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LA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2018-04-17 08:06郑肖吉海春聂玲娟朱希法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肥胖症单纯性腰围

郑肖,吉海春,聂玲娟,朱希法



PGLA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郑肖1,吉海春2,聂玲娟1,朱希法1

(1.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台州 318000; 2.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 318000)

观察PGLA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选取门诊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半年后随访,两组腰围、BM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均有疗效,但前者优于后者。

肥胖症;穴位疗法;埋线;电针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3]。大量研究证实随着体重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肥胖症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或呼吸障碍等[4-6]。笔者采用PGLA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与电针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到2016年12月台州市中医院针灸减肥专科门诊86例患者。采用密封、不透光、按序列编码的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9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22年,平均(9.23±4.50)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3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平均(40±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9.5年,平均(8.88±4.6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7]制定。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腰围(WC),男性>85 cm,女性>80 cm。符合上述两项的,即纳入临床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5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痛风及肝、肾、造血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③正在用饮食疗法或运动疗法或除本疗法外的其他疗法减肥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中脘、天枢、大横、带脉、阴陵泉、丰隆,配穴取腹结、阿是穴(脂肪容易累积处)。脾虚湿阻型加脾俞、足三里;胃热湿阻型加曲池、内庭;肝郁气滞型加肝俞、太冲;脾肾两虚型加脾俞、肾俞;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肾俞;便秘加腹结、上巨虚。穴位均取双侧。

2.1 治疗组

患者取仰卧位,碘伏消毒穴位局部后,用无菌镊子将PGLA线体(上海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0)取出,根据施术部位,将线体用无菌剪刀剪成不同的长度,放入一次性埋线针内。左手将穴位周围皮肤绷紧,右手持埋线针迅速刺入,患者得气后,将线体注入体内。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15~30 s以防出血,并嘱患者于治疗当日内埋线处勿沾水。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

2.2 对照组

予电针疗法。取穴及辨证配穴同治疗组。患者取卧位,以75%乙醇进行局部穴位皮肤消毒,腹部及腰部穴位直刺进针,快速刺入穴位,待针下有酸麻胀感,接电针,予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电针时间30 min。隔日1次,每周4次,连续治疗2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体重及腰围测量。并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的测定。

3.2 疗效标准

根据第5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所制定的标准[8]及2003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7]制定的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BMI接近24 kg/m2,腰围减少≥8 cm。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BMI下降≥4 kg/m2,腰围减少5~7 cm。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MI下降≥2 kg/m2且<4 kg/m2,腰围减少≥3 cm。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MI下降未到达2 kg/m2,腰围减少<3 cm。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BMI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腰围、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半年后随访,两组腰围、BM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BMI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肥贵人”及“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的论述。这说明肥胖与脾胃有很大的关系。概而言之,该病多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久卧久坐、情志失调,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痰湿内阻,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经络、脏腑而致[9-12]。古代医家亦认为肥人多痰湿,多气虚,多阳虚[13-14]。其总的病机属痰湿偏盛、阳气虚衰,病性为本虚标实[15]。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痰降浊为法。治疗选择中脘、天枢、大横、带脉、阴陵泉、丰隆6穴合用。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之会,有化湿滞、消胀满之功[16-17],是脾胃生化输布的枢纽。针刺中脘,可使三焦气化,行气化痰湿。有研究亦证实针刺中脘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18-19]。大肠募穴天枢,可通调肠腑,理气通便引胃经之气上达于脾,使湿者利之,滞者通之,清中有补,虚实皆宜。且研究表明,该穴能加速局部脂肪细胞分解代谢速度。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为“调脾气”方,该穴可激发经气,转运脾经水湿,健脾除湿利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连通脾胃两经,可宣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促进水液代谢,具有化痰浊、泄热通腑的作用。其中以化痰浊作用最为显著,是祛痰要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丰隆可调节血脂的特异性,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20]。阴陵泉能健脾理气、清热利湿、益肾调经、通经活络。带脉能约束诸经,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上述诸穴合而用之,以点带面调整经络气血运行,达到减肥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细胞因子等途径的调节作用,调整机体能量代谢,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21]。临床研究中我们观察到,针刺治疗可延迟餐后胃排空,使得患者饥饿感明显减轻,从而减少进食,体重也明显下降。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多种刺激效应(针刺、埋针、持久行针等)同时发挥作用[22-23],它是针灸的一种改良,也是针刺治疗的一种延伸。该疗法同普通针刺一样,都可使患者饥饿感明显改善,食物的摄入量减少,患者饮食习惯趋于正常。分析其可能机制,与刘志诚研究一致,认为埋线疗法可增强肥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促进能量消耗,促进机体脂肪的动员与分解[24]。此外,我们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这与丛莘等[25]研究一致,而且这种作用可以持续。这样会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26]。在治疗过程中,腰围往往最早出现变化,有些患者体重下降缓慢,但腰围大幅度下降,说明此时患者的体重虽无明显减轻,但其体脂的代谢状态及在体内的分布已发生了较大改变[27],其形体更加紧致。究其原因,已有研究发现,电针刺激作用于某些穴位后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均有调控作用[28],针刺对性腺激素有调节作用[29]。而性激素对脂肪组织存在影响,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代谢、分布及堆积等[30]。这就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腰围却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穴位埋线对激素有调节作用,在埋线减肥同时,有些内分泌紊乱的患者亦得到很好的改善。

