“水墨中国洲际行”中国画名家代表团到多个国家举办联展。出版有《杨海滨花鸟画作品集》等13本画册及花鸟画专著。

杨海滨是当代花鸟画坛真正有想法的实力派画家。他的画笔墨精湛、造物生动、灵秀多姿,尤其是荷花,工写兼合,自成一体。其雅逸明丽之画风,在当代堪与比肩者为数不多。能够认识杨海滨,我是幸运的,我觉得他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杨海滨从事花鸟画创作几十年,其作品历来题材广泛,品类丰富。而纵观其近年的荷花作品,我以为可概括为三大特点。

1.杨海滨 荷塘夕照30cm×50cm2001

首先,杨海滨的绘画观念中,物象的位置经营、笔墨的神采意趣、意境的萧疏淡然,不仅都需要创作者殚精竭虑去推敲和把控,更仰赖于其不断探索、革新和创作。可以看到,在杨海滨的荷花创作里,谨细的工笔勾描往往隐匿于写意性的笔触之内,理性的用笔赋予其画面规整的形态感。不同于我们印象中工笔画双钩描写的造型法则,杨海滨有意模糊了荷叶形体的轮廓线,并通过淡淡的墨色晕染大面积的空白,使画面获得一种朦胧、静谧的空气感:有晨曦的初凉,有月夜的孤寂,有雨后的清新。因此,我们很容易在杨海滨的绘画中发现微风摇曳荷花的痕迹和雨点拍打荷叶的声音,传递着野逸的诗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杨海滨对淡墨表现力的探索,准确地再现了其细腻而敏感的个人性情:工写、色墨的微妙差异被有序区分,墨笔或清润或滞涩的质感形成视觉审美的张力。

2.杨海滨 荷魂200cm×50cm×4 2006

观《水色》一画,可见其颇善于把握工写和色墨的关系:红荷工笔细描,用色铿锵响亮,艳而不俗;而荷叶淋漓写意,墨色醇厚深沉,纯净而饱满,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墨互映,相得益彰。而画中对用光的处理可谓得现代绘画之三昧:荷花花瓣的前后关系用传统的“隔”的方法以明确其空间位置,亦是前面花瓣受光照后所形成的高光,可谓笔断意不断;满幅的荷叶因其阴阳向背而呈现受光、背光、侧光的丰富效果,且显示出半透明的效果。

在《睡美人》中,他吸收了现代绘画中的光、色原理和色彩处理要素,把对光与色关系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糅合到以软毫与宣纸所造就的中国画之中,融合了古今绘画的优势,以花青、墨绿、赭石三色不等量相合挥写荷叶,使整幅画面似沐浴在温润的水汽下,生意盎然。荷花色彩鲜亮,娇艳欲滴。当然,杨海滨也没有一味放纵色彩而任其流泻,因为他深知,笔法和墨法是中国画的灵魂。潘天寿先生有言,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黑白二色为五色中之主彩,离开了黑白,中国绘画即不成画矣”。因此,杨海滨往往以水墨写取一幅画的主体部分,以确立画面的主体气象;其他部分则以墨和色彩混合点造型。在画荷叶时在墨色中掺入不等量的墨色,色中含墨,墨中融色,色墨浑然一体,令物象一体之内呈现丰富的色调和明度的变化: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浓而古厚,艳而清雅,既传达出物象的现实感,又表现了物象的生命感和空灵感。这正是对中国花鸟画文化“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优秀传统的传承,表现出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显得雍容华贵,大气而浪漫。

3.杨海滨 无尘之境192cm×500cm 2013

其次,杨海滨画中的用水,体现了一位花鸟画家的地域文化品格。墨因水而鲜活,画因水而滋润,这已为许多论家所称道。在《洁为本色》中,笔中水头极饱满,大笔铺陈,洋洋洒洒,北派气势尽显,观之令人畅快淋漓,且墨色变化极为丰富。画幅上焦墨、浓墨、淡墨、轻墨层次分明,虚实相生,一笔落纸,不用换笔,浓淡干湿尽现,相融相接,气脉贯通,一池的水汽和满幅的荷香仿佛要溢出画外,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是最适合万物生长,也是最适合人类生命成长的意境。

最后,杨海滨的荷花超越了写实的层次,注重在意境上塑造形象。在他的笔下,自然的荷花被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这既体现了画家的创造精神,也表现出画家“画以载道”的精神品格。杨海滨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沉醉于画中,忘情啜饮,一面清醒地比较,一面理性地分析。他首先看到了“写生”和“寓兴”两大优良传统,这也是花鸟画艺术的文化品质与民族气质所在。这里的“写生”,并非今天的“对物写生”,而是在追求“似”与“真”的前提下,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使其栩栩如生。这一点,从杨海滨独特的工写相融的荷花画系列里尤其可以看出。这里的“寓兴”,反对被动地描花绘鸟,强调观察对象时心灵的触动,唤起观者类似的生活感受。他看到了这两大传统围绕着的是一个根本问题,即变现实美为艺术美,变自然美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合一。唯其如此,中国花鸟画才可以成为培养人高尚审美情操与生活理想的高级艺术。

观他的小写意荷花作品《高洁师范》,似有一种不忍触碰的美,又似优雅少女,精致传达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唯美意境。艺术表现极具张力,沉稳地表现着淡雅的荷韵。但其中蕴藏的情感非常浓厚,画面迸发出令人心怡的质感,让人立即为其中的清雅气韵所吸引。画面笔调纯净自然,墨色对比强烈,通过对花与叶茎独特的工与写处理,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绝美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他的作品《无尘之境》,仿佛是以女性的视角和柔美细腻的情感来表现荷塘风韵,给人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画中的荷花无论盛开还是含苞欲放,皆工致调性,色彩明丽,在枝叶的交错中灵动而又和谐,浓墨绘出叶与莲茎并加以淡墨晕染。虽然描绘的只是荷塘的一角,却别有风味。

毋庸置疑,杨海滨的花鸟画有着其鲜明的个人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当今中国画坛所欠缺的。在杨海滨的绘画观念中,生命形式的情感节律,源于画家观察自然与体验意境的“探微”能力。从构思上说,是触景生情;从意境上说,是以花传神;从技巧上说,就是自然含蓄;从审美上说,就是清香丽质。杨海滨用笔用墨崇尚传统却不失现代感,以传统见长却不乏创造,重传统学养又具现代人的胸襟。因而,他十分看重笔墨意趣给人带来优雅、飘逸、淡远的审美感受,又给人以精神享受上的酣畅、适度与均衡。这必然是个性的张扬、学养的凝聚,是精神的持重、胸襟敞亮的表现。

4.杨海滨 华而实200cm×200cm2004

工写有序,色墨相宜,由此创造出花鸟艺术的生命,这正是杨海滨不同于他人之处。

5.杨海滨 又一秋90cm×68cm 2006

猜你喜欢
墨色海滨花鸟画
夏日海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观音送子图
杨佳欣作品
海滨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