最后,本研究采取的线体是PGLA,其主要成分提取于玉米和甜菜[31],不含任何动物源及加工成分,机体代谢后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32-35]。该特性弥补了羊肠线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足。如羊肠线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本身有杂质,导致吸收不彻底,容易形成结节、肿块。且羊肠线为异物蛋白,在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中,容易出现低热、过敏等反应。在远端穴位的临床应用中,由于羊肠线线体材料的限制,末端皮肤脂肪少,线吸收不佳,且埋入后,异物感、不适感明显。上述缺点限制了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而PGLA线体相容性好,埋入组织内,无异物感。此外,将PGLA线体埋入相应穴位,对穴位产生持久刺激,从而抑制植物神经减少进食量,同时兴奋交感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及能量消耗[36]。从而减少摄食量,抑制脂肪细胞合成,进而减轻体重。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和穴位埋线均能降低体重、BMI指数,改善腰围。但在后期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穴位埋线减肥疗效比电针更加持久。且PGLA穴位埋线弥补患者每周多次往返医院的不足,且无不良反应,符合现代人生活快节奏,健康绿色减肥理念,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具有应用价值。

[1] 谭思洁,郭振,王建雄,等.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肥胖症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75-979.

[2] 陈丽军,侯登华.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24(3):225-227.

[3] 张磊,饶小胖,王新,等.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4):36-39.

[4] 林云,陈文鹤.肥胖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52-56.

[5] 甘华葵,丁燕,孙毅.青年人不同类型肥胖症及相关疾病比较[J].西部医学,2011,23(7):1260-1261,1264.

[6] 李东海,喻荣彬,陈建民,等.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3,(6): 559-560.

[7]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4.

[8]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9] 侯慧先,孙婷,胡艳双,等.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50-52.

[10] 陈利.特定主穴、配穴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例[J].中医研究,2013,26(7):68-69.

[11] 宰军华,李松伟.肥胖症中医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05,25(1):44-45.

[12] 马小丽.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探讨[J].北京中医,2005,24(2):125-126.

[13] 唐红珍,戴慎.《黄帝内经》对于肥胖认识浅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41-42.

[14] 龚海洋,张惠敏,王睿林,等.古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4,23(6):336-338.

[15] 段娟,仝小林.《内经》肥胖三型的影响因素[J].江苏中医药,2010,42(2):9-11.

[16] 廖威,张秀丽.“中脘穴”临床应用心得[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44.

[17] 张广健,高蕊,付军科,等.艾灸中脘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0,(8):145-146.

[18] 刘钺,胡卡明,郭耀光,等.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1,(11): 115-117.

[19] 荆朝侠.盐炒小茴香穴位热敷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35(7):782-783.

[20] 解秸萍,李晓泓,李蔚,等.丰隆穴化痰作用及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4,58.

[21] Liang F, Koya D. Acupuncture: is it effective for tre- 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J]., 2010,12(7):555-569.

[22] 武彩莲,蔡缨,张云.2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及其预防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4):306 -308.

[23] 刘磊,刘钰斌,貌杨萍,等.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 523-525.

[24] 刘志诚,孙凤岷,赵东红,等.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 40-43.

[25] 丛莘,金庆文,李莉芳,等.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生,2006,22 (21):40-42.

[26] 王澍欣,李艳慧.穴位埋线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9,28(1):63-65.

[27] 王海桥,葛宝和,东贵荣.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3):192- 196.

[28] 张朝晖,崔毓桂.电针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26(1): 14-17.

[29] 张静.针刺对内分泌激素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24-1126.

[30] 周新丽,赵家军.肥胖与性激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57-259.

[31] 孙文善,郯志清.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在微创埋线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31-132.

[32] 金雷,张亚君.PGLA 微创埋线结合热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15(10):243-244.

[33] 孙文善.PGLA微创埋线治疗癫痫[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88.

[34] 刘飞飞,刘丽丽,郭新明.PGLA微创埋线临床应用介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96-97.

[35]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六)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6):65-67.

[36] 许瑞香.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oint Embedding with PGLA Thread for Simple Obesity

1,-2,-1,-1.

1.,318000,; 2.,31800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embedding with PGLA thread in treating simple obesity.Eighty-six out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Two months late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8.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0.05). The half-year follow-up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both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simple obesity, while the former is superior to the latter.

Obesity; Acupoint therapy; Thread embedding; Electroacupuncture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4.0391

1005-0957(2018)04-0391-04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科技计划项目(142058)

郑肖(1986—),女,主治医师,硕士,Email:zhengxiaogreen@163.com

朱希法(1960—),男,主任医师

2017-10-20

猜你喜欢
肥胖症单纯性腰围